這是一部成熟的書稿,是在筆者博士論文基礎上完成的,且是天津市社科重點項目。20萬字。
她期待著自己的婆家。
筆者已出版的著作:
《軸心時代的創造性闡釋》?————《軸心時代的歷史唯物主義闡釋》?
導 論
我們上升得越高,便越清楚地理解軸心期。
——雅斯貝爾斯
意識就是達到;理解就是超越。
——朱魯子
公元前6世紀前后幾乎同時發生在東方、西方和印度的軸心時代之所以能夠吸引21世紀的我們的目光,足以證明它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我們已無力在時空的意義上回到軸心時代了。但,當我們意識到“意識就是達到”,且是真正意義上的達到的時候,我們與軸心時代之間2000多年的時空距離就徹底消失了。毫無疑問,相對于軸心時代之象,我們俱為盲人。但,當我們意識并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的精神之眼也就瞬間睜開了——超越了盲者的狀態,可以在一個全新的超越性的高度上理解軸心時代。此之謂“理解就是超越”,用雅斯貝爾斯的話說就是,“我們上升得越高,便越清楚地理解軸心期”。
一、何謂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或“軸心期”(Axial Period)概念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1]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1949年)一書中明確提出的一個跨文化研究的概念,用以指稱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同時出現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精神文化突破現象。雅斯貝爾斯說:“對我們來說,軸心期成了一個尺度。在它的幫助下,我們衡量各種民族對整個人類歷史的意義”。[2]軸心時代作為一個“唯一性的事件”,在人類歷史共同的總進程中清清楚楚地占有它“唯一性”的位置,而且,它還具有“交流人性”和“延續人性”的現實性和必要性。[3]有學者稱,它是一個創造了“元典”的時代;[4]是一個在它之前都“趨進”它,在它之后都“回味”它的時代;[5]“一個民族的中心價值大體是在這一階段定型的,而這些價值對該民族此后的發展則起著范疇的作用”。[6]
雅斯貝爾斯的“軸心期”即軸心時代概念,是針對占據西方歷史哲學主流的基督教的歷史哲學(以耶穌的降生為軸心)的缺陷提出來的。我們知道,黑格爾在其《歷史哲學》中說的一段話揭示了大多數西方人的“歷史觀”:
上帝只有被認為是“三位一體”以后,才被認為是“精神”。這個新原則是一個樞紐,“世界歷史”便在這樞紐上旋轉。“歷史”向這里來,又從這里出發。[7]
………………
目錄:
導論…………6
一、何謂軸心時代... 6
二、軸心時代的基本特征... 8
(一)反思意識的出現... 8
(二)神話時代的終結和精神化... 9
(三)哲學家首次出現... 10
(四)“社會學”情景... 10
(五)軸心時代的遺憾... 11
三、軸心時代概念的意義... 12
四、軸心時代的研究現狀... 15
(一)西方學界的研究狀況... 15
(二)華人學界的研究狀況... 21
五、本書的研究思路、基本結構和基本結論... 26
(一)研究思路... 26
(二)基本結構... 28
(三)基本結論... 28
第一章 人類精神基因圖譜 32
第一節 人類個體的精神世界.... 32
一、人的生物性的基本結構... 33
二、人的精神性的基本結構... 33
三、“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概念... 34
真經在路上... 36
第二節 “世界歷史綱要”和“人類精神發展路線圖”.... 38
一、雅斯貝爾斯的“世界歷史綱要”... 38
二、阿姆斯特朗的“人類精神發展路線圖”... 40
第三節 人類精神基因圖譜(草圖).... 43
一、神話時代(約公元前2萬年——前800年). 43
(一)舊石器時代:狩獵神話(約前2萬年——前8千年)... 45
(二)新石器時代:農耕神話(前8千年——前4千年)... 46
(三)早期文明:神話遭遇挑戰(前4千年——前800年)... 47
二、軸心時代:理性超越神話(前800年——前200年)... 48
(一)“理性神話”對多元的“部落神話”的超越(前800年——前600年)... 49
(二)“成熟理性”戰勝“理性神話”(前600年——前200年)... 50
(三)直覺超越理性(先知圣人誕生)... 50
三、后軸心時代(公元前200年——2000年)... 52
(一)中世紀時代:宗教信仰壓倒理性(前200年——1500年). 52
(二)西方的“類軸心時代”(1500年——1800年). 53
(三)全球化時代:文明的沖突與融合(1800年——21世紀). 53
四、“第二軸心時代”:新軸心文明超越個別文明(21世紀——)... 54
