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部隊有沒有戰斗力,要看哪方面,主要因素有五方面,那就是士氣、武器、戰術、經驗和后勤(給養)。下面我一一論述。
軍隊的戰斗力,首要因素是士氣,包括己方士氣和對方士氣。
因為古代中國有句名言“兩軍相遇勇者勝”,足以看出士氣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項羽的破釜沉舟,實現以少勝多,看看楚軍士氣高昂,背水一戰,大破秦軍;在牧野之戰中,周軍士氣明顯高于商軍(奴隸),商軍臨陣倒戈;在明清戰爭中(山海關之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基本一樣,可是明軍怯戰,不愿戰,將領貪腐,士兵怕死,清軍士氣高昂,戰爭結果可想而知;在革命戰爭中比比皆是,如第一次東征,黃埔軍校東征軍的士氣高昂,一舉戰勝陳炯明;北伐戰爭中,鐵軍葉挺的獨立團的士氣,可以在攻打北洋軍閥中看出;在解放戰中,看看人民軍隊的士氣,個個斗志昂揚,反觀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大部分將領貪腐,生活墮落,士兵是被抓來的壯丁,經常被老兵和長官欺負,長官克扣軍餉,要不在戰中,有的部隊一戰即潰;在抗美援朝戰中,志愿軍是憑借的士氣將美軍趕過38線。這方面的實例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士氣高昂的表現為士兵愿戰,不怯戰。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生存。如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士氣主要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為了保護自己利益。為什么這樣說呢?人民軍隊的家屬已經分的田地,翻身做主,共產黨的干部把一律平等的政策,把人民子弟兵當人看,是同志;如果國民黨占領了人民的家園,可想而知,分的田地還要還給地主,并且還會被地主迫害,地位可想而知,他們能不英勇作戰嗎?他們的士氣能不高昂嗎?看國民黨的士氣,國民黨的士兵是為當官和地主打天下,地主和官員們不把士兵當人看,勝與不勝對士兵來說無所謂,他們的士氣能高嗎?再看牧野之戰中,商朝奴隸上陣,打了勝仗也是奴隸,敗了最多也是奴隸,他們還會給商朝賣命嗎?他們還會給商朝服務嗎?所以臨陣倒戈了。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歷史上元朝軍隊作戰勇猛,士氣高昂,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元朝軍隊打了勝仗后,可以肆意掠奪財富,肆意殺戮占領區人民,這些軍隊被成吉思汗洗腦,變成了一群殺戮機器。還有秦朝的軍隊為什么士氣高昂,因為商鞅變法時出臺了“獎勵耕戰”的政策,有了戰功(以敵人頭顱記功),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改變自己命運,不惜在戰場上廝殺。清朝軍隊在戰爭中也是如此,提高地位(升官),掠奪財富(圈地、搶奪財寶)等,要不個個拼命廝殺嗎?因此軍人是士氣,來源于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為利所趨。
我們再看看世界近代戰爭,為什么有的軍隊那樣慫。二戰時期英軍的表現,在遠東作戰表現的非常慫,緬甸戰場上與日軍交戰時,一觸即退,幾十萬英軍(應該說是英印軍)打不過幾萬日軍,主要原因是什么?因為印度士兵無論怎樣打都改變不了自己的地位,那就是殖民地的奴隸,如同牧野之戰中商朝奴隸軍隊,他們會給英國資本家賣命嗎?就是日本占領印度,社會地位也沒法降低了,對他們來說,戰與不戰一個樣,他們的士氣能高嗎?
