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老子:玄之又玄

楊連旭 · 2008-04-1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老子:玄之又玄

楊連旭

故: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相對而言,關于這個段落的理解是難奧的,確實令人有玄之又玄的感覺。

                             (一)

以往,通常的注解是:

“因此,經常處于無的境地,以觀察道的奧妙;經常處于有的境地,以觀察道的廣大。無和有都來自于道,只是名稱不同。它們都是幽微深遠的。幽微深遠無窮無盡,包羅了一切事物的根本。”

盧國龍先生的《詩譯道德經》是:“人在無欲沉思時,洞悉常道入幽冥;見道生物中有成。無分幽冥和生成,同出常道真體性,雖然名目有差異,同樣幽微而難名。幽微無盡玄又玄,包羅萬象蘊妙靈。”

林語堂先生的《圣哲的智慧》是:“所以常處于無,以明白無的道理,為的是觀察宇宙間變化莫測的境界,常處于有,以明白有的起源,為的是觀察天地間事物紛紜的跡象。它們的名字一個叫做無,一個叫做有,出處雖同,其名卻異,若是追尋上去,都可以說是幽微深遠。再往上推,幽微深遠到極點,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變化的根本了。”

東方橋教授的《老子現代讀》是:“所以,常處于‘無’,以觀照‘道體’的奧妙莫測;常處于‘有’,以觀照‘道用的廣大無際。無和有,名稱雖然不同,卻都來自于‘道’,都可以說是幽微深遠。幽微深遠到了極點,那就是所有的道理和一切變化的根本來自于‘道’。”

陳鼓應先生的《老子注譯及評價》是:“所以常從‘無’中,去觀照‘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照‘道’的端倪。‘無’和‘有’這兩者,同一來源而不同名稱,都可說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南懷謹先生的《老子他說》是:“人們要想體認大道有無之際,必須要修養到常無的境界,才能觀察――體察到有生于無的妙用。‘無’之于‘有’,這兩者是一體同源,因為作用與現象不同,所以從無名之始到有名之際,必須要各以不同的命名加以區分別。如果要追溯有無同體,究竟是怎樣同中有異的?那便愈鉆愈深,永遠也說不完。”

諸如此類,大同小異,無法列舉。

其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原文中根本就沒有“道”字出現,而在注解時卻偏要頭頭是“道”,豈非牽強附會。況且,通常人們所注意的《老子》中的“道”,還沒來得及出現呢,在此又何“道”之有呢。

我們還是先掌握原文中的古字今義吧。

1.故(形聲,從攴〔pū〕,古聲;從“攴”,取役使之意;本義:緣故,原因),名詞“緣故、原因,事,事情,變故,計謀、巧偽,故舊、老友”;動詞“亡,死亡”;形容詞“舊的、原來的,衰退的,衰老”;副詞“故意,特意,原來,本來,仍然、仍舊,必定,一定”;連詞“原因,根由”:《說文解字》“故,使為之也。” 連詞“因此,所以”:《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故雷則掩耳,電則掩目。”

2.欲(形聲,從欠,谷〔yù〕聲;“欠”表示有所不足,故產生欲望;本義:欲望,嗜欲),名詞“愿望,欲望,目標”;副詞“將要,快要”;動詞“想要,希望”:《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欲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要想做天子,百姓的動態,就不能不考察)。”

3.以(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義:用),副詞“只是,通‘已’,已經”;名詞“原因”;動詞“認為、以為,使用、任用、用,做,率領,有,通‘已’:停止”;介詞“因為,由于,在、從,在……時候,拿、用、把、憑,和、跟、同,按照、依照,依靠,憑借……身份”;連詞“而、又、并且,因為、由于”;連詞“來,用來,以致”:《孫子·計篇》“故經之以五,效之以計,而索其情(因此,從五個方面分析,用來檢驗戰爭的準備,判斷戰爭的勝負)。”