(一)“現代理性神話”即所謂的“普世文明”超越“諸現代文明”... 55
(二)“現代成熟理性”超越“現代理性神話”即所謂的“普世文明”.. 55
(三)直覺和想像力超越“現代成熟理性”(類先知圣人誕生).. 55
第二章 軸心時代的歷史唯物主義闡釋框架..... 57
第一節 人類的本性與社會的基本結構.... 57
一、人類本性:生物性、社會性和精神性... 57
二、社會的基本結構: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58
第二節 精神生活與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關系.... 59
一、社會生活的整體性... 59
二、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對于精神生活的作用... 60
三、精神生活對于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作用... 61
第三節 人類精神生活及其生產的可能方式.... 62
一、精神生活的可能方式:自發的與反思的... 62
二、精神生產的可能方式:集體無意識的神話創造與個體自覺的理論構造... 63
三、不同的精神生產方式對于社會秩序生產的不同意義... 64
第三章 軸心時代的人類生活..... 66
第一節 軸心區的地理環境和人口狀況.... 66
一、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人類文明發展之初的關鍵作用... 66
二、軸心區的地理環境和人口狀況一瞥... 69
第二節 前軸心時代的社會生活.... 76
一、前軸心時代的經濟生活... 77
二、前軸心時代的政治生活... 78
三、前軸心時代的精神生活... 80
(一)前軸心時代中國的精神生活... 81
(二)前軸心時代西方和印度的精神生活... 83
四、前軸心時代精神生活的生產方式... 87
第三節 軸心時代的社會生活.... 89
一、軸心時代的經濟生活... 89
(一)農業生產方式... 89
(二)“有限工商業”生產方式... 90
二、軸心時代的政治生活... 93
(一)地緣共同體... 93
(二)基于地緣共同體的國家... 94
三、軸心時代的精神生活... 98
(一)軸心時代政治生活對精神生活的要求... 98
1.軸心時代政治生活的根本特征... 98
2.軸心時代政治生活對精神生活的要求... 99
(二)軸心時代精神生產的條件... 102
四、軸心時代精神生活的生產方式... 104
第四章 軸心時代的精神危機及其應對..... 105
第一節 從前軸心時代走向軸心時代的精神危機.... 105
一、精神危機發生的根源... 105
二、精神危機的社會后果... 106
第二節 軸心時代人類對精神危機的積極應對.... 107
一、軸心時代中國對精神危機的積極應對... 108
(一)“禮樂文明”對五帝、夏商文明的超越... 108
(二)儒、墨對“禮樂文明”的超越... 115
1.儒家對“禮樂文明”的超越... 115
2.墨家對“禮樂文明”的超越... 120
(三)道家對“禮樂文明”和對儒、墨的超越... 124
二、軸心時代西方和印度對精神危機的積極應對... 131
(一)古希臘對精神危機的積極應對... 131
1.追問萬物始基的自然哲學對荷馬諸神傳統的超越... 132
2.悲劇哲學對自然哲學的超越... 134
3.蘇格拉底哲學對自然哲學的超越... 137
(二)以色列對精神危機的積極應對... 140
1.摩西和《舊約》傳統... 141
2.耶穌和《新約》傳統... 145
(三)印度對精神危機的積極應對... 147
1.吠陀傳統... 148
2.釋迦牟尼的佛教... 149
三、“求道”與“得道”——軸心時代精神突破的基本邏輯... 152
第五章 軸心時代精神突破的具體邏輯..... 155
第一節 軸心時代“理性神話”對前軸心時代“部落神話”的超越.... 155
第二節 “成熟理性”取代“理性神話”——軸心時代人類理性的自我超越.... 157
第三節 直覺超越理性——軸心時代特殊個體自我精神的終極超越.... 160
第四節 軸心時代精神突破的偉大意義.... 162
第六章 展望“第二軸心時代”..... 165
第一節 “第二軸心時代”概念.... 165
第二節 “第二軸心時代”是否可能.... 167
一、“文明的沖突”和“現代精神危機”... 168
二、“第二軸心時代”與“現代精神危機”... 170
第三節 “第二軸心時代”精神突破的具體邏輯.... 171
一、“普世文明”即“現代理性神話”... 172
二、“現代成熟理性”是否可能... 176
(一)“現代成熟理性”生成的可能條件... 176
(二)“現代成熟理性”的可能形態... 178
三、對“第二軸心時代”精神突破的想像和猜想... 179
參考文獻..... 18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