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明,在人類文明尹始便分道揚鑣。
數千年前,當人類試圖理解自然,解析自然時,東西方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簡化,而簡化方式的不同最終造就了今天文明的差異。
即使在今天,面對紛繁的世界,我們仍有許多未知,何況數千年前,意識剛剛萌生的人類。
無論是不可思議的神化,還是巖壁上留下的圖畫,顯示人類試圖解析自然。
在東方,解析變化,預測未來之集大成者,應是易經。易經——變化之道理,將萬事萬物的變化,歸結為有限的卦象。易經還是很復雜,但相對于自然的千變萬化,卻是簡單至極。
在西方,同樣的工作,由數學家、幾何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來完成。畢達哥拉斯定理以極簡潔的方式勾勒出平面圖形線條之間的關系,同時讓人類有理由相信,萬事萬物之間是有直接的關系,并能用一種確定的方式描述。
東方人對世界的描述,是一種概率事件,適當的操作,結果是一種高概率事件,其結果是令人信服的,但掌握卻是不容易的。
西方人對世界的描述,是一種確定,但要找到這種確定是不容易的。如早期物理學公式,是在觀察和千百次的試驗中得到的經驗公式,許多之后還被證明是錯誤的,如伽利略關于自由落體速度的公式。
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古文明的這些成果,對于普通的民眾來說,都是不容易理解的,更不要說掌握。
而東方的理論,有著更大的包容量,不需要全部的確定因素,在應用方面體現出巨大的優勢,這是不是東方文明曾領先的原因,不得而知。
遺憾的是,東方文明的傳承者們,沒有真正理解先人創造易經的宗旨,并在此基礎上再求簡,再求真,而返其道行之,易經終于成了一門玄學。在今天文明如此普及的基礎上,仍無幾人可解,更勿論應用——我們的先人也許太聰明了。
而西方的理論,在近幾百年里,依賴科學家的努力,教育的普及,科學成為普通人能夠理解,能夠掌握運用的知識,也成就了近代人類的文明。
即使是今天的文明,也有一種異化的趨勢。
三百年前,微積分、牛頓力學是那樣的簡明,世界仿佛清澈的湖水,看完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今天量子力學、相對論、弦理論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如天書。要解析這個世界,又變的遙不可及。
后記:要了解古代中國人的聰明,試試古代的算術便知道。在這方面,遠不如曾上小學的女兒。不得不用現代數學去解析,而結果卻又面臨著如何向女兒解釋的窘境。如果聰明的先人,對知識進行歸納、簡化,從勾三股四弦五進一步,放棄解析雞免同籠的快感,也許現代科學的理論會提早一千年,文明也許是另一番模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