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報:“幸虧有了小蟊賊”等三則
“幸虧有了小蟊賊”
2012-03-30 02:46:5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楊聞宇
《法制周末》今年1月4日《小蟊賊掀翻山西最大煤老板》的文章,很是耐人尋味。
2011年11月12日,太原市濱河路匯錦花園的高層樓房里,李彩婷被暗地尾隨入門的兩名男子持槍搶劫,嗣后開著李的奧迪車揚長而去。沒想到,李 彩婷報案了,自稱被搶了300萬元。兩男子被抓后,卻交代劫走財物近5000萬元。這兩人曾在匯錦花園當過保安,對這戶人家知根知底,且以為這戶人家在事后是不敢報案的。李彩婷是山西焦煤集團黨委書記白培中之妻,竊案40天后新華社發布消息:山西省委決定,免去白培中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的職務。
白培中是山西忻州市五臺縣人,五臺出過很多政要,依仗這些關系,他織就了一張強大的關系網。白培中任忻州市副市長期間,在其主抓安全生產的兩年里,忻州出過5次死亡人數10人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而白未受到公開的處分和問責,反而是握到了更重大職權。2008年,白培中在接管焦煤集團之后,又發 生過兩起影響巨大的礦難,其中2009年2月22日的屯蘭礦瓦斯爆炸,造成74人遇難。人命關天,影響太大,白培中僅受到記大過處分,其職位依然穩若磐石。山西焦煤領域一直是腐敗案件多發地帶,省紀委為之專門成立了“反腐敗專項斗爭領導組”辦公室,2010年12月22日,該領導組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專 項斗爭開展兩年多來,清繳違法亂紀資金304.14億元,相當于全省2009年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這真令人心驚:山西只是一個省,如果中央也出個“白培中”,“某一年度近三分之一的財政”都是違法亂紀的,那這個國家還能有穩定的希望嗎?“食根 曰蟊,食節曰賊”,“蟊賊”本指吃稻根的壞蟲,后經常用以比喻對人民與國家有重大危害的人物。由此類推,如果說那兩個入室的男子是“小蟊賊”的話,白培中 無疑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國賊”。
反腐多年,白培中為什么穩如泰山呢?太原西山酒店有一部單獨的電梯直達四層北側,其隱蔽處有一間連焦煤集團內部也罕有人知的總統套房,桑拿、健身房、舞廳、KTV、娛樂設施、年輕女子,一應齊全,知情人透漏:“這是白培中為討好上級領導所設,同時自己也享受。”長于貪賄贖職的白培中心底比誰都清 楚,以奢靡享受縝密地編織好官場網絡,這是攀附權貴,飛黃騰達的最佳途徑。否則,他憑什么能在違紀違法與頻發的事故中青云直上,一路晉升呢?他的妻子又怎么敢在被打劫之后,明目張膽去報案呢?
再精明的魔鬼手上,總有漏光的縫隙。因為小區兩個原保安之打家劫舍,白培中倒臺了。人民的法律是不會保護貪官的,在白培中身后,還將有多長一串多米諾骨牌行將崩塌,人們拭目以待。對這兩個被抓獲的保安,當怎么處置呢?法律是看后果而不問動機的。從古到今,社會上“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二位保安心理 上是“仇富”還是“仇腐”,其動機姑且不論。可無妨設想,若沒有他二人的動手搶劫,誰能揭露出白培中這個大貪官呢?山西焦煤集團之反腐斗爭能從根基上拉開大幕嗎?
互聯網上近期流傳的“小偷反腐10年10案圖”引發熱議,此圖之最后一項就是白培中案。我這里毫無為偷盜者張目或者翻案的意思,只是覺得,幸虧有了這倆“小蟊賊”,才揪出了“大國賊”。可是,若沒有呢,我們的檢察機關會拖到什么時候才能揪出大貪官呢?