4.觀(形聲,從見,雚〔guàn〕聲;本義:仔細看),名詞“外觀,景象”;動詞“看、觀看,欣賞、觀賞,游覽,顯示,游學、觀摩”;動詞“細看,觀察、考察”:《孫子·計篇》“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5.其(形聲,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jī〕,變成“其”;(jī)本義: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代詞“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他、她、它、他們;我、我的,那、那些,其中的”;副詞,“恐怕,大概,可要、當,豈、難道”。連詞“假如、如果,或者、還是,尚且”;助詞。

6.妙(會意兼形聲,從女,從少,少亦聲;美妙少女;本義:美,好),形容詞“年少,美好、美妙;形容詞“神妙,奇妙。”:《韓非子·五蠹》“所謂智者,微妙之言也。”

7.徼 ,動詞“巡察,抄襲”;名詞“邊界、邊塞,邊關、邊卡”;名詞“邊涯、界限”:《中庸·第十四章》“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安分守己、以待天時,小人上竄下跳、以求鉆營)。”

8.此(會意,從止,從人;甲骨文字形,左邊是一只腳〔止〕,右邊是“人”,意思是一只腳踩在別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本義:踩,踏;指示代詞,這),副詞“乃,則”;代詞“這就、這樣就,這樣、這般”;代詞“這”。

9.兩(會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量詞“雙,重量單位”;數詞“成雙的兩個,兩個方面、雙方,二”。

10.者(《說文解字》:“別事詞也。相當于“這”),助詞;代詞,“……的時候,的、的人、的事情、的東西,個,樣”。

11.同(會意,從冃,從口;冃〔mào〕,重復;本義:聚集),名詞“同盟之國”;動詞“聚集,會合,統一、齊一,共同參與,跟隨、附和,和諧、和睦,贊同,同意”;形容詞“相同、一樣,共,共同”;副詞“一起,一齊”:《孫子·謀攻篇》“上下同欲者勝。”

12.出(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達之形;本義:長出),名詞“物體向外突出的部分”;量詞“古戲曲的一段落”;動詞“離開、脫離,發出、發布,超出、高出,顯露、出現,開支、支出,拿出,由外到內”;動詞“生產、制作,出產、產生、出現”:《呂氏春秋·季春紀》“生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

13.而(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須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胡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代詞“爾,你的”;助詞 ;連詞“和、與、就、才,如果,而且,因而、所以”;連詞“卻,但是”:《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

14.異(會意,“異”,甲骨文字形,象個有手、腳、頭的人形;從廾〔gǒng〕從畀〔bì〕;畀,予也;本義:奇特,奇異,奇怪),名詞“奇特的事,本領,東西等”;動詞“分開,驚異、詫異”;形容詞“優異、杰出,奇特、獨特”;形容詞“差別,不同,區別”:《呂氏春秋·季春紀·論人》“人同類而智殊,賢不肖異”。

15.謂(形聲,從言,胃聲;本義:告訴),動詞,“說,告訴,認為,以為,評論、議論”;動詞“叫作,稱作”:《孫子·謀攻篇》“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16.之(會意,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本義:出,生出,滋長),動詞“到……去”;代詞“他(們),它(們),此,這個,這種,你、您”;助詞“的,得”。

17.玄(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單絞的絲,上端是絲絞上的系帶,表示作染絲用的絲結;本義:赤黑色,黑中帶紅),名詞“玄孫”;名詞“農歷九月”:《國語·卷二十一·越語(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問焉。” 動詞“懸”:《班固·終南山賦》“玄泉落落,密陰沉沉。” 形容詞“眩’迷惑”:《荀子·正論》“上周密,則下疑玄矣。” 形容詞“寂靜,清靜”:《淮南子·主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 名詞“天”:《楚辭·九思·哀歲》“昊天兮清涼,玄氣兮高朗。” 名詞“水”:《楚辭·九嘆·離世》“玄輿馳而并集兮,身容與而日遠(以水為車與船并行,身隨水起伏而日益遠去)。” 形容詞“黑色的”:《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形容詞“遠遠的”:《莊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

