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18歲,在市五中上高中。當時學校停課,在學校可以隨便玩。那年秋天的一天,我騎著自行車在學校的大門口的馬路上瞎轉悠玩。突然,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猛一下出現在我的自行車前邊。我躲閃不及,眼睜睜地看著車輪從女孩的腳面上軋了過去。
等我下了車來到女孩身邊時,女孩早已翻到在地上,哇哇大哭。我知道自己闖禍了,頓時嚇得手腳無措,因為少不經事的我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這時一位阿姨急匆匆過來了,她一邊彎腰哄著孩子,一邊問:“孩子傷著哪里了?”我說:“軋著腳面了。”,然后就低頭等著阿姨的嚴厲訓斥。阿姨查看了孩子的腳面后,抱著孩子站了起來,對我說:“用你的自行車馱著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吧。”,這時我才看清了阿姨的模樣。這位阿姨四五十歲的樣子,面容很和藹,說話語氣也很溫和,根本沒有訓斥的意思。但聽說要去醫院檢查,我又害怕了,對阿姨吞吞吐吐地說:”我身上沒帶錢呀!”阿姨笑了,說:“不讓你掏錢。”。于是我用自行車馱著孩子和阿姨一起向醫院走去。
醫院就在我們學校附近,步行五分鐘就可以走到。這時孩子已經不哭了,阿姨指著孩子對我說:“這是我的外孫女,平時就好動,說她也不聽。這不,出事了。”語言間居然有為我開脫的意思,我的心情也比剛開始好了一些。
進了醫院,阿姨并沒有掛號,而是直接找到了外科大夫。外科大夫問明了情況,也沒有管掛號不掛號的事,就對孩子進行了檢查。檢查完后,大夫說:“沒事,就是擦破點皮。消消毒就行了。”隨后我們到護士那里給孩子消毒。護士給孩子的腳面的傷處擦了些酒精,然后蓋上一小塊紗布,再用膠布粘好。最后說:“好了。”我忐忑不安地問護士:“這需要交多少錢呀?”沒想到護士笑著說:“不要錢。”這下我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我們三人出來醫院大門,阿姨突然對我說:“我還要上街辦事,你把這個孩子給我送回家去吧,我家住木材公司家屬院XX號。”于是我就馱著孩子直奔木材公司家屬院。到了阿姨家門口,我就敲門進去了。
屋里有一個五十來歲的叔叔,大概就是這女孩的外公了。我向他說明了事情的全部經過,他也沒有訓斥我,只是問了我的姓名、學校、班級和家庭地址。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那位阿姨在對我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竟然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我,這是對我多大的信賴呀!當我把自己的基本情況一一告訴這位叔叔時,他也沒有用紙記錄,只是漫不經心地一揮手,就讓我回家了。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但它一直在我的記憶里留存著。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時,那位善良阿姨和藹的面容、溫馨的話語,就浮現在我的腦海里。還有那樂于助人的醫生、護士,還有那位大度地放我回家的叔叔,他們的善良、無私、純潔使我永遠地懷念他們,也懷念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毛澤東時代。
(作者聲明:本文內容均系本人親身經歷,無任何虛構成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