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紀實(之四)
——參觀大寨名人陳列館
海空 報道
大家一行前往大寨名人陳列館參觀。
大寨名人陳列館,即原“大寨接待站”。20世紀60年代以來,這里曾接待了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鄧小平、華國鋒等黨和國家領導人60多位,接待了陳毅、徐向前、羅瑞卿、許世友、粟裕、楊成武等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將領40多位;還接待了郭沫若、巴金、錢學森、華羅庚、侯寶林、孫道臨、紅線女、郭蘭英等著名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接待了外國元首22位及134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3萬多人次。當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社會名流來大寨均在此下榻、休憩和工作。江青兩次來大寨的居處亦以原貌陳列展示。
▲ 一進名人陳列館,就看到一側墻上嵌著毛主席1964年12月26日接見陳永貴和邢燕子等人的大幅照片,非常醒目。
▲ 走進陳列館,撲入眼簾的是一張毛主席戴軍帽穿軍裝面帶笑容的大幅畫像,給人溫馨之感。
▲ 大家開始參觀
▲ 首間是“江青居室”
▲ 1976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江青一行在大寨虎頭山養蠶室視察。
▲ 1976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江青一行在大寨供銷社視察。
▲ 江青和少先隊員王麗麗騎馬上山
▲ 1976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江青一行在大寨糧場參加勞動。
▲ 1975年9月7日至20日,1976年9月2日至5日,江青兩次來大寨,在此下榻。
▲ 1996年10月10日,郭鳳蓮陪同李訥在虎頭山郭沫若紀念碑參觀。
▲ 1996年10月10日,毛澤東秘書張玉鳳(左2)、毛澤東女兒李訥(右),在全國人大常委郭鳳蓮、昔陽縣委書記劉志宏陪同下訪問大寨。
▲ 1996年10月10日,毛澤東秘書張玉鳳、毛澤東女兒李訥、全國人大常委郭鳳蓮、昔陽縣委書記劉志宏等在大寨合影。
▲ 1976年5月14日,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率政府代表團訪問大寨。
▲ 阿爾巴尼亞贈送樹苗
▲ 朝鮮勞動黨代表團訪問大寨
▲ 埃塞俄比亞友好代表團訪問大寨
▲ 墨西哥農業專家訪問大寨
▲ 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團訪問大寨
▲ 坦桑尼亞農村工作考察團訪問大寨
▲ 法國青年娛樂團訪問大寨
▲ 著名電影演員孫道臨在大寨做客
▲ 秦基偉訪問大寨
▲ 1995年原中顧委常委李德生訪問大寨
▲ 1993年5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視察大寨。
▲ 1992年3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到大寨視察。
▲ 1997年8月2日,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視察大寨。
▲ 1992年5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視察大寨。
▲ 1996年7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視察大寨。
▲ 1998年11月2日,國務委員、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到大寨視察。
▲ 1996年6月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訪問大寨。
▲ 1977年5月17日-21日,大慶原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宋振明(右一)率大慶代表團訪問大寨。
▲ 1965年12月7日郭沫若率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訪問大寨并賦《頌大寨》詩一首。
▲ 1975年11月8至13日,國防科委主任陶魯茄(左一)、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中)參觀大寨。
▲ 1978年5月29日,耿飚副總理陪外賓訪問大寨。
▲ 原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訪問大寨
▲ 197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視察大寨。
▲ 1977年9月11日至15日,葉劍英視察大寨。
▲ 1977年9月11日至15日,汪東興陪葉劍英視察大寨。圖為參觀西水東調工程。
▲ 1977年9月17日粟裕訪問大寨
▲ 原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鋒訪問大寨并題詞
▲ 1977年6月10日至19日,南京部隊政委廖漢生(右二)率“硬骨頭六連”訪問大寨。
▲ 1974年5月10日,塞內加爾總統桑格爾和夫人一行26人訪問大寨。
▲ 荷蘭公主貝婭特麗克絲(即后來的女王)1977年5月7日訪問大寨
▲ 1978年9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陪乍得總統馬盧姆訪問大寨。
▲ 1975年5月15日柬埔寨賓努首相訪問大寨
▲ 1973年4月23日墨西哥總統訪問大寨