18.又(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從“又”的字多與手的動作有關;本義:右手),名詞“右手”;副詞“卻”;副詞“再,復,更加”:《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樂(主人有好酒,嘉賓再干一觴)。”

19.眾(會意,“眾”從三人;“三”表示眾多;“眾”表示眾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許多人在烈日下勞動;本義:眾人、大家),名詞“眾人,大家,軍隊”;形容詞“多,眾多”:《孫子·九地篇》“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

20.門(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門形;“門”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雙扇門,門),名詞“宗派、派系,門類、類別,家族門第,出入口”;名詞“門路、途徑”:《周易·系辭上傳》“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造就的德行反復涵養蘊存,就是道義的途徑)。”

                            (二)

僅從列舉出的古字今義中依然很難解讀,因為準確解讀原文還必須搞準原文中的兩對詞“常無”與“常有”,“其”和“玄”。

從句式上看,此間的“其”顯然是代詞,那么它又代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前文的“天地”和“萬物”。

此間的“玄”字非常之重要。因為正是此處的“玄之又玄”竟然演變出了以后名噪一時的玄學流派和思潮。

在老子時代之前的古文獻中,“玄”字主要表示黑色。《尚書·禹貢》中有“厥篚玄纖縞(那筐里是黑綢和白絹。)”和“禹錫玄圭(禹被賜給黑色的美玉。)”。《周易·坤卦第二》“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老子》中的“玄”字取義呢?還含有“深、遠、厚”,如“是謂玄德”。

所以,此間的三個“玄”,第一和第二個應該是表示黑色這個本義,第三個則取義為“深、遠”。

顯然,此間的“常無”與“常有”在句中的地位與前文中的“無名”與“有名”一樣,是賓語提前,放在句首而予以強調的。隨后的“欲”字,則是為了重點突出“常無”與“常有”所運用的范圍。因此,“常”字的取義不能是“經常”,而應該是“固定,永久”。

那么,“常無”與“常有”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固定的沒有”和“永久的有”。

這又是什么呢?

“沒有”,就是什么也沒有,無名、無狀、無聲、無色、無味……也就是無象;

“有”,就是什么都有,有名、有狀、有聲、有色、有味……也就是有象。

因此,

所謂“常無”,就是指無象思維,類似于現代意義的直覺和抽象的思維;

所謂“常有”,就是指有象思維,類似于現代意義上的形象思維。

所謂“同謂之玄”,就是“它們都叫黑色的”。

由此就產生了問題,思維方式怎么能稱為黑色呢?其實,這并不奇怪。

因為思維方式本身是內在而不外顯的,看不見、摸不著,有關產生和形成的機理至今人類也不能說已經掌握,依舊有一層神秘感。而對于不清楚、不了解、有神秘感的事物,至今人類也有稱之為黑色的習慣和傳統,什么黑幕、黑社會。

在現代方法論上,就有黑箱這個概念,特指其內部結構尚不能夠或不便于直接觀察到的,只能從外部去認識的現實系統。由此,也就有了方法論中的黑箱辨識方法。

《老子》將思維方式內在機制無法直接觀察的神秘性稱作黑色,大概是黑箱方法的始祖。

用抽象的方法考察事物的奧秘,用形象的方法考察事物形狀。《老子》為什么如此區分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具體運用呢?

