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毛澤東思想
做圣人與優秀共產黨員之間有無矛盾沖突,這兩種思想能否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關鍵在于看兩者的主導思想、精神實質是否一致。
在對待群眾的立場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教導共產黨人如何作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老子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其主要目的是要使人人都具有圣人這一理想的人格。那么,做圣人與態度上,毛澤東毫不含糊地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最關鍵的問題。做為共產黨人及其政府,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又說,共產黨的政策、言論、行動以群眾是否擁護為最高標準。做為共產黨要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
老人對圣人的要求則是要象天地一樣不自生,不為自己而活著。要做人民的好兒子為天下“渾其心”,在危險面前要“身先之”。在榮譽利益面前要“身后之”。圣人無常心要以百姓心為心,急百姓之所急苦百姓之所苦。老子還指出,一個人之所以有大的憂慮,是因為他有自身的利益。(吾所以有大患者謂吾有身)等到他沒有與社會他人相對立的個人利益之時。他還有什么可害怕的。(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十三章),他將成為一個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者。他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為天下人謀福利的共產主義事業中去,他才可能為人類的共同事業做出較大貢獻。這與毛澤東所講的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于人民,這才是最難最難的??!意思何其相近。
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號召大家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成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老子在八十一章也是明確地指明圣人的準則,“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弊鰹槭ト说母驹瓌t是有所作為而從不爭名奪利。 毛澤東要求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符合人民利益,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的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老子講:“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是說一個人最高的德行在于他時時刻刻接受真理的領導,做為圣人不要成為民眾的重負,不要對群眾的利益造成妨害,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使“天下樂推而不厭?!?/p>
毛澤東在革命成功前夕進京之時提出“趕考論” 及“兩個務必”:勿必使全黨全軍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品質,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謹防糖衣炮彈的攻擊。而老子在五千言中更是反復強調圣人“自愛不自貴,自知不自見?!薄安蛔砸姽拭?,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如此以來圣人才可成為天下人學習的楷模,發揮其無窮的人格力量。
關于相信依靠群眾方面,毛澤東講了兩條根本的原理,我們一定要相信群眾,我們一定要相信黨,如果否定了這兩個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辦不成了。老子要求對待群眾的態度是決不可以萬乘之主的身份而以身輕天下。對群眾善者吾善之,不善于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善德信,要充分相信和依靠群眾。 毛澤東提出勤儉建國的方針,要求全國上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任何地方必須十分愛惜人力物力,決不可只顧一時,濫用浪費。任何地方必須從開始工作的那一年起,就計算到將來的很多年。為恢復發展生產必盡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反對任何人對生產資料的破壞和浪費,反對大吃大喝。這些做法與老子提倡的“儉”,“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是謂早服:以及“圣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甘其實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消費觀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簡單的對比可以說明,毛澤東思想本身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做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與老子所倡導的理想人格圣人之間并無矛盾,所以倡導復興中國優秀文化對我們的共產主義事業社會主義建設大有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