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提醒人們珍惜自己生存、生活的家園——地球。在宇宙中它也許不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但對人類來說,地球卻是唯一的。設立“地球日”讓人類認識到這唯一家園的重要性確實極其必要,但“地球日”總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它是不是太過于泛泛了些?地球它可以涵蓋的內容太多,從某種角度講,它能涵蓋地球上的一切。那么,這個“地球日”自然是包羅萬象的。從如此眾多的事物中,“地球日”讓我們關注什么呢?或者說應該考慮什么、有重點嗎?由于它的內容太多,反而很容易讓大家把地球上許多當務之急的事給忽視了。“地球日”的重點在哪似乎沒有人提及過,就是人們并不太清楚?是人居環境還是大自然環境,是環境污染還是人類發展?是保護動物、保護植物、還是保護更細微的生物、還是保護瀕危動植物?大概都不可或缺。如果人們想問一句,孰先孰后呢?可能就是見仁見智之事。世界瀕危動物保護組織會說保護瀕危動物,而很多科學家一定是說要保護環境,爭也說不清楚。地球上的一切都應在保護之列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只是人類的能力有限啊,能做到什么呢? 當然,地球日沒有國界限、民族、種族界限、宗教界限、沒有任何人類社會的界限,地球上的一切都在地球日中。也就是說,地球日是所有地球人類的紀念日。過去,在人類的落后時代,其實也包括當代,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一個心愿,給后代留下財富。雖然當今的很多有錢人、名人提出,捐出自己身后的財富并不留給后人,但這畢竟是極少數人。贊賞這種行為是可以的。但人類的繁衍將人類的基因留下,自然也希望這基因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這需要財富,留給后代財富不算是過錯,只要這財富是合法的。 可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人類的后代最需要的卻不是財富,而是資源,資源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如果地球上沒有了資源,地球對人類來講還是生存的家園嗎?地球很可能會變成地獄,人類能生活在地獄中嗎?
其實,問題還在于,地球上的資源不應只屬于人類。應該屬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這包括人類的繼承者。人類的繼承者也許與人類有關系,也許沒有關系,但它絕對不能沒有資源。人類不能自私地把地球上的資源統統攫為已有并消耗掉。 換言之,地球上不是只有人類需要資源,還有其它的更多的生物同樣需要資源。從恐龍統治消亡的歷史事件中人類能悟出點什么?可能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研究減災防災,研究如何預防所謂小行星的再度撞擊,預防人類遭到像恐龍們遭到的那種災難,或者是類似的一些災難等等。但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論,或者說是從辯證法的角度來想,從地球學的角度來說,人類也許和恐龍一樣,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人類統治地球的偶然性也許比必然性更大。人類不可能永久統治地球。不論有無巨大的外來或內在的災難,人類不大可能永久是地球的主人。所以,看待“地球”脫開人類去想可能更客觀,更必要,更科學。人類有什么理由把地球上的一切據為已有?人類有什么權利把地球上的一切資源都消耗掉?在下曾聽說過一句話,“錢是你的,資源可是大家的”。從這句話引申開去,地球上的資源首先應是地球上“所有人類”的。所謂所有人類,不是指某一國家、某一民族的人,不是僅指我們歷史上的人類,也不是僅指這一代的人類,而是指將來、將來的將來的所有人類。地球的一切都是有限的,這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即使是太陽能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我們這一代人或者說包括上十幾代,下十幾代的人不能也不應該把地球上的資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消耗殆盡吧? 深一步講,如果地球上的資源還是屬于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包括未來的生物。人類是不是應該在保護資源上下更大的功夫?世界相關各種組織設立了國際氣象日、世界水日、世界森林日、世界環境日等等之后,是不是也該設立一個“世界資源日”?讓“資源日”告誡今生和來世的人,地球上的資源是屬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人類有責任保護各種資源,人類有義務減少資源的消耗,人類應該改變如今的大力開發資源的發展模式,人類社會的發展應該建立在不斷地減少資源消耗的基礎上。人類必須要為地球、為未來的生物留下寶貴的資源。
不做這些改變,地球上的資源總有一天會被人類都消耗掉,真到了那時,悔之晚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