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研院校反對轉基因的人比較少,社會上反對轉基因的人越來越多。農業部官員呵斥:“科盲”。
確實,科研院校反對轉基因的人比較少。為啥?在農業科研領域,現在實行的是課題制,科研人員經常要為經費“跑”。有位科研人員現在已晉升所長告訴我:科研領域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有奶便是娘!”這是科研生態,也是生存之道。只要聽說有課題就要“跑”,至于研究什么,莫管它。有了經費,就能寫論文、報成果、評獎升級。
現在突然來了個轉基因項目,200多個億啊,比常規育種要多出幾十倍上百倍,誰不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君不見,今天各級科研院所不管是研究小稻、玉米、小麥、谷子、蔬菜的人,都在爭啊搶啊盼望獲得這項經費!盡管明知道研究轉基因不安全也不增產,但不能說也不愿說,生存第一,不能斷了財源。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都知道水稻專家袁隆平吧,他是最早堅定地反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人員之一。2009年5月26日,袁先生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政府應該特別慎重批準轉基因植物商業化。科學家不能完全、預知對生物進行轉基因改造,有可能導致何種突變而對環境和人造成危害,或許要在未來幾代人后才顯現。”擲地有聲,令人起敬。
僅僅過了一年,2010年3月4日,就在200多億元轉基因經費公布之后,袁先生在北京“兩會”上回答《人民政協報》記者說:“如果轉基因抗病蟲的水稻要人體做實驗,我第一個報名。我是志愿者,我愿意吃轉基因抗病抗蟲食品。”啊!啊!袁先生突然來了個180度的轉彎,勇敢地要第一個報名食用轉基因大米,做榜樣!
業界都清楚耄耋之年的袁先生,沒必要擔心吃轉基因稻米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但他屬下的湖南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有一大幫人將無法從轉基因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袁先生經不住這個壓力啊!
在科研院所談起轉基因大多數人都噤聲,就是這個原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