再看抗美援朝戰爭。人民志愿軍,誓死捍衛自己既得利益,士氣高昂。中國人民軍隊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有了土地,有的還娶妻抱子,翻身成了主人。如果美國打到中朝邊境,打到中國境內,就會喪失生存的權力,再次淪為美國的殖民地,美國人的奴隸。所以說:毛澤東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奠定人民子弟兵捍衛自己權利的決心,所以人民子弟兵不怕犧牲,敢于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自己的權力。再看看美國軍隊,一開始士兵們不了解真相,認為中國的武器落后,軍隊沒有文化,抱著必勝心理(二戰后的軍事大國),抱著速戰速決的心理(圣誕節前回家過年),不明白為誰打仗(只知道給發軍餉),稀里糊涂參加了朝鮮戰爭,結果遇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先進武器沒有打敗落后武器,沒有實現領導承諾(速戰速決),被俘的美軍經過人民志愿軍的改造,知道了是在為資本家打仗,為資本家賣命,并且看到中國軍民沒有結束戰斗的跡象,沒有怯戰心理,沒有從心理上戰勝中國。俘虜釋放后的宣傳,瓦解了美國發動戰爭的意志,國內反戰情緒高昂,士兵的士氣還會高昂嗎?
武器是軍隊戰斗力的第二大因素。先進武器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障,因為誰都知道,空拳打不過拿刀的,拿刀打不過拿槍的,拿槍打不過開坦克的。毛澤東說過,槍桿子里出政權。因此武器先進大大增加了軍隊的戰斗力。在中國抗日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再英勇的抵抗,也沒有保衛住上海和南京,因為日本上有飛機,中有坦克,槍支彈藥供應充足,而中國軍隊在吃不飽、穿不暖、槍支彈藥供應不足的情況,英勇抵抗(犧牲的高級將領張自忠、郝夢齡、楊靖宇等),也沒有保住我們的華東(上海、南京)和華北等。在二戰后期,日本的頑固抵抗美國,也沒有改變戰敗的命運,日本無論怎樣發動自殺式戰爭(神風敢死隊),日本也被美國的先進的武器、強大的武器(包括核武器和航母戰斗群)所戰敗,因此所先進武器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障。
戰術是軍隊戰斗的第三大因素。將領的戰術是軍隊戰斗力的有力支撐。孫子兵法中的戰術是對戰爭的全面總結,如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如毛澤東同志發明的游擊戰爭等等。要不說“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嗎、要不有這么一句話嗎?“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要不歷朝歷代都出現過著名將領嗎?因為將領的戰術對軍隊的戰斗力至關重要。在國民黨內部,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在北伐戰中,有“鐵軍”之稱的“獨立團團長葉挺;在共產黨有林彪、粟裕的將帥們;在德國有“沙漠之狐”隆美爾;在蘇聯有朱可夫元帥;漢朝的李廣;戰國的廉頗、孫臏;春秋時期的孫武;著名將領很多很多,不勝枚舉。但是也有很多戰術很差的將領們,在歷史上,官渡之戰中袁紹;風聲鶴唳的典故將領苻堅;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劉歭,等等。
軍人戰斗經驗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構成。軍隊的作戰能力,除了將領的戰術外,個人戰斗經驗也是至關重要,如軍人的使用武器的經驗,躲避敵人攻擊的經驗,適應戰場的能力,觀察地形,互相配合能力。要不部隊有王牌軍隊之分嗎?美國有王牌飛行員,中國有神槍手等等,軍人作戰經驗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后勤保障是軍隊戰斗力重要保障。包括食品供給,槍支彈藥的補給,指戰員補給等等。如后勤保障跟不上,軍隊戰斗力不能持續。有句歷史名言,軍中不可一日無糧(草)。