(作者為著名軍旅作家)
光明日報:對“考研泄題”須追根刨底
邢姣姣
2012年03月26日09:04 來源:《光明日報》
據媒體報道,在2012年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開始前,教育部網站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招生單位加強復試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完善復試方案,認真核查試卷,強化復試考核,確保招生工作有序進行,確保錄取公平公正。
2012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出現泄題事件后,“維護考試公平公正”引起廣泛關注。此次的考研泄題涉及科目之多、地域范圍之廣,稱得上前所未有。就目前調查來看,相關人員通過手機短信和微博等方式,多途徑散發和兜售試題答案。150多萬名考生參加研究生考試,當場抓獲作弊者5000人,這樣的規模,顯然是 “產供銷”一體化的大手筆。
教育部長袁貴仁指出泄題的可能是兩類人:一類是社會上的人;另一類就是教育系統內部的人,從命題、運題、 保管題到考場開考前幾分鐘,各個環節都有泄題的可能。而實際上,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全國統考命題是在全封閉狀態下,依托題庫完成,試卷的印刷、運送和保管都 嚴格按照國家保密規定執行。由是觀之,“社會上的人”即便具備高級偵探的水平、擁有高明的手段和尖端技術,恐怕都難以獲得考題及考題答案。而“啟航考研” 答案如此高的“命中率”,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此次泄題與命題、押題、監考等某個環節的“內部人”有關。有媒體透露,此次泄題鏈條一直延伸至各類考試命題組與各級考試中心,先不論屬實與否,這種質疑是合情理的。
考題從命題、押題到進入考場,經過了多個環節,很多人都可以接近考題,這給調查取證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的國情下,考試組織者和泄題調查者可能出自同一機構,出了問題,也面臨著自己查自己的局面,是否能得出公正、徹底的調查結果,是公眾最大的憂慮。
由此看來,要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就要多管齊下、打擊要害。一方面,必須依靠其他相關部門的介入,打破以往的“隔靴搔癢”之舉,不再通過簡單的懲罰考生 和打擊相關犯罪人草草了事,而應對“內鬼”痛下狠手,從源頭上斬斷教育部門與這些機構的聯系,維護試題各個環節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 還要懲前毖后,消除某些人用泄題牟利的妄念,讓嚴肅的招考工作不至于陷入信任塌方的危機。此外,從技術上講,還應改進我國考試試題的保管制度,在安保健全 的基礎上,減少各個環節的關聯者。總的說來,泄題調查不能僅止于“刑拘考研輔導機構責任人”。公眾更大的期待,是相關部門能夠追根刨底,還原完整的真相, 并建立縝密的防范機制。
諜戰劇作為“老虎皮”
王 干 (北京) 《 光明日報 》( 2012年03月30日 13 版)
《懸崖》也是諜戰劇,起初我有些抗拒心理。自《潛伏》之后,諜戰劇此起彼伏,占據熒屏。這些片子大多數是《潛伏》的某個分支的擴張或延伸,假夫妻,真情人,加上官場的厚黑學,再加上雞鳴狗盜之技,如果不是那些人物身上的共產黨人特征,你把它當做警匪片看也無所謂。
這 讓人想起前些年很火的涉案劇,其實諜戰劇是另一種形態的涉案劇,只不過正反雙方倒了過來:涉案劇中的那些作案者,在諜戰劇中換了個身份,他們是地下工作者,是有信仰的間諜。所以這些地下工作者的“違法亂紀”,對當局(這個當局抑或是日本人,抑或是國民黨)的破壞便成了革命的行為,因此受到了稱贊。也難怪孫紅雷在涉案劇《征服》中演一個黑老大惟妙惟肖,在《潛伏》里演一個地下英雄又如魚得水,大概孫紅雷身上有那種在野的、與當局不合作的叛逆氣質。
