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發現“一切都是相對的”這個命題有毛病,但一直也沒有去細想。在大學工作開始正式進入學術研究狀態以后,我認真思考過這一問題。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突發奇想,談出了我的論點:如果“一切都是相對的”這個命題是對的,那這個命題本身也是相對的。既然如此“一切都是相對的”這個說法也是相對的,那么并不一定一切都是相對的,這樣,該命題里的“一切”就站不住腳——說不通了,因此,“一切都是相對的”這一命題是個悖論。
01
—
該命題要害:
打著“相對”旗號,行“絕對”之事
相對和絕對,是同時都存在的。說“一切都是相對的”,跟“說一切都是絕對的”一樣,都說不通。
這個命題,危害很大,為許許多多詭辯論提供了理論支撐。
例如把人類經典倫理,都說成是相對,這樣那些邪惡的東西就方便甚囂塵上。
再就是,有些人喜歡談巨人之錯,好像在巨人身上也找到了一些錯誤,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似的。
02
—
巨人的偉大,不是因為他有缺點錯誤:
而是因為他有過人的優點或者敢于發現并解決問題的恒心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在評論黑格爾哲學時講過一段話,極富有啟發意義:
“黑格爾哲學(我們在這里只限于考察這種作為從康德以來的整個運動的完成的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于它徹底否定了關于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
用“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來理解黑格爾哲學,可見評價之高。
革命意味著啥?意味著開拓前所未有的領域。
而真實意味著具有現實性,是不是?
恩格斯接著說:“哲學所應當認識的真理,在黑格爾看來,不再是一堆現成的、一經發現就只要熟讀死記的教條了;現在,真理是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在科學的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向越來越高的階段上升,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樣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恩格斯用優美的語言,闡釋了人的認識的發展過程。恩格斯并不是說沒有絕對真理,而是說絕對真理是人們認識所追求的方向,但要想達到絕對真理,那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實現的。
其實追求真理本身才是真理的絕對意義。這就在理論上徹底鏟除了封建專制的根基,任何人都不能自命為絕對真理的化身。這就是人人平等的新的理論根據。所以,《國際歌》唱的“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實際上,說“一切都是相對的”的口吻,就是專制的表現。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真理有相對性,不能因此否定真理的絕對性。沒有真理的絕對性,也就無所謂真理的相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真理都具有不依賴于主體的客觀內容,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它在其所適用的時空限度內,在既定的前提之下,是真理。如牛頓力學在宏觀低速運動的條件下是科學的;二是指從人類認識的發展進程而言,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并沒有一個一定的界限,人們能夠認識無限發展的客觀世界,人的認識可以無限發展,也能夠無限發展,在此意義上,真理也具有絕對性一面。
而那些偉大的巨人,恰恰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率先認識了真理,這個真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有絕對性。例如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戰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真理的絕對性,不言而喻。如果那個時候單純強調真理的相對性,就沒有什么意義,完全是詭辯論。那這個戰略——真理是相對的,什么時候該強調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完全勝利之后,這個真理就不能當作絕對真理來用了。
李克勤后記:這個命題危害性在于把“相對”絕對化。這樣一來,拿著這個命題就能否定真理在一定時空下的絕對性,這樣任何真理,都不成其為真理了,這個時候謬誤就甚囂塵上了,這是十分可怕的局面。對此,我們應該不會不陌生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