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這是傳統。一切顛覆傳統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革命,“造反有理”是對革命最通俗也是最有力的解讀。而他,毛澤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公開正面提出“造反有理”這一理論的人民領袖,他也因此成了世界革命之神,每當壓迫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起“造反有理”這四個字,想到這四個字,就不能不想到他。
在社會文化中,在思想意識里,“尊卑”實際上意味著價值選向,以何為尊,以何為卑,這通常是由自身身份地位所決定的。但也有例外,在當下的社會中,也有一大批明明是“屌絲”的身份,卻偏偏有“高富帥”的立場,自己天天吃著大蔥燒餅,卻操心著海參、魚翅的食品衛生,憐憫的是這群人,痛恨的也是這群人,當然更加痛恨的是塑造這種顛倒意識形態的文人媒體。在中國歷史上,主動挑戰文人“尊卑觀”的人有兩位,一個是兩千多年前的墨子,他以“賤人”自居;另外一個就是主席,他公然提出“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這會對哪些“高貴者”們的小心肝造成何等的傷害啊?也引起那些自以為的“將來高貴者”們何等的不滿?看看今日網絡上“公知”們的表情就知道了,看看公知粉絲們的表現也就知道了。反一個人能反得這么歇斯底里,反得這么暴虐乖戾,這需要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堅持得下去?反正我是理解不了這一點的。
幾年前,曾經用“土包子”來形容毛澤東,當時在與一個小右爭論時對方使用了這個詞,不過我后來發現這個詞用來描繪主席恰如其分,而且精妙絕倫。毛澤東當然“土”,不“土”他就不是毛澤東。也就因為他的土,他才掀起了改天換地的浪潮。
還是來說說毛澤東到底那些地方“土”了。首先,毛澤東的穿著就很“土”。沒有見過毛澤東穿過西裝,最正規的也就是中山裝,戰爭年代也就是大棉襖什么的,配上舊布鞋,也就是一幅土氣的樣子。曾經看過一幅主席的照片,是游泳回來坐在院里和農民聊天的場景,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滿腿黑乎乎的泥,這不就是一個鄰居大爺的形象嗎?簡直太土了。還有資料說主席在書房里穿著睡衣接見外賓,很多人不知道這是所謂的氣魄,只是覺得太“土”了。想想現在某些以國人為恥的人,那些不停的嘮叨國人的什么劣根性的人,其實是自己沒有民族自信心,理解不了民族大氣魄,理解不了一個具有強烈民族認同感的人在外族面前表現出來的民族自信心。記得有一個西方的政治家說過,在毛澤東面前,始終自信不起來,彷佛面對的是一個五千年智慧的巨人,對方對自己的所思所想洞若明燭。毛澤東的飲食愛好也土得很,最愛吃的是什么?是紅燒肉,是辣椒。就是湘鄉農民愛吃的那一套。另外,毛澤東的體育愛好也是土得很的,就喜歡游泳。而其他的留過洋的領導人的體育愛好多少帶點洋味,有的愛打網球,有的打橋牌,改革開放之后,打高爾夫的領導也多了。前幾天寫了一篇關于運動對資源的消耗的帖子,版主給我刪得不成樣子了。這就不多說了,反正毛澤東的體育愛好也是土得很,山芽子們往水一跳就可以玩的游泳。還有許多地方,都可以說明毛澤東的“土”的,就不多舉例了。
那么什么是土呢?土是大地的元素,大地滋生萬物。以土對應的一個詞就是“洋”,洋就是指中國之外的國家,特指東洋日本,西洋歐美。毛澤東之所以是毛澤東,就在于他一直堅持根據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現實,然后來尋找中國人自己的出路。從湖南農村考察報告開始,毛澤東就開始立足于中國大地上最“土”的那一群人,那就是工人農民的結合體,他從“土”里尋找到了革命的依靠力量。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真正的讓馬克思主義這顆洋種子,在中國的“土”上生根發芽了。毛澤東的土,還是他強烈民族自信心的表現。只有深信自己民族偉大的人,才能從本民族的“土”地上吸取力量,然后表現出強烈的人格魅力。以土對應的另外一個詞是地,以地對應的是天,天代表著神秘,古代皇帝都自稱“天子”,也即使高居大地之上的人。大地是什么,大地就是人民,毛澤東,始終保持著他湘鄉人的本色,他第一個喊出了“人民”萬歲,他是真正的讓“天”翻“地”覆的人,他一直視自己為人民中的一員,一只把自己放在人民中間。所以,他不高高在上,始終腳踩大地,人民始終是他依靠的力量。他將原來那些“天之嬌子”拉下來,要他們象農民工人學習,到現在這些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還在罵他。
毛澤東,一個被人民簇擁著的“土包子”,一個最偉大的大地之子,一個人民永遠引為驕傲的大地之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