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歷史上的文藝作品都是受到毛澤東思想指導的,是為革命服務的,是受到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指示精神來的。也正因為如此,才不可能妖魔化敵人。
這一點和美國的藝術作品不同。美國的藝術作品,是一定要妖魔化敵人的,例如我就看過美國的描述對付越共的許多電影,包括什么第幾滴血之類的,都是把越共臉譜化,妖魔化成壞得不能再壞。而現在的美國電影則集中把恐怖分子描述得絕對地壞,這都是美國電影的特點,就是形而上學地靜止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問題,把世界上的人分成好人和壞人兩種,壞人嘛一定不可救藥。
那么,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藝術作品為什么不可能全面妖魔化國民黨軍呢?因為當時的藝術作品是屬于政治,而毛澤東思想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則就是:軍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敵軍。也正因為毛澤東認為敵軍是可以瓦解的,事實上共產黨的瓦解也是成功的,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成連成營成團成師成軍地投奔共產黨,單就這一點來講,敵人都是有可能轉化成好人的,敵軍是可以變成我軍的,那怎么可能在藝術上將敵軍給妖魔化了呢?
當時的藝術作品,并不僅僅寫給人民看,給自己人看,也是瓦解敵軍的重要工具,是要讓敵軍的人看了之后感覺有道理,從而投奔共軍,那又怎么可能做不切實際的妖魔化呢?
就說最典型的國共兩軍作戰的電影就是《南征北戰》,我以為在這部影片中可是一點都沒有妖魔化,不信網上的臺灣省網友下載來看看啊,當時描述的國民黨軍的情況,張軍長和李軍長,都是很正常的人,在電影中他們都被俘了,而且被俘了之后,仍然有可能投奔革命,成為好人。
例如,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打的最大的戰役是淮海戰役,而淮海戰役中的國軍總指揮是杜聿明最后是被俘了的,黃維兵團的黃維也都被俘虜了,但是他們隨后都是受到了優待,且被特赦釋放,還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當時的文藝作品也不可能妖魔化國民黨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毛澤東選集里的注釋已經明確表示了國民黨軍的臺兒莊大戰取得了勝利,怎么可能在文藝作品中妖魔化對日軍取得勝利的國軍呢?至于國軍打了許多敗仗那是歷史事實只管直敘就行,根本無須妖魔化。
共產黨奪取政權之后也是為的瓦解敵軍吧,弄得全國許多城市,國民黨的抗日名將就有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但是共產黨的抗日名將,那是沒有命名他的道路的。
國民黨軍的陳明仁將軍在東北讓林彪吃了很大的苦頭,也可以認為殺害了許多人民解放軍,但是在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之后,陳明仁率部起義,那他就是好人,就站到人民一邊,就成了人民解放軍的司令員,以前做的事情一率不追究,這是共產黨向來的政策。
這一點國民黨是做不到的,國民黨是認為共產黨員是絕對的壞,是死罪,因此事實上國民黨是將共產黨員都處決了的。
當然,我們的藝術作品中也會描述一兩個大壞蛋,但是那都是極個別的。正如象小說《平原槍聲》,《烈火金剛》等中描述的,敵人甚至偽軍中都有許多好人或者能夠爭取過來,但是也有鐵桿漢奸。這一點,甚至現在的一些國內的地方干部,極個別的也有很壞的。
事實上我認為共產黨的藝術作品,描述的最壞的并不是國軍,倒更多的是“自己人”,我的印象中如果是敵人那還不要緊,最可恨的倒是叛徒,例如王連舉和甫志高,這種人物才是共產黨藝術作品中妖魔化得最厲害的,因此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果一個人是國民黨軍官,那還遠不一定是壞人,但是如果是一個叛徒,那就是不可救藥的壞,是壞透頂了的,是死罪什么的。
而在文革中有許多“左”的錯誤,但是這些“左”的錯誤主要的妖魔化對象,也是共產黨內部,而不是國民黨,例如我在后期看到的文革電影,里面的大壞蛋都是一個所謂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那里搞陰謀耍詭計,但是這些人如果當時落到臺灣國民黨手里,那也是個死罪的。
這些事情有可能莫言都不知道?或者莫言是不是一個相當于王連舉甫志高式的人物?這是不清楚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