因為事物的奧秘為其內在的結構機制,不要說以當時,就是現今的科學技術手段也難以對其進行直接考察,只能以抽象而直覺的思維進行推理判斷和感悟分析。而對事物外在的形態性狀,人們卻完全能夠從現實中進行直接把握。

事實上,自人類產生思維至今,人類在研究事物中也是依然使用這兩種思維方式。

小到事物的內部結構,現今人類雖然已經能直接把握到了“ 夸克”粒子,但也必須以物質無限可分性的抽象和直覺思維的成果為指導進行深入分析。

大到宇宙,雖然已經觀察到了銀河系以外的天體,但宇宙究竟有多大,結構怎樣,如何起源,還必須以抽象和直覺的方式進行思維。

但是,對于現實中已具有直接研究技術的事物,人類完全是用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進行實驗分析。

所以,原文完整的現代表述是:

因此,

要分析人還無法直接把握的事物內在結構和原理,就用抽象的思維方式;

要考察人已經能夠直接把握住的事物性質和規律,就用形象的思維方式。

這兩種思維方式,

是在人的主觀意識活動中共生的、卻又是作用各不相同的,

同樣具有神秘的不可知性。

如此神秘悠久的思維方式,正是人類認識一切事物奧秘的方法和途徑。

在此,《老子》總結概括了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兩種基本思維方式,同時強調指出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方法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范圍。

這是《老子》的方法論之一。

我們說,思路決定成功。無論做什么事,只有思路正確,才能方法正確;只有方法正確,才能結果正確。所謂分析問題就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所謂解決問題就是運用解決問題的方法。

愚笨和聰明,就取決于兩個標志,即記憶和思路。記憶是基礎,思路是創造。譬如作文,比如圖畫,首先要有文字基礎和素材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構思,這才可能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文字基礎和素材基礎就來自于記憶,構思就是構造思路。一般的,文字基礎和素材基礎相差無幾,可構思的結果就相差懸殊啦。

那么,思路是怎樣產生的呢?來自于思維,來自于思維方式。

                          (三)

人類的創造力就來自于思維力,思維力就來自于思維方式。其實,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長,成為如《老子》所言的宇宙一極,就在于人類思維具用無限的創造性。

其中,主要是直覺思維。

人類的那么多幻想、科學上的那么多猜想,無不是抽象直覺思維的結果;科學就是對幻想和猜想的求證,這求證過程又必須由抽象直覺思維來主導。

1977年,參加國際物理學第七屆年會的物理學家們集體起立為1976年9月9日逝世的中共毛澤東主席默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拉肖〔SheldonLeeGlashow,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 美國科學院院士,1976年獲奧本海默獎, 197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91年獲Erice科學和平獎〕在追述了科學如同剝蔥一樣逐層深入研究物質結構的歷程之后,提議說:應當“把組成物質(即基本粒子)這些所有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以紀念已故的毛澤東主席,因為他一貫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性”。

他說:“因為這與中國的毛澤東有聯系。按照他的哲學思想,自然界有無限的層次,在這些層次內一個比一個更小的東西無窮地存在著。因此我想取用他的名字”。

兩年之后,格拉肖又在美國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國際社會和科學界呼吁:把基本粒子下一個層次的物質組份命名為“毛粒子”。他說:構成基本粒子下一個層次的物質組份,既不應當像當時中國物理學家們稱為層子,也不應當如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等人稱為夸克,而應當稱為為“毛粒子” 〔Maons〕。因為這一世界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是與毛澤東主席的哲學思想分不開的”。

格拉肖還現身說法,講述了他自己對強子結構的認識轉變過程。他說:在毛澤東生前我和溫伯格•薩拉姆(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曾經兩次訪問過中國。每一次都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并同他一起討論基本粒子到底還有沒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和矛盾這樣一個現代物理學的前沿問題。毛澤東主席總是認為基本粒子還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和矛盾,在理論上是可以再分的這樣一種哲學思想,而我自己和薩拉姆兩個卻堅持不同意見,認為基本粒子只是一種數學上的點狀物,它們是不可能再分了。現在的事實是,新的物理實驗已經把基本粒子分開了,毛澤東主席的科學預見已被證實為真理,它改變了我和像我一樣曾經有過錯誤認識的人。

