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到底能不能結合?”這是當代關系到社會主義興衰存亡的極其重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此,主流經濟學家們早已做出了汗牛充棟的肯定回答。但是,從現實上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成功結合的事實。相反,倒是出現了一系列否定的例子,例如前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正是因為走上了向市場經濟發展的道路,才使得社會主義被消滅了、共產黨下臺了。而世界上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如古巴、朝鮮等,正是因為拒斥市場經濟發展之路,才使得社會主義得以幸存。這里面是否有必然性?我們不能僅以基于實踐經驗的不完全歸納推理就貿然作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不能結合”的全稱否定判斷。要破解“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到底能不能結合”的斯芬克斯之謎,還必須求助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分析。
一、勞動力商品化是市場經濟形成的標志和靈魂
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它萌芽于原始社會末期,經歷了漫長的簡單商品經濟發育階段,成熟于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簡單商品經濟屬于非社會化商品經濟,不具有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它只是作為主流社會經濟形態的必要補充而存在。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出現,促使商品經濟向社會化的方向發展。當勞動力商品化——即雇傭勞動在社會勞動中占據了統治的、基礎的地位——完成后,標志著商品經濟已經發展到社會化的高級階段,即具有決定社會制度性質的市場經濟階段了。勞動力是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只要勞動力商品化了,商品經濟就社會化了,就必然形成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本(資源)的市場經濟。沒有勞動力商品化,就沒有市場經濟;有了勞動力商品化,就有了市場經濟。勞動力商品化是市場經濟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規定、形成標志和靈魂。
二、勞動力商品化的唯一基礎只能是社會化的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社會 ,勞動者是國家和生產資料的主人。在這種條件下,作為主人的勞動者不能自己雇傭自己,不能自己向自己出賣勞動力。(在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工作的勞動者,一般來說,并不是勞動力的出賣者,其工資反映的也不是勞動力的價值。)所以,在真正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社會,雖然也存在著有限制的勞動力變成商品的現象,但是,它卻不需要也不允許發育出勞動力商品化的資本主義癌瘤。
在勞動力變成商品的初期階段,與之協同發育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尚不是社會化的,還不能形成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當發展到勞動力商品化階段的時候,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也已經達到社會化的程度,即已經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資本家階級擁有生產資料,而大多數勞動者沒有生產資料,只有等待出賣的勞動能力。所以,隨著勞動力商品化的完成,必然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在社會中統治地位的確立,相應的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確立。勞動力商品化與市場經濟同時形成。而勞動力商品化的唯一基礎只能是社會化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所以,市場經濟的社會制度是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的經濟形態則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不過是統一體的兩個不同側面而已。
社會主義也必然存在著商品經濟。但是,勞動力是否商品化,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本質區別。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和勞動力非商品化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交換,絕不是市場經濟。那種認為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可以搞勞動力商品化(市場經濟)的臆斷,就如同認為在堅持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可以搞社會主義制度、在狼窩里可以養羊一樣荒唐可笑!
