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是,真真假假真
一 一 二 二
這是多年前筆者讀《資治通鑒》,看到趙高指鹿為馬一節時有感而發撰寫的一幅拙聯,貼在門前后,過往的行人駐足觀之者甚眾,指手畫腳評頭品足者多矣!有識者看罷連連點頭稱是而去;不解其意者若猜謎語般猜來猜去,莫名所以;更有嗤之以鼻者曰“一一二二的橫批太粗俗而不成文”。余聞之,心中只好以“笑天下可笑之人”而自慰。在此敬請有識者見諒,權當溫故而知新;對不解其意者敝人獻丑為爾揭示謎底。
上聯“是是非非是”,是說: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那才真是對的;下聯“真真假假真”,說的是: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那才真是真的;橫批“一一二二”,說的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將一說成二或將二說成一,豈非若趙高一樣指鹿為馬乎!
在此,筆者務須向網友諸君說明,重溫此聯絕無賣弄之意,自知本人是一個胸無點墨的粗人,舞文弄墨那是文壇大腕之事,與在下無緣。旨在求真務實而已,這可是黨中央的號召啊!
近來網上引起了國私二企、社資二制孰利孰弊孰優孰劣的大討論,一時間眾說紛紜,沸沸揚揚,筆者不加可否。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一切的一切不過只是標簽而已,不足以說明實質問題。愚以為關鍵在于只要有利于民生,確保人民安居樂業、衣食住無憂,即使貼上阿狗阿豬的標簽又有何妨?
物價與人民的收入相適應,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哪怕什么標簽也不貼在下也由衷的說它好;反之,物價騰貴若胡須,人民收入似眼眉,雖然不敢說它壞,但要叫我贊揚它好,對不起,實在難以啟齒!如此言之,想必不會有悖求真務實吧!
如同一個人的名字,不過只是一個代號而已,除了便于區分你我他之外別無它用。比如,某人起了一個名字叫“傾城傾國”,但她卻是一個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惡魔,美乎?又比如,某人取了一個名字叫“丑八怪”,可她卻修身潔己、清貞雅操,孰不恭而敬之!是故,徒有其名無益,名符其實為良。
歷史和事實是一面揉不進沙子的鏡子,照一照美丑畢現。昨天即是今日的歷史,人民親身領教過的則是事實。
自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以來,官僚、資本家這對連體嬰兒便橫空出世,注定了他們彼此相依、須臾不離的命運。吃得腦滿腸肥、大腹便便,靠的是吮吸人民的血汗。
某朝為了鏟除貪腐曾采取一項措施,按期稱量官吏體重,凡膘肥體胖、體重驟增者,皆被視為貪官加以懲處固然滑稽拙劣,但在某種程度上多多少少也能說明些許問題。
我國公款吃喝風屢禁不止,僅此一項每年則花去了3000億元人民幣,不吃得肥頭大耳才怪哩!叫他們瘦身恐怕比登天還難。言及于此,務須說明,之所以重提這一歷史上的陳年往事,并非倡導效法,因為它只是一種憑表象的評判,并不科學。
科學的標準是什么?是實質而不是表象。那么實質是什么?實質是他們瘋狂地竊取國家的大量財富,無止無休的榨取勞動人民的血汗。以經濟發展為由頭,賣了土地賣工廠。
30年來,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富有了,但有多少是他們出大力流大汗創收出來的!不妨算算細賬,全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賣了多少土地、工廠?中國總資產除去這筆錢之外,尚余幾何?導致的結果是什么?是由去年的農民工1.6億發展到今年劇增為2.5億,這就是他們的貢獻!
既然求真務實就應實話實說,看看這些打工族、農民工是何等狀況?他們被迫背井離鄉,天南地北,四處奔波,妻離子散;獨巢老人無依無靠;骨肉分離,子女倚門期盼,望穿秋水,一年或幾年有幾天闔家團聚?這與安居樂業靠譜嗎?穩定第一,穩定得了嗎?