最后格拉肖向記者們表示,他將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毛粒子“的研究工作中去。果然,他成功地預言了粲夸克的存在。

具有關報道:20世紀50年代,隨著基本粒子群的發現及其研究的不斷深入,物理學的發展碰到了“基本粒子本身是否也有其內部結構”的難題。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這一問題一時還無法解決。

于是,在當時的物理學家中間對“基本粒子是否能再分”的問題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和爭論。一些人對此持肯定的態度;但許多人并不相信基本粒子還可以再分。人們并不知道基本粒子內部構成究竟如何。
    恰逢其時,毛澤東等領導人召集中國一些科學家研究發展我國原子能工業問題。據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名粒子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回憶說:當時毛主席笑著說,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中子和質子也是由其更深的層次組成。毛澤東還談到坂田昌一的“復合粒子模型”,他說: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家都能自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我們呢?

在毛澤東的多次啟發下,我國粒子物理學家們以“一分為二”和“物質無限可分”的哲學思想為指導,1965年就提出了比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等人在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更為先進的基本粒子結構“層子模型”。

此后,人們對基本粒子內部結構的認識不斷深化。

其實,早在1955年1月毛主席就向中國科學家提出:“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那么質子和中子又是由什么組成的?質子和中子仍然是可分的。現在的實驗雖然還沒有證明,將來實驗發展了,會證明它們是可分的。你們信不信?你們不信,反正我信”。

1957年11月,毛澤東又在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中,專門談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問題。他以原子為例分析說:“你看在原子里頭,就充滿矛盾,有原子核和電子的對立統一,原子核里頭又有質子和中子的對立統一,質子又有質子、反質子,中子又有中子、反中子。總之,對立統一無往而不在……一分為二是普遍現象。”

毛澤東的這個思想就來自于中國傳統哲學。與希臘時代開始就認為物質分割總會有盡頭即“原子”不同,中國哲學從諸子百家時代就認為物質分割永遠不會有盡頭,就產生了炁論。《莊子·天下篇》也提出了那個因被毛澤東引用而著名了的命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其實,這都是抽象直覺思維的結果。

愛因斯坦自述,而且人們也承認,他創建相對論主要是靠直覺,即《老子》所言的“常無”思維法來完成的。“承認科學創造中的直覺作用,承認愛因斯坦非凡的思維洞察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個天才,他的攀登之路并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夠開辟出來的。”(申漳:《簡明科學技術史話》,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年,第327頁)

所以,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所指出:

“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那么,怎樣進行抽象直覺思維呢?請看《老子》第16和20章。

                     小結

《老子》在第一章中:

首先、明確了理論的判斷標準,揭示出了真理存在的客觀性;

其次、明確了名稱的判別標準,揭示了概念范疇的客觀性;

第三、指出了自然存在的客觀性,和人類的主觀活動對客觀自然發生影響和作用的現實性;

最后、總結概括出人類主觀活動認識客觀自然的兩種基本思維方式。

由此可見,本章可以稱為《老子》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理論主張符合規律,就不是普通的學說。

名義名稱符合實際,就不是普通的概念。

自然界在形成的初期是沒有名稱分類的,

通過對自然事物本質的認識,

人類對自然事物進行了分門別類的命名活動,

這就象母親一樣重新塑造了自然界的事物。

因此,

要分析人類還無法直接把握的事物內在結構和原理,就用抽象的思維方式;

要考察人類已經能夠直接把握住的事物性質和規律,就用形象的思維方式。

這兩種思維方式,

是在人的主觀意識活動中共生的、卻又是作用各不相同的,

同樣具有神秘的不可知性。

如此神秘悠久的思維方式,正是人類認識一切事物奧秘的方法和途徑。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金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4.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0. 這或許是特朗普拿命競選的首要原因?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欲求不满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精品妖精 | 日韩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 | 亚洲日韩α√在线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