▲ 1978年9月24日,乍得共和國總統費利克斯·馬盧姆一行44人訪問大寨。
▲ 1978年5月29日,莫桑比克總統薩莫拉·莫伊塞斯·馬謝爾率政府代表團訪問大寨。
▲ 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訪問大寨
▲ 1975年3月15日圭亞那貴賓訪問大寨
▲ 美國工會議員團訪問大寨
▲ 加納農業部長訪問大寨
▲ 1973年6月25日馬里總理訪問大寨
▲ 墨西哥水利部長訪問大寨
▲ 阿爾及利亞代表團訪問大寨
▲ 1975年9月15日,在昔陽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期間,華國鋒等領導在大寨、昔陽視察工作。圖為:李家莊公社石坪大隊黨支部書記陳有棠(左一)陪同華國鋒(右一)、陳永貴(中)等領導在石坪大隊視察。
▲ 1973年6月25日,鄧小平副總理陪同馬里元首特拉奧雷視察大寨。
▲ 1973年6月25日,鄧小平在大寨虎頭山農田參觀。
▲ 周恩來總理休息室
1973年4月22日,周總理陪同墨西哥總統埃切維里亞視察大寨,中午在此休息。
▲ 1973年4月22日,周總理陪同墨西哥總統埃切維里亞視察大寨,同大寨兒童合影。
▲ 1973年4月23日,周總理陪同墨西哥總統埃切維里亞視察大寨。圖中人物,左起:周恩來、謝振華、陳永貴、埃切維里亞。
▲ 1973年4月23日,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陪同墨西哥總統埃切維里亞及夫人視察大寨。左起:周恩來、謝振華、陳永貴、埃切維里亞。
▲ 1973年4月23日,周總理和鄧穎超陪同墨西哥總統埃切維里亞及夫人視察大寨,同大寨婦女合影。
▲ 1973年4月23日,鄧穎超隨周總理陪同墨西哥貴賓訪問大寨,在大寨社員家。
▲ 1965年5月21日,周總理、李先念副總理、羅瑞卿陪同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副主席科列家為團長的政府經濟代表團訪問大寨,在郭鳳蓮家中。
▲ 周總理在大寨的休息室
▲ 1977年5月2—3日,李先念副總理同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吳奈溫視察大寨,在此就宿。
▲ 1973年5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陳永貴副總理陪同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桑戈爾和夫人視察大寨。
▲ 1973年5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陳永貴副總理陪同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桑戈爾和夫人視察大寨,在虎頭山參觀。
▲ 1973年5月10日,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陳永貴陪同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桑戈爾和夫人視察大寨。李先念與大寨社員親切握手。
▲ 1973年5月10日,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陳永貴陪同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桑戈爾和夫人視察大寨,觀看文藝表演。
▲ 1973年5月10日,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陳永貴陪同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桑戈爾和夫人視察大寨,與大寨青年合影。
附錄:
1、越來越多的人奔向大寨
摘自《我的爺爺陳永貴——從農民到國務院副總理》
陳永貴和參觀大寨的客人
20世紀60年代的大寨,紅遍全國。越來越多的人奔向大寨。一些畫畫的、譜曲的、寫劇本的、調查農業專題的、勞動鍛煉的、研究土壤的、調查種子的,還有人事組織部門派的人也紛紛到大寨來取經。
“文革”中,盡管中央一再發出通知,不讓那么多人去大寨參觀,甚至規定參觀大寨必須經農業部批準,但是各地的人們不管那些,仍然潮水般地擁向虎頭山。隨之而來的是給忙于生產的大寨人帶來了諸多接待方面的不便。
在食宿方面。大寨接待站從早到晚都在接待客人,無論什么時候,都能聞見飯菜味,聽到炒菜聲。由于來的人太多,接待人員只好往桌上放一盆飯,讓來吃飯的人自己動手。即便是喝水,也是個大問題。大寨缺水,只有一口井。參觀者來得太多了,水不夠喝,最后只好從鄰村抽水給大寨。后來還不得不用卡車從遠處拉水來解決參觀者的喝水問題。為了接待中央領導人和外賓,大寨人在村口推平了一座小山,建起了“大寨國際旅行社”。由于來的人太多,多數到大寨參觀的人不能住在大寨旅行社,只能住在昔陽縣城里。當時昔陽縣的招待所和旅館一共有5000多張床位,但還是滿足不了需要。有的參觀者只能住在鄰近的陽泉市和平定縣,每天坐汽車到大寨參觀,晚上回去住。最高峰時,有些人只能住在遠處的石家莊。
在出行方面,到大寨的汽車來來往往,特別繁忙。很多人來不及等汽車,只好步行到大寨。即便這樣,停放的車輛還是很多,從村里一直排到村外。
來參觀的人興致勃勃地想見見大寨的干部,可到大寨后,發現家家戶戶都鎖著門,因為他們都下地干活去了。
為了滿足參觀者見到大寨人的愿望,爺爺安排了一種獨特的見面方式。每隔四五天,選一個中午,來大寨參觀的人站在從虎頭山到大寨村的路兩邊等待見面。大寨接待站的人用麥克風宣布:“現在,大寨干部和大家見面。”然后大寨的幾個干部從路中間微笑著快速走過。有的人擠過去,一把一把往大寨干部衣兜里裝他們那里制造的毛主席像章。大寨干部也回贈幾枚印有大寨圖案的毛主席像章、大寨紀念章或是“紅寶書”,同時又不忘說些為了確保下地勞動,不能有太多時間接待大家,希望大家理解之類的話。兩旁的人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紅寶書”,高喊著口號:
“毛主席萬歲!” “大寨精神萬歲!”
