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初三時曾學過一篇英語課文《Golden trumpets》,也有叫《The golden trumpets of yap yap》的,翻譯成中文就是“金喇叭”或者“雅普雅普國的金喇叭”,一直覺得很有趣,故30多年過去了仍能全文背誦?,F譯文如下:
懷特先生是啦啦國的新聞記者,他問雅普雅普國的統治者在他統治之下人民是否有言論自由。
“那是肯定的!”雅普雅普國的統治者說,“我的人民享有完全的言論自由,我們決定每一件事情都充分尊重民意。”
“那么你們是如何洞察民意的呢?”懷特先生問道。“這個非常簡單!”,統治者自豪地說:“我們在任何時候發布任何政策之前,都會把民眾都召集到我的宮殿里來,然后我通過聆聽金喇叭的聲音來決定我們的政策”。
“什么是金喇叭?”懷特先生疑惑不解道。“金喇叭就是我們發現公共意見的工具。”統治者解釋道:“我把右手舉過頭頂高喊道‘贊成政策的人吹喇叭’,贊成的人馬上就吹起了他們的金喇叭。然后我又把左手舉過頭頂高喊‘反對政策的人吹喇叭’,反對的人馬上就吹起了他們的金喇叭。自然而然聲音洪亮的一方就是絕大多數,我們的政策就是根據這部分人的意見決定的。”
“這是我從沒聽說過的最完全的民主!”懷特先生迫不及待地央求道:“我很想見識一下你們這樣的議事會議”。
次日下午,雅普雅普國的公民,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被召集到宮殿里,商定一件很重要的事項。到場的只有4個富人,其余的全都是窮人。
當所有的公民都到齊以后,統治者向前邁出一步,站在人群前面高喊道:“贊成的開吹!”,那4個富人聞言賣力地吹起了他們的金喇叭。然后統治者又大喝一聲“反對的開吹!窮人那邊雅雀無聲。于是這個重大事項就根據富人們的意見決定了下來,議事會也就結束了。
“為什么只有富人吹喇叭?”懷特先生非常納悶。“因為只有他們能買得起金喇叭,其余的都是窮人,根本買不起金喇叭!”統治者解釋道。
“這似乎非常不像言論自由,我們啦啦國就比這民主多了,我們通過報刊和雜志表達個人意見。”懷特先生不屑一顧道。“那誰擁有這些報刊和雜志的話語權呢?”統治者追問道。“富人!”懷特先生答道。“那還不是和我們雅普雅普國一個球樣!”統治者輕蔑道。
時光雖然飛逝了很多年,但寓言的現實意義似乎古今中外概莫例外:真正的民主似乎從來都是與權力和財富綁定在一起的,而似乎與貧窮和弱勢永遠無緣,只有一個輝煌的時代例外——那就是毛澤東時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