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1、本文系統總結了經典理論中對于小資產階級的論述。筆者還需要補充一點,要考慮帝國主義時代下,因為腦體分工產生的中層管理階層這種新興的小資產階級,他們名義上是雇傭勞動,但享有人士、生產計劃、獎金評定等重要權力,因此屬于部分掌握生產資料的群體。這類群體,是腦力工作者中的一部分,在階級斗爭中,對于這類群體,也要根據斗爭形式指定合理的策略。
2、資本主義不斷發展將會不斷地將其他階級變為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在私有制土壤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將不會被徹底消滅,只有不斷地改造小資產階級,建立真正的公有制體制,建立起全民經濟與集體經濟才能夠快步地邁向共產主義社會。
3、“小資產階級搖擺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并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補充部分不斷地重新組成。但是,這一階級的成員經常被競爭拋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動搖性是同時存在的,但只要受到資產階級的壓迫,他們也是要反抗的,要以革命的原則把他們的大多數團結在馬列毛的周圍。
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關系是復雜的。為了弄清小資產階級(在本文中作為論述作為主體)與資產階級的關系,就必須先從小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劃分依據,以及在社會經濟、意識形態中的表現講起。
1、什么是小資產階級?
在這里我直接引用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的論述:“如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都屬于這一類。”
小資產階級擁有少量的私有財產,通常只能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自給自足。不需要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但也不通過生產資料支配他人的勞動。
小資產階級在人數和階級性上值得我們大大注意。毛主席將小資產階級劃分為三個階層:
第一部分:有余錢剩米,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想往上爬,不過這類人膽子小,怕官,怕革命,對革命采取懷疑態度。
第二部分:經濟上大體可以自給,但受到日益的壓迫和剝削。這部分人對革命采取中立態度,但絕不會反革命。
第三部分:生活質量下降,或負債增多。這類人是革命的左翼。
列寧認為:小資產階級具有既是私有者又是勞動者的兩重性質。
1.1、 小資產階級是如何產生的?
在原始社會階段,人們的生產生活主要是以部落或氏族為單位的公有制經濟,
這種階段的生產方式沒有形成私有制和階級,也就不存在小資產階級。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階段。在這些社會中,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加深,出現了城市手工業和小農經濟等小生產者形式。這些小生產者擁有一定的私有財產,但不具備控制和支配整個經濟的能力,因此處于社會階層的中下層。在這個階段,小資產階級逐漸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2、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2.1、小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
在資產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中,小資產階級是長期存在的,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密切聯系的。并且,大工業化生產每次帶來技術革新時,都會消滅舊的一批小資產階級或催生出一批新的小資產階級。比如:過去的印刷廠需要大量資本、設備和人工才能建立,而復印機技術發展起來后,使復印文本變得低成本化了,大批小商戶開始經營復印店(今天在街上隨處可見),成為一批新的小資產階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的線下實體店受到打擊,許多實體店倒閉,而電商平臺卻涌現出一大批新的商家;通訊技術的發展,使網絡更快、價格更便宜,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經營自媒體的小資產階級等等。
但是,資本主義大工業化的發展,也在每天地、不斷地消滅小生產者,比如:
以工業生產為例,資本主義大工業化帶來的機器化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降低了生產成本。這使得小手工業者、小工場等傳統手工業者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因為他們的生產效率和規模無法與大工業相比,往往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
以商業和服務業為例,資本主義大工業化也導致了零售商和小商人的消失。由于大型商業集團和零售商以其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逐漸占領市場份額,使得傳統的小商人難以生存。
以農業生產為例,資本主義大工業化也使得傳統小農經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隨著農業機械化和化學農業的發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成為可能,農業生產的規模和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這使得小農經濟往往無法與大規模農業生產競爭,逐漸被淘汰。
2.1、小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中
社會主義仍然是存在階級的。
列寧認為:“小資產階級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是處于一個中間狀態,他們是單獨活動的小業主和私有者,小商人,這樣的經濟地位必然使他們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動搖不定。并且,資產階級在反抗、復辟的過程中依靠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小生產者的力量。
3、革命者要用什么態度來對待小資產階級?
在社會主義,無產階級不僅要消滅資本家,承擔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城鄉之間的差別的任務,還要改造小資產階級,這是可以達到的。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提到:“從農民是勞動者所發展的這種互助合作的積極性表現出農民可以引向社會主義,從農民是私有者和農產品的出賣者這種性質所發展的個體經濟的積極性,表現出農民的自發趨向是資本主義。”
當社會處在變革時期時,小資產階級由于本身的階級性,就容易表現出機會主義和改良主義的思潮,我們應當重視這一點,不能讓其影響到工人運動。
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廣大的革命無產階級和革命的知識分子,只有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