“民貧則奸邪生,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漢·晁錯《論貴粟疏》)
不其然乎?君不見盜賊蜂起,防不勝防。鐵閘門、防盜窗,層層緊鎖,失竊被盜者仍然時有發生,屢見不鮮;手機錢包被偷,金項鏈、金耳環被搶,層出不窮。嫌犯固然可憎可恨,但深層次的原因難道不值得反思嗎?如果說政府一點責任也沒有的話,那筆者信手拈來一個令人心酸的例子,與君商榷,供當局參考。
2012年3月19日 《中華論壇》博客精選有一張“50歲母親賣淫供女兒上大學丟了誰的臉?”的帖子。其帖曰:
近日有媒體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下屬的宜州市公安局巡警隊在慶遠鎮龍堂社區雞吃水屯一出租屋內抓獲正在實施賣淫現年50歲的婦女羅某。”據報道,羅某早年喪夫,生有一女,現讀高三,學習成績優良,考上理想大學勢在必得。羅某平日靠賣菜維持生活和供女兒讀書,入不敷出,已是負債累累。好不容易將女兒培養到大有希望之際,怎能忍心令其因無錢上不了大學而夭折,于是不得已出此下策。東窗事發后被帶到公安機關,羅某向民警苦苦哀求說:“千萬不要讓女兒知道,要知道我為供她上大學做這等事,她肯定不能再讀書了。”
筆者揮淚讀完此貼,不知當局的權貴們看罷有何感想,憎之乎,敬之乎?誠然,這是權貴們自己的事,敝人無權左右。但是筆者不能不坦言直抒胸臆,羅某此舉雖為道德和法律所不容,但我仍然發自內心的尊稱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偉大母親,對其沒有鄙視,只有尊敬和憐憫。因其與那般為了追求奢華不勞而獲取快一時貽害終身的淫婦蕩女從本質上不可同日而語。她是在白天辛辛苦苦賣菜后,不足以支付女兒學費的前提下,含悲忍淚不得已而為之的。這是她本人的低賤還是時代的悲哀?是她個人的恥辱還是政府的光彩?請蒼天作答吧!
明眼人一看便知筆者的用心,但為慎重計,不得不說明絕無為盜賊“淫婦”袒護之意。從主觀上講無論是誰,只要觸犯法律都不能姑息;但從客觀上講,決不能忽視逼良為娼逼良為盜的種種因素,或曰外部條件。這個外部條件,在筆者看來則是貧富差距懸殊所致。
不公平的貧富差距并非與生俱來,而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孰為此制造者?眾所周知,罪魁禍首就是官僚、資本家。他們彼此聯手獨據天下,巧取豪奪、窮奢極欲,將好端端的一個中國鬧得烏煙瘴氣、昏天黑地,如此縱惡抑善,任其邪枉熾結,筆者斗膽地撂下一句話在這里:“中國13億人口,即使有6.5億警察,也不可能出現周朝‘成康時期’40余年囹圄皆空的太平歲月!”老子曰:“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要不信,走著瞧!羅某若非走投無路,偌大年紀焉能如此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天天狂呼亂叫體制改革,果真如此,在下為之歡呼好得很!改革必須弄清楚改什么?革什么?對癥下藥方可奏效,一旦誤診下錯了藥,那可是人命關天哪!癥結焉在?愚以為首先必須弄清楚中國的社會性質。
當局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求真務實,敝人是一個小小老百姓,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說違心的話,是以,就與君共同求真務實一把。
中國當今的社會架構,概括地說有四:
其一,旗幟和口號鮮明,是社會主義。
其二,官爵非民主選舉產生而是欽定,是封建主義。
其三,民族資本家大量涌現,是資本主義。
其四,私企資本家驅使打工者為其當牛做馬,承受12小時以上的繁重勞動,是奴隸社會。
言盡于此,愚想無論是當局抑或是國人,都不能否認這個事實吧!既然是事實,那么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大雜燴如何定性?實在不敢恭維,除非革掉后三者,筆者保證放聲高歌一曲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江山人民坐得牢!
為什么?社會主義本身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宗旨上,其使命是徹底埋葬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吃人的萬惡制度,那可是實現千百年來勞苦大眾的夢想啊!豈有不高歌之理?
建國伊始,黃世仁、劉文彩這些吸血鬼通通被槍斃見了閻王,何等大快人心!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而今不同了,比黃世仁更黃世仁的歷史垃圾東山再起,紛紛登場。手握重權的官僚卻將他們視為寵兒,如神明般供奉起來。敝人淺陋得很,這樣的“這會主義”遍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理論典籍,找不出一絲一毫的依據,懇請哪位權貴“高人”指點迷津以釋惑,在此謝過!
