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革命知識分子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作用,重視文化科學技術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產階級革命的領袖,從馬克思到鄧小平,到中國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對此都有振聾發聵的論述。但是,提出“知識分子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電視系列片《改革開放二十年》解說詞)的命題(以下簡稱“命題”),卻是不恰當的——這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認為:無產(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摧毀舊世界建設新社會的物質力量。“命題”的判斷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
在我國,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但在其他國家,例如在資本主義國家里,就還不是這樣。“命題”的概括,不符合那里的階級狀況。
我國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說在我國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制度等),知識分子作為一個整體,就其階級地位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來講,已經與工人階級相仿佛,可以而且應該得到工人階級的政治待遇,應該和工人一樣,被看作是共和國的主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命題”把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區別開來,就使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對立起來,不利于工人階級內部(屬于工人階級一部分的知識分子也在其中)的團結,不利于知識分子的繼續進步。
而且,既然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部分就包括在整體之內。有了“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的科學原理,就沒有必要提出“知識分子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的命題。假若有這種必要,那知識分子就還不是工人階級的一個部分。所以,“命題”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誰都知道,無產(工人)階級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的原理,是馬克思科學共產主義學說的階級基礎和理論基石。“命題”否定這個原理,就抽掉了科學共產主義學說的基石。依了“命題”,就會走上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歧途;依了“命題”,就會使“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剝削階級觀念死灰復燃。一切贊成馬克思主義,贊成科學共產主義學說的理論工作者,都應該拿起批判的武器,清除謬誤,捍衛真理。
“知識分子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理論上的錯誤,在于機械地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于把科學技術成果片面地看作知識分子的專有產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實是一種修辭的說法。它形象地使人們領悟到:科學技術包含于生產力之內,屬于生產力的因素;它嚴肅地告訴人們:在當代,尤其在當代的中國,必須非常地重視科學技術對于發展生產力的巨大促進作用。
但是,它卻不是一個科學的定義。作為判斷,我們既不能把“第一”理解為序數詞,因為沒有人能夠指明什么是“第二”“第三”生產力;也不能把“第一”理解為形容詞,因為如果把科學技術看作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就與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的因素的原理相違背。
事實是:不掌握任何科學技術的勞動者,是不可思議的。而不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的勞動者,仍然能夠進行物質生產,雖然是低效率的。但是離開了人,嚴格地說是離開了勞動者,任何先進的科學技術都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進行任何生產。因此,不能說在生產力諸因素中,科學技術比人更第一。
眾所周知,生產力就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的主要因素,是勞動者(人)和生產工具。勞動者憑靠自己對勞動對象的認識,產生改造勞動對象的預想,借助生產工具進行生產勞動,達到改造勞動對象的目的。在這個生產過程中,科學技術一方面體現為生產工具的改良和創造,另一方面體現為勞動者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積累和改進,體現為勞動者對勞動對象的認識的深化和拓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的產生,不但是對以往的經驗技術的總結和創新,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和拓展,同時還是以往的活勞動的積累。任何科學技術的產生,不但有賴于腦力勞動,也離不開體力勞動。要把科學技術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就更是這樣。所以,任何把科學技術成果當作腦力勞動,當作知識分子專有產品的認識,都是片面的,從根本上說是沒有根據的。
所謂勞動,就是人的能力的支出,是人對器官運用的結果。腦力勞動是人的思維器官的運用,體力勞動是人的肢體的運用,語言則是思維的表達。人所具有的這樣兩種能力,本來是不可分割的,只是生產力發展到階級得以產生的時候,作為職業,腦力勞動才與體力勞動分化開來。這是歷史的進步,但卻使勞動人民在數千年里被剝奪了接受系統教育的機會。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本身需要勞動者提供越來越多的智力,生產本身也給勞動者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創造出越來越充分的條件,提供越來越可靠的保障。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講明白了這一切。馬克思還預言: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個人將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將完全消失。到了那個時候,是說勞動人民知識化了呢?還是說知識分子勞動化了呢?沒有根本的區別。但是在此之前至少是在現時代,提出“知識分子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不適當的。“命題”的另一個錯誤就在于,他把工人隊伍中越來越多的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知識的工人劃進了“知識分子”之中,而不是看作工人隊伍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
這個錯誤“命題”的產生,還由于對眼前的事實缺乏科學的理論理解。這個事實是:一方面,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工人隊伍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還在更快地提高著,但是卻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要求。
前面說過,科學技術在生產中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生產的某些部門,某些崗位,越來越難于指明勞動者付出的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的現象,正好證明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證明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已經把握住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它向我們昭示:“遵循著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愈來愈接近客觀真理(但決不會窮盡它);而遵循著任何其他的道路前進,除了混亂和謬誤之外,我們將什么也得不到。”(列寧語)
依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我們就看到:工人隊伍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的現象,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乃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生產總是落后于需求。物質的生產是這樣,人的生產能力的生產也是這樣。另一方面,社會不能自覺地認識這種現象,則是擴大、加深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合乎邏輯的結論應該是:工人階級必須努力地自覺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以使自己成為具有相當高文化科學技術水平的勞動者,黨和政府則應當重視、加強對于工人隊伍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報載陜西等地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成績,應該推廣;國務院正在貫徹江總書記“科教興國”的方略,應當加強。堅持不懈,就會增強四化建設的后勁,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這決不表明在當今和未來的社會里,知識分子將取代工人階級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還存在著差別的今天,在工人群眾所具有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還有相當大差別的時候,提出“知識分子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實在有嫌自外于工人階級。
自外于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是不能稱為工人階級一部分的,也不能成為“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在“知識分子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一命題中,“新的”一詞,完全沒有意義。從本質上看,“先進”就包含著“新的”意思;就字面說,“新的落后生產力”和“舊的先進生產力”一樣,是沒有意思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