在漢朝初期,和親政策為漢朝發展贏得了時間,因為經歷了秦末戰爭、楚漢戰爭和后來剪滅異姓王、八王之亂,國內人少,經濟及其匱乏,連皇帝都配不齊一色的馬匹,可以看出當時完全動員能力和補給能力,他們沒有后勤保障,所以不敢與匈奴發起戰爭。可是后來漢朝經歷了幾代的發展,國內經濟發達,軍隊的動員能力和補給能力大大提高,經過幾次戰爭,把匈奴趕到漠北,漠南匈奴依附漢朝,漢朝控制了西域。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和山東戰役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說明了廣大山東人民等地人民向人民解放軍送食品、送槍支彈藥,是強大的補給能力保證了戰役的勝利。在抗美援朝中,中國動員了一切力量,支援前線,是多么大的補給源泉??纯姑涝?,中國支援給越南的槍支彈藥和食品是保證了越南軍隊的戰斗力,假如沒有中國作為后勤基地,越南能抗住美國的進攻嗎?看伊拉克戰爭,看阿富汗戰爭,如果他們背后有強大的后勤補給,美國能迅速打敗他們嗎?因此后勤補給能力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論,軍隊的戰斗力由軍人士氣、武器、將領戰術軍人經驗和后勤補給等方面構成。
因此要提高中國軍隊的戰斗能力必需從這幾方面做起。
首先是提高戰士們的士氣。思想動員。告訴他們,是在為了是在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衛自己的妻兒父母。如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士氣主要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為了保護自己利益。為什么這樣說呢?人民軍隊的家屬已經分的田地,翻身做主,共產黨的干部把一律平等的政策,把人民子弟兵當人看,是同志;如果國民黨占領了人民的家園,可想而知,分的田地還要還給地主,并且還會被地主迫害,地位可想而知,他們能不英勇作戰嗎?他們的士氣能不高昂嗎?官兵平等。官兵一致,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求將領、軍官與士兵打成一片,得到士兵的擁護。在歷史上吳起曾經為士兵吸出血膿,所以士兵作戰勇猛。在解放戰爭中,看共產黨對待士兵如同一家人,一個鍋里吃飯,一個地方睡覺,傷員的生活高于領導,看國民黨對待士兵,非打即罵,克扣軍餉,領導吃香喝辣,吃喝嫖賭等等,有個電視劇鏡頭非常好,“蔣介石說打仗我不如你們,打牌你們不如我”。這樣鮮明的對比,造成國民黨的士兵能大批投誠共產黨后,迅速參加解放戰爭。廣泛擁軍優屬,家庭動員。樹立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社會廣泛支持現役士兵的家屬,社會廣泛尊敬現役士兵家屬,如子女就學,老人看病等,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他們參軍得到家庭的鼓勵,要反對社會對現役士兵及其家屬的侮辱,如說傻大兵一個等等。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士兵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園,家中的妻兒父母感到無上光榮,家中的一切有黨和政府照顧,鼓勵前線兒子英勇作戰;反觀國民黨,壯大是抓來的,家中的妻兒父母受盡地主和地痞的欺負,他們能不為家庭擔心嗎?他們犧牲后,家中的妻兒父母更沒人管了,更加受罪了,他們能不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性命嗎?他們能士氣高昂嗎?照顧退役士兵。在退役士兵的生活上照顧,工作上照顧,精神上鼓勵,他們為祖國奉獻幾年青春,失去了一些學習技術的機會,工作能力相對可能差些,為此社會上要優先照顧這些人就業,在工作上幫助,在生活上幫助,在精神上鼓勵。祭奠烈士,優待烈士家屬。加強烈士陵園管理,黨政主要領導要在清明前后為烈士掃墓,黨政部門要定期慰問烈士家屬,在生活上、在工作上照顧烈士家屬,提高烈士家屬的地位,發動社會廣泛尊重烈士家屬的活動等等。可是在河北某地出現了少年踐踏烈士墓碑的情況,這樣行為不讓軍人們寒心嗎?他們的士氣不受影響嗎?軍隊反腐。軍隊腐敗可以損失降低士氣,歷史上哪個腐敗軍隊能打得勝仗,沒有,絕對沒有。因此軍隊反腐是軍隊士氣的重要保障。習總書記認識到軍隊腐敗的危害性,加強了軍隊反腐的力度。