參觀者的熱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神奇的力量。解放軍指戰員、機關干部、學校師生以及成千上萬的參觀人群,都心甘情愿地在虎頭山上參加義務勞動。哪怕是壘一塊石頭,鏟一锨土,栽一棵樹,都是榮譽性的留念。
不少地方的負責人到大寨取經送寶,帶著自己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來表演歌舞。《紅燈記》、《白毛女》、《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等8個樣板戲幾乎天天在這里上演。
2、大寨出名引得各界名人爭相來訪
摘自《我的爺爺陳永貴——從農民到國務院副總理》
據資料記載,大寨接待的我國副總理以上的中央領導人有28位,部長以上的領導人有50余位。其中有周恩來、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鄧小平、李富春、李先念、陳毅、羅瑞卿、譚震林、鄧穎超、紀登奎、方毅、張勁夫、康世恩、谷牧、粟裕、姬鵬飛、王震、孫健、謝富治、康克清、林佳媚、徐向前、烏蘭夫、阿沛?阿旺晉美(藏族)、賽福鼎(維吾爾族)、廖漢生(土家族)、耿飆、喬冠華、錢正英和石廣生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鼎丞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也到過大寨。
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界的名人更多,如:文學家巴金、郭沫若,醫學家林巧稚,科學家錢學森,數學家華羅庚等。還有如侯寶林、紅線女、郭蘭英、孫道臨、崔嵬、馬季、莊則棟等也慕名而來。在大寨這塊平凡的土地上,還留下了英籍女作家韓素音(伊麗莎白·柯默的筆名)、美籍華人楊振寧、物理學家李政道和美國作家斯諾等外國友人的足跡。
1969年來大寨的共375萬人,是人們上虎頭山最多的一年,平均每天有一萬多人。在我國的名山中,沒有一座山有這樣顯赫的記錄。大寨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著人們摩肩接踵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個奇跡。歷史上也許只有在大寨出現過。
3、國際友人訪問大寨
摘自《我的爺爺陳永貴——從農民到國務院副總理 》
據統計,農業學大寨期間(1964年-1979年),從中央到地方,從政要到平民,到大寨參觀的人總共達到1045萬人。其中國際友人共計25423人,包括來自22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和政黨領袖,134個國家的友好人士,2281個參觀團。這之中有: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副主席斯皮羅·科列加,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科喬·蒂奧多西。(1965年5月21日)
哥倫比亞共產黨總書記巴斯雷斯。(1966年12月15日)
越南民主共和國總理范文同、副總理武元甲。(1967年4月9日)
保加利亞等35國駐華使節一行72人。(1967年5月25日)
尼泊爾、埃及等34國駐華外交使節一行73人。(1967年4月27日)
朝鮮等34國駐華外交使節一行77人。(1967年5月13日)
越南等43國駐華外交使節一行95人。(1967年5月27日)
黎巴嫩等34國駐華外交使節一行68人。(1967年6月13日)
加拿大等24國駐華商務參贊一行66人。(1967年6月27日)
日本文藝工作者組成的齒輪座劇團。(1967年9月25日)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拉米茲·阿利雅。 (1967年10月4日)
丹東聯盟(馬列)主席東尼托斯科薩。(1970年7月27日)
越南勞動黨西北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黃文矯。(1971年7月11日)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總理穆赫辛·艾哈邁德·艾尼。(1972年7月20日)
贊比亞共和國副總統邁因扎·喬納。(1972年9月21日)
墨西哥總統路易斯·埃切維里亞·阿爾瓦雷斯。(1973年4月23日)
馬里共和國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穆薩·特拉奧雷上校。(1973年6月25日)
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1974年5月10日)
莫桑比克解放陣線主席薩莫拉。(1975年2月25日)
圭亞那合作共和國總理伯納姆。(1975年3月15日)
柬埔寨首相賓努。(1975年5月15日)
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1976年5月14日)
柬埔寨共產黨中央副書記、國家主席團第一副主席索平。(1976年7月29日)
洪都拉斯總書記阿加皮托·羅夫榮。(1976年12月14日)
挪威工人共產黨主席保爾·斯泰根。(1977年2月2日)
意大利馬列主義共產黨主席沃斯瓦爾多·貝契。(1977年2月13日)
緬甸總統吳奈溫。(1977年5月2日)
荷蘭王儲貝婭特麗克絲(即后來的女王)。(1977年5月7日)
葡萄牙共產黨總書記維拉爾。(1977年5月15日)
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洪濤。(1977年5月23日)
佛得角共和國議長兼外長阿比利奧·杜亞爾特。(1977年6月5日)
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1977年8月7日)
新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和海外貿易部長布賴思·托爾博伊斯。(1977年10月29日)
哥倫比亞卡米洛運動(馬列)總書記奧爾蘭多·利斯。(1977年10月30日)
北加里曼丹共產黨書記文銘權。(1978年4月2日)
乍得共和國總統費利克斯·馬盧姆。(1978年9月24日)
國際友人看到一派豐收的景象,親身感受著大寨精神,發自內心地留下了許多評價。
馬達加斯加新聞代表團把大寨譽為“全世界農民的首都”。
泰國學者格桑認為:“大寨人創造的奇跡,可以和世界上七大奇跡并列。”
南斯拉夫學者維達索維奇參觀后說:“大寨是一所共產主義學校,不僅中國人要學大寨,世界人民也應學大寨,大寨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