三、勞動力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馬克思主義常識告訴我們,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存在于人身體中并在生產時所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商品關系的發展,使勞動力也逐漸變成了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樣,勞動力也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
勞動力的價值是指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即維持勞動者自身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及必要的教育、訓練費用的總和。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這種特殊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即也是凝結在勞動力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勞動力是一種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勞動力的使用或消費就是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并且能夠創造出比勞動力價值更大的價值,從而能生產出剩余價值。
勞動力特殊商品的買賣,與其他普通商品的買賣相同,都是圍繞著自身的價值進行的。由于勞動力的價值中凝結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v】,而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中則凝結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社會剩余勞動時間之和【v+m】。在勞動力的買賣中,勞動者通過社會平均工資的形式只得到了自己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補償【v】(即只得到了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平均社會成本),而勞動者所付出的社會剩余勞動時間【m】,則以剩余價值的形式被勞動力的購買者資本家階級無償占有。普通商品的買賣圍繞其價值進行,從社會平均值來說,屬于等價交換。勞動力特殊商品的買賣,從其價值的角度來說,也屬于等價交換,但從其使用價值上來說,是不等價交換【v<(v+m)】。
四、勞動力商品化基礎上產生的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源泉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相應部分被代表勞動者的國家和集體占有——這不是剝削,而是用作國家或集體的發展基金和福利,實際上是勞動者共同占有和分享剩余價值。
而在勞動力商品化的市場經濟基礎上,勞動者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則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源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富兩極分化是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社會的發展,需要擴大再生產。所以,任何社會都不能將剩余價值全部分光吃凈。在社會主義社會,剩余價值的積累、擴大再生產的進行,是服務于整體勞動者的。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不斷向高級發展,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的價值具有相對降低的趨勢,即勞動者的工資相對于剩余價值具有相對降低的趨勢。隨著資本的積累,還存在著無產階級貧困化的趨勢。這都決定了資本剝削程度的日益加重,從而引起日益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和周期性經濟危機。
物極必反、過熟而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所以,市場經濟時期,是商品經濟極盛而衰的時期,也是既充分利用又嚴格限制市場關系的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發育的時期,同時也是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并存、并且以階級斗爭的形式反復殘酷較量的時期。
五、勞動力商品化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克星
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定性是:公有制為主體、勞動者是主人、按勞分配、消除剝削(允許有限制的剝削存在)、共同富裕、經濟以計劃調節為主以市場調節為輔、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最終的發展歸宿是共產主義社會。
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定性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為主體、勞動者是資本的奴隸、按資分配、日益嚴重的剝削、貧富兩極分化、經濟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調控為輔、日益嚴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最終滅亡于資本主義總危機的全面爆發。
所以,市場經濟絕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可以運用的中性的經濟工具。它具有強烈的資本主義排他性。市場經濟就是靠資產階級組織管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沒有社會化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沒有勞動力商品化,就不能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本(資源),從而就沒有市場經濟。不能想象,搞了市場經濟,還能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所以,現實中只存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絕不會有烏托邦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勞動力商品化的市場經濟,自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天敵和克星。
從實踐上說,如果我們試圖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相結合,若不搞勞動力商品化,就不能實現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本(資源),則市場經濟就是假的;若搞了勞動力商品化,就必然出現社會化的資本主義私有制。這時,市場經濟倒是變成真的了,但是,社會主義卻變成假的了,直至社會主義被徹底消滅、共產黨的必然下臺。
從形式邏輯上說,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無疑于是在搞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搞公有制為主體的私有制為主體。這是社會性的邏輯矛盾、邏輯玩笑!
從辯證法上說,“一切差異都在中間階段融合,一切對立都經過中間環節而互相過渡……”(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恩選集》第四卷。)只有比較相近的事物,才有可能融合,而極端對立的事物是不可能融合的。例如水與火、正電子與負電子、正物質與反物質,它們相遇時不是融合而是湮滅。又如植物的雜交,越遠緣越難融合,甚至根本不可能融合,也是這個道理。通俗的例子是,羊遇見狼,不是跑掉,就是被吃掉,絕不會有其樂融融。所以,像具有私有制、勞動力商品化、剝削本性的市場經濟,與具有公有制、勞動力非商品化、非剝削本性的社會主義,這樣水火不容的兩個對立極端,怎么可能在保持各自極端對立本性的前提下融合在一起呢?如果非要強行讓兩者結合,則在資本無孔不入的排異攻擊下,被消滅的,就只能是社會主義!
誠然,社會主義必須充分利用必要的市場關系。但是,“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選集》第四卷第181頁。)所以,社會主義如果不想自取滅亡、共產黨不想自掘執政根基的話,就必須持續完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革命,嚴格限制市場這個與千百萬人的可怕習慣勢力結合在一起的潘多拉盒子,就必須有效阻止勞動力商品化從內部偷換社會主義經濟形態的本質和靈魂、將其和平演變為資本主義的長期制度性危險!