以上工作,不是寫在文件上,不是喊在口號中,不是在臺面上講講,是在行動中表現,是必需得到軍人和軍屬、烈屬發自內心的認可,是得到社會上發自內心的承認。
其次是加強新武器的研發。新武器和尖端武器是現代化戰爭中取勝的重要保障。因此保障大軍工項目順利實施,如航母項目、航天項目、戰機項目、電子項目、激光項目等等,這些都是軍隊戰斗力的利刃,是保障軍隊獲勝,保障指戰員生命安全的有力支撐。因此,要加大軍工項目的經費投入,科研人員投入,加快軍工項目的研發進度。毛澤東說過“槍桿子里出政權”,因此在新中國開始建設后,毛主席的戰略眼光看到,必需有自己的尖端武器,首先研發了兩彈一星,潛艇和戰機等等。原來蘇聯答應給中國提供核保護,后來中蘇關系破裂,蘇聯還會給中國提供核保護嗎?足以證明他老人家的戰略眼光。中國改革開放后,為了發展經濟,使一些軍工項目投入不足,有的甚至下馬,造成中國的軍事實力在國際排名的下降,為此習總書記執政后,迅速加強軍工項目建設,加快國防現代化。
三是選拔優秀的軍事將領。中國現在的各軍區司令都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我們對他們也不甚了解,不敢妄加評論。但是歷史上的事情可以說一說。劉邦曾登壇拜將,封韓信為元帥,周武王選擇姜子牙為元帥,劉備任用諸葛亮為軍師等等,在中國解放戰爭中,看看統帥的重要性,優秀的統帥可以指揮戰爭勝利,要不毛澤東選用作戰機敏林彪出任東北野戰軍的司令嗎?要不在抗美援朝中,選擇敢打惡仗硬仗的彭德懷元帥嗎?而國民黨以派劃線,只要不是蔣介石信任的無論多么優秀的將領也不重用,看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看重用無能的劉峙,這不一一論述。我們再看看美國麥克阿瑟將軍人才和奴才理論,說艾森豪威爾是人才不是奴才。因此說,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擁護中國共產黨,保衛自己的祖國,有軍事指揮才能卓越,都要選拔上來。
四是加強軍事演習和外出演練。中國軍隊正在走出國門,加強軍事演習,增加實踐經驗,增強作戰能力。
五是后勤補給。后勤補給是綜合國力的表現,包括武器、糧食等戰略物資補給和戰時動員能力。戰略物資補給能力,如戰時生產能力,要能夠生產,保證前線使用,現在的戰機、導彈、裝甲車、槍支彈藥、石油等等;如平時儲備能力,戰爭發展來的非常突然,平時的戰備要充足,要經常檢查武器等戰略物資的貯存情況,看是否能用,是否損壞等等;戰時動員能力,如調查人民在戰時支援前線的態度,看是否愿意參戰,是否愿意奉獻自己的財物,調查企業是否在戰時愿意奉獻一切,是否在戰時發國難財,囤積物資,攪亂國內秩序等等,看對戰時國家對企業和人民征用私人物資時,是否踴躍奉獻等等。在阿根廷與英國的馬島戰爭時,英國政府在戰時緊急征用在大洋上行駛的英國船只,中國能否做到,這一點至關重要。因此要經常教育人民和企業領導,認識到有國才有家,保衛祖國,我們才有安定的家,必需無條件服從國家戰時的征用,必需無條件支持國家的戰時需要,做到寧可自己餓肚子,也不讓人民子弟兵在前線受苦,無私支援前線等等。現在經過30多年中國沒有戰爭,人民的思想已經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沒有危機感,認為戰爭離我們非常遙遠,只知享樂,自私心太強,不講奉獻,可能在戰時要發國難財??纯炊饡r法國的表現吧,當時是世界一流強國,但是在德國面前好比豆腐渣,一觸即潰,是因為平時沒有危機感,只知享樂,看法國的性自由,就可以看出,現在中國不少地方也在推行,開什么性博會等等,如同鴉片一樣,正在毒害中國下一代的心靈,到時還有戰時動員能力嗎?是不是成為下一個法國呢?看毛澤東時期,能夠發動全中國支援抗美援朝,這種動員能力足以震撼全世界,現在中國還具有這種能力嗎?
這五個方面,只有想到,才能謀劃到,只有謀劃到,才能做到。要把這些方面寫在文件上,喊在口號中,落實在行動中,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和人民子弟兵的心中,才能最終發揮作用,保持人民解放軍的持久戰斗力。
以上觀點,不太全面,歡迎廣大網友指正批評,向中國軍隊走向現代化,實現強軍、強國偉大理想提出更好的建議和觀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