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伊士曼·柯達美國總公司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破產保護的請求。這位叱咤于人類攝影生活131年的“黃色巨人”如今竟以這樣的一種破敗不堪的謝幕方式與世人告別,這其中也許真的蘊含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楚。
細細回顧這位“黃色巨人”的人生足跡我們不難發現,從131年前創立以來柯達一直以強勁的勢頭占領著全進球膠片市場2/3的市場份額。但是當第一臺電子數碼相機誕生之際,也許,柯達人對于這一新生的電子產物并未予以重視。也許你會奇怪,這樣一個人才資源豐富的資源庫難道沒有一個人對于電子數碼相機的誕生提出過警示嗎?真的很不幸,如此的一個資源庫還就真的沒一個人把這當回事兒,原因很簡單,因為第一臺電子數碼相機就是在柯達的實驗室誕生的。1975年,斯蒂文·賽尚在美國的柯達實驗室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在筆者個人看來,當時的賽尚也許也沒想到他竟成為了37年后柯達的掘墓人。
其實,自從九八年開始,這家當時全球最大的影響產品供應商就開始感受到了傳統膠卷業務萎縮帶來的傷痛了,為了能夠讓公司走出這樣的困境,公司高層也嘗試了多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比如說改換CEO、打開中國市場、裁減人員、和中國當時膠卷市場“老大”樂凱合作開拓海外市場······眾多的措施中,柯達唯一忽略的一條就是——大力發展數字業務。也不能說是忽略,只是對于這一領域有所余悸罷了,要不柯達也不會在這些所有措施實施五年之后才開始發展電子數碼業務。
然而這最后的一步看似與時俱進的正確決策也并未幫助柯達做出困境,最終柯達還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申請破產保護。從一位“呼風喚雨”一個多世紀的“黃色巨人”到如今只能依靠申請破產保護獲得的政府救濟金生存的“時代棄兒”,這其中給予我們發人深省的反思很多很多。
首先,過去的近百年時間內柯達為什么能夠在傳統膠卷業務中“一舉稱雄”并經久不衰呢?在筆者看來,長遠的眼光與首創精神是柯達在精神上的動力,物質上的動力又是什么呢?當然是人了,不過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柯達的所有成員;正是這種一開始的團隊合作,所有成員齊心協力最終使得柯達“雄霸”整個傳統膠片行業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遠;拉回當代,當代提倡的是團隊合作,這詞很時髦,可是,真正的團隊合作又有多少?阿里巴巴——團隊合作的典范,馬云與十幾個大學各科中的高材生憑借著團隊合作創立了阿里巴巴、淘寶;但是,阿里巴巴的人才流失、淘寶被聲討,面對這些阿里巴巴CEO也坦然:“我累了!”當代這么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真正無私的團隊合作說著易做起來難啊!!!畢竟當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更為現實(人性的可悲);其次,走自己的路,不為所動。柯達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的就是傳統膠片與光學相機的生產,無論外界的誘惑如何柯達依舊執著;然而,當下很多企業也好、個人也好總是抵擋不住外界的誘惑,朝三暮四;最終,要么破產倒閉、要么身敗名裂;商業中典型的就是九十年代興起的互聯網小企業,如今,除了阿里巴巴、搜狐等少數互聯網企業生存下來之外,絕大多數都“關門大吉”了,政界的腐化與墮落我就不說了,這個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后,柯達能夠挺過一個多世紀而不衰敗最主要的還是它雄厚的資金與技術實力,正是憑借著領先他人一步的膠片生產制造技術以及雄厚的個人資產,柯達戰勝了當時的競爭對手,迎來了自己的“膠片王朝”。所以說,我們當下的社會,無論是企業也好、政壇也好、甚至是學校教育也好,“沒有那金剛鉆就不要攬那瓷器活”,量力而為最重要,作為以學生,企業政壇不好多談,并且也資歷不夠;但是就學校而言,還是有那么一丁點兒的發言權的,就拿這次某學院評國家級碩士點來說,就為了能夠評上一個碩士點,就為了能夠多拿那么一點資金,就要興師動眾的發動全院的學生利用一天的課余時間打掃衛生,來迎接上級的檢查,我想請問:這樣的興師動眾有必要嗎?難道領導是來看你的學院漂不漂亮嗎?難道外在比內涵更重要嗎?再退一步來說,就算你把學院的外表打扮的再漂亮再清新,教育質量不行,有用嗎???筆者到目前為止對“大學依舊是社會的一方凈土”這句話有所相信,請不要讓像筆者這樣的那群對大學還依舊有那么一點兒美好“憧憬”的孩子們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就此破滅;不要把“形象工程”引入到學校這么一個尚且還依舊比較神圣的地域,再說的露骨一點兒:本身做為一所二流的本科大學,自己的“飯量”有多大自己又不是沒數,又何必“打腫臉裝胖子”?難道形象就那么重要?難道內涵就那么的不值錢?再說的現實一點,難道毀了本科生還不夠還要毀了碩士研究生嗎?有多少這樣的孩子能經得起以這一學院為代表的全國所有那些“形象學院”、“形象大學”的摧殘啊???現當下的高材生毀不起啊!!!