諜 戰劇大火,和當年的涉案劇一樣火,問題是涉案劇的火只是在于收視率的高,在廟堂的評價榜上卻是沒有地位的;而諜戰劇的火不僅賺得了收視率,還獲得了來自政府的各種好評和獎項。按照心理學的角度來考察諜戰劇和涉案劇,他們其實都滿足了人們對犯罪行為的窺視欲。現代心理學認為,人潛在的犯罪沖動,因為受到法 律、道德、紀律以及輿論的制約,常常會轉化為一種窺視行為。魯迅在《藥》里譴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看客心理,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是成立的,比如在上世紀的啟蒙和救亡的背景下,看客是讓人悲哀的,華老栓對夏瑜的圍觀,只是對砍頭的圍觀,而不是對革命者的圍觀。
同樣有展示犯罪過程的 嫌疑,同樣有教唆青少年學壞之嫌,涉案劇遭到口誅筆伐;而諜戰劇因為披上了一件紅色的外衣,就大行其道。因為紅色間諜們的那些違法的行為,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組織,是為了一次軍事行動或一場戰爭的勝利,是為了崇高的信仰。因此,劇中間諜們所涉及的偷、騙、搶、殺,暴力、陰謀和色情(不止一部電視劇 宣揚美人計,無論“美男”還是“美女”),能夠受到導演的追捧和觀眾的喝彩。
我不反對以革命的暴力對付反革命的暴力,不反對以革命 的陰謀對付反革命的陰謀,也不反對以革命的美人計對付反革命的美人計,但我們應該注意到,諜戰之劇宣揚的總不是我們社會當下需要的價值觀、愛情觀和生死觀。諜戰蘊含的很多厚黑學,和正常社會的價值觀是沖突的,和我們民族傳統的價值觀也是沖突的,中西方文化對誠實、善良、友愛的共同推崇,卻是諜戰劇所顛覆 的——誠信太可笑,間諜的詞典里只有說謊;善良,就要被敵人殺死;對間諜來說,四處都是危機,四處都是敵人,無友無愛。那種分裂的人格,那種戴著面具生活的虛偽,是特定時期特定人群不得已而為之的,而我們反復地宣揚、演示、分解,是僅僅在頌揚那些處于變態生存環境下的地下英雄嗎?
我們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一開始就去熟練地了解陰謀、暴力、欺騙的手段嗎?如果不做間諜,這些見不得陽光的手段,能用來做什么?
我們有理由緬懷那些諜戰英雄、無名英雄,歌頌他們的獻身精神和人格力量,但如果將那些無名英雄作為“老虎皮”,去謀取經濟利益,這樣的緬懷就另當別論了。
能 夠把《懸崖》看下去,起初完全是因為張嘉譯的魅力,張嘉譯在《借槍》中的表演徹底征服過我。看著看著,《懸崖》的獨特之處出來了,這就是周乙、顧秋妍一對假夫妻的厭戰情緒,他們起初只需假扮三個月,沒想到一演就是七八年,折磨人啊!對人性的考驗,對紀律的考驗,讓周乙兩口子如同煎熬,他們對諜戰沒有太多的 欣喜感,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片名所言,懸崖之巔,主人公不像《潛伏》里的余則成,本可撤退還要戀戰;更不像《借槍》里的熊闊海,以近乎招標的方式向對手下戰書。《懸崖》貫穿始終的是主人公對戰爭的厭煩和痛恨,這就讓《懸崖》在《潛伏》、《借槍》之后,有了對戰爭對人性之戕害的深刻反思。
《懸崖》那種深沉的悲劇色彩,本質是反戰的,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戰場,還是暗槍暗箭的諜戰,它們都扭曲人性,殘害生命,都是人類的敵人。諜戰劇的宗旨應該是反諜戰,而不是炫耀諜戰的暴力、陰謀和詭計,這才能體現出藝術家的正義和良知。
一個沒有間諜的社會,才是真正的和諧世界。而一個諜戰劇充斥的社會,則表明了民眾對和諧的無限渴望。
(作者為著名作家、評論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