六、既充分利用又嚴格限制市場關系的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洪流,必將在本世紀滾滾而來
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必須打破市場經濟拜物教,建立既充分利用又嚴格限制市場關系的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這是拯救中國、拯救世界的唯一正確道路!
前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當時不斷地深化私有化、市場化的所謂“改革”,等到把社會主義改死了、共產黨改下臺了,就再也不喊“改革”了。
真正可以稱得上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應該是:經濟上,完善計劃經濟體制(比如,既要充分利用必要的市場關系,又要嚴格限制市場關系和平演變出私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政治上,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加強人民民主專政,持續完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革命(這是社會主義延續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命門),牢固占領無產階級思想文化陣地,有效抑制黨內外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的滋生和蔓延,提高全民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使上層建筑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否則,如果背離社會主義方向,不斷進行新自由主義的私有化“改革”(背離社會進步意義的制度調整變動,是倒退,不能稱為改革),懸崖之下,必是慘禍!
當今世界,有真正的市場經濟嗎?美帝在全球搞經濟戰、貿易戰、價格戰、金融戰、匯率戰、糧食戰、國際規則操縱控制戰、轉基因戰、疫苗戰,同時高舉軍事的牧羊鞭,以戰爭手段維護美元的經濟霸權。這哪里是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本(資源)的市場經濟?!這分明是邪惡的“計劃經濟”嘛!它們在大搞為資本國際壟斷服務的霸權“計劃經濟”,卻忽悠挾制我們去迷信新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拜物教、在它們畫的“改開”和WTO魔圈里規規矩矩地做殖民奴才。我們號稱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不能挺直了腰桿、理直氣壯地走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人間正道?!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馬恩選集》第一卷第108-109頁。)而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不但加速著市場經濟的衰亡,而且使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生產力物質技術基礎日益強大。同時,馬列毛主義的更加深入人心、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包括新自由主義市場化“改革”)正反兩方面刻骨銘心的經驗教訓、“占領華爾街運動”的世界性興起、全球范圍內市場經濟已經逐漸陷入全面危機而引發的資本神話的破滅等,也都使得社會主義的精神基礎越來越雄厚。
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最缺乏的,不是物質技術基礎(這個基礎業已具備,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是最缺乏有效掌握延續和發展社會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回潮的精神原子彈——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革命武器——的能力。掌握了這一有效武器,才能真正提高社會主義肌體對資本主義病毒的免疫力,才能一步步地戰勝汪洋大海般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包圍和侵蝕,使社會主義的模式不斷走向成功。中國應該首先向世界展示這樣的社會主義樣板,讓世界人民真正看到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從而掀起新一輪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高潮。中國應該對世界做出較多貢獻,自覺踐行“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的國際主義責任。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已經指出:“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治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的控制下解放出來。”(《馬恩選集》第1卷第237頁)所以,只有在共產主義運動的國際高潮中,社會主義才能最終走向勝利。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能夠有效延續和發展社會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回潮的精神原子彈,就是能夠運用社會代價最小的“自由王國”(文革)手段、避免在“必然王國”歷史周期律中殘酷運行的暴力革命(“武革”)手段的有效武器。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偉大創舉!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正在衰亡,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正處于發育成長期!市場經濟氣息奄奄正在日落西山,計劃經濟大氣磅礴正如旭日東升——從系統論、協同論和耗散結構論揭示的規律來看,這是社會經濟系統自組織演化機制從低組織性、無序化、獸性化向組織化、協同化、有序化、人性化、高級化發展的必然規律!
既充分利用又嚴格限制市場關系的科學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洪流、更加成熟的新一輪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高潮,必將在本世紀滾滾而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產黨宣言》,《馬恩選集》第一卷第28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