這一話題到此打住,話鋒回轉于柯達,對于柯達這一“百年老字號”的老店家,人們不禁會問:這“黃色巨人”的破產也太突然了吧?其實,說實話,這并不出人意料,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必然。在筆者看來,單一的生產模式是柯達最大的敗筆。只注重傳統膠片的生產設計,對于其他領域尤其是當數字技術向傳統發起挑戰時,柯達依舊固守傳統,并未大舉向數字領域進軍,只是像小腳太太一樣小碎步般的接觸了一下數字技術而已;沒有大膽改革創新的魄力也就因此成為柯達沒落在現代數字技術大潮之中的最重要根源。回歸當下中國,無論是社會的哪個領域都在提倡改革創新,然而,真正能做到改革創新的又有幾個?即使有了創新改革又會有多少人會予以支持?即使有了改革創新精神的人存在又有多少人會給于他們以支持與肯定?就拿筆者所參加的一次面試來說,當一個孩子說到自己有信心在某個領域有所創新時,評委接二連三的來了如下的諷刺式提問:你怎么知道你擁有創新精神?你又怎么知道你擁有的那份兒精神就定義為創新?你又怎么能肯定你就有能力在這一領域對于我們有所創新?你認為創新是信手就可以拈來的嗎?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似體現了評委的“嚴厲”與“淵博”,實是透漏出了評委的“無知與庸俗”,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孩子來說,有必要在自信心上給與他如此的打擊嗎?即使退一萬步說,他就是隨口一說,那也能說明他起碼想過要對現有的做出些改變啊,難道這樣的學生不正是培養創新的苗子嗎?暫且不說能不能成,最起碼這樣的孩子比那些只會老老實實聽從上級吩咐的好好孩子要好一百倍甚至一萬倍(起碼比這是這么認為的,當然大家可以意見不一)!所以說,當下次評委們看到這樣的面試者的時候,筆者誠摯地希望你們能夠對于這一部分看似“自以為是”的孩子多一份鼓勵、少一分責難。畢竟,創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想要創新的這么一個想法啊!人們不是說了嘛:“只要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筆者想說的是:“只要有創新的想法誰都了不起”;因此,再次懇請那些“知識淵博”、“眼光獨到”的評委們不要讓這些了不起的人變得平平庸庸!
最后,就柯達申請破產保護以求生存來說,在筆者看來這不失為一條正確的生存之計。在很多人看來柯達的破產令人很遺憾,其實筆者覺得這并非不是一件好事兒。首先,在申請破產保護的前提之下柯達依舊能夠生存下來,在當今的這么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時代,只要能生存下來就有機會翻身;其次,柯達的這次申請并不意味著柯達的破產,只是說當下的柯達在資金運轉上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地調整,由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筆者覺得柯達很可能成為第二個“死而復生的通用”(金融危機初期通用也是申請了破產保護,在美國政府的自己支持之下,也是走出了倒閉的困境),并且做為一個被數代人記住的“全球老字號”,美國政府不可能見死不救。最后,柯達的這次申請破產保護是真的自己運轉不暢還是“另有所謀”,這是外界所無法確定的,這只可臆測;在筆者認為:柯達的這次申請破產保護很可能是一次掩人耳目的“自我大換血”,很有可能一段時間之后當人們對于柯達有所遺忘之時,它會再次像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一樣突然地出現在全球公眾的面前,當然,這次可能它的身份不再是“黃色巨人”,很可能成為數碼產業的“新生驕子”。這也就是在告訴世人,即使走到最后一步,只要依舊有氣息,這就并不意味這結束,只要有所突破,很有可能“死亡的最后一線就是新生的開始”!!!
最后的最后,也該有個結尾:柯達的起起伏伏,就像一個人由“嗷嗷待哺”到“年輕有為”再到“老弱無為”;最后,還有可能“大換血”獲得重生!對于當下而言,在最為艱難的時候選擇一種非常規或者在外界看似無法理解的生存方式,蓄勢待發、再次起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