據悉,將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供奉起來的理由是:自從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來,私企占了主導地位,在稅收方面有“巨大貢獻”。
表面看來卻系如此,但追根溯源,一眼便可洞穿這是一個荒唐得不能再荒唐的乾坤大顛倒。毛澤東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套用一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社會財富的英雄,資本家不過是巧取豪奪的吸血蟲罷了。須知,資本家納的稅僅僅是剝奪勞動人民剩余價值的點點滴滴而已。
這一顛倒不打緊,原本是官僚資本家的衣食父母,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而官僚資本家卻儼然以“救世主”自居,任意驅使和奴役自己的衣食父母,豈非不孝之至?
曾記得,建國初期有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其詞曰:“誰養活誰呀!大家瞧一瞧…… ”此曲雖然距今已有六十余年,但筆者熱切希望廣大勞動者重新高唱起來,時時牢記自己才是主宰這個世界的主人;更希望那些“不孝之子”也唱起來,時刻提醒自己到任何時候都不要忘本!
偉大領袖毛澤東說過:“我們應該相信群眾,我們應該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共產黨自創建始,黨章就開宗明義的確定了它是無產階級和中華民族及廣大人民的先鋒隊,以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的利益,一切行為都立足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這樣偉大的黨不高呼萬歲,可乎?平心而論,敝人和全國人民一樣,共產黨萬歲!不止一遍高呼過,并且將繼續高呼下去;擁護過并且將繼續擁護下去。
那么,再問一問8000萬共產黨員和干部擁護不擁護?俱答曰:“不擁護焉能入黨。”好得很,但愿如此。但說得好不如做得好,那些裸官能說相信黨嗎?那些與資本家穿一條連襠褲一個鼻孔出氣,無利不起早,違背以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的規定,能說相信共產黨嗎?他們與資本家沆瀣一氣,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也是相信群眾嗎?既然他們既不相信黨又不相信群眾,按毛澤東所說的“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豈不可怕!豈不堪憂!
列寧曾經指出:“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更何況圖謀私利破壞黨的形象者乎!務除之而后快。
改革,顧名思義,改則是改掉錯誤;革則是革除弊端,從而煥然一新。否則,繼續逞嗜奔欲、怙惡不悛,前景難測。俗語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何況偌大國家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進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客觀點講,在所難免。但切記:小事糊涂猶可,“民為邦本”萬萬不可動搖!
孔子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則改之,善莫大焉。”
當年唐太宗虛心納諫打造了輝煌的貞觀之治。溫家寶在答中外記者問時說:“要將批評政府的人士請到中南海,面對面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堅信總理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踐言者,能有問計于芻蕘的胸懷,何患不能大治!為此援引一則史實與君共勉,大有裨益!
貞觀初年,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在宴會上談話。當時,有個美人在太宗身旁侍候,她本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敗亡后,她被籍沒入官,后收錄入宮。
太宗指著她對王珪說:“廬江王太荒淫無道了,不但殺害她的丈夫,而且還將她占為己有,李瑗暴虐到極點,哪能不亡?”
王珪從宴席上退出,對太宗說:“陛下認為廬江王所作所為是對呢還是不對?”
太宗說:“哪有殺了人而又搶奪其妻的道理呢?你問我對還是不對,是什么意思?”
王珪說:“臣曾見《管子》上記載:齊桓公到郭國去,問那里的百姓說:‘郭國何故滅亡?’百姓回答說:‘以其善善而惡惡也(因為他喜歡善而討厭惡)。’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不是呀,郭國之君喜歡善而不能用善,討厭惡而不能去惡)所以亡也。’”
王珪接著說:“現在這個美人還在陛下左右侍奉,臣私以為陛下認為廬江王之作為是對的。陛下如果認為廬江王是錯的,那就是知惡而不能去惡。”
太宗聽后,非常高興,稱贊王珪的話很正確。立刻下令將這位美人送還給她的親族。
《貞觀政要·論納諫第五》
善哉!父老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慎鑒之,善擇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