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的幾次改革談起
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改革。當時秦國力衰弱而倔強,與魏在少梁即韓塬打了一仗,死傷慘重,獻公也中毒箭身亡,繼位者二子贏渠梁。商鞅變法分兩個階段進行,廢井田,開阡陌,勵耕戰,統一度量衡,采用郡縣制,取消分封制,加強中央集權,主要是以法的形式剝奪了奴隸主的特權,反抗者死;解放了奴隸,使之具有了勞動者的尊嚴,通過勞動可以過上好日子,戰功得到獎勵而不是歸于奴隸主。孝公之兄帶頭替太子受法,被施以酷刑。商鞅變法改了整個中國的格局,奴隸制廢除了,中國朝著封建制迅速前進,秦國強大了,終成虎狼之幫,無人能敵,百五十年后,完成了統一祖國的大任。商鞅卻犧牲了,他明白,秦孝公亦明白,但他的革命性的變法成功了!
北宋王安石在基層工作二十余年,踐法成功,在全國推廣,卻遭到了失敗。大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司馬光對于新法持反對態度,神宗一死,哲宗即位,立即恢復舊法,廢除新法。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執行變法的官員中唯一不是貪官的人。晚年他謫居江寧鐘山,在《泊船瓜州》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介甫被列寧稱贊成為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一方面在于皇帝的軟弱,一方面是改革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對于違法者不能及時嚴歷的懲處,最終殃及整個改革大業;三方面是因為大地主階級的阻撓。改革家要有必要的殺伐手段。沒有這個做后盾,再好的事,都將化為泡影,一事無成。
清末戊戌變法,本來是一件于國于民有大利益的事,但慈喜太后垂簾聽政,屠殺變法者,六君子頭落地,光緒帝被囚于瀛臺,孫中山一柄劍直刺龍潭,革命潮流風起云涌,清廷滅而民國立。
一九四八年,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初見成效,結果打到了四大家族的命根子上,打不動了,只得放棄。陳布雷絕望而死,蔣介石在大陸的政權迅速滅亡。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山西先后出了胡富國、呂日周等先進領導,從標上治省與市,初有成效,甚得民心。不過,一張紙就結束了。十幾年后,重慶出了一組人物:薄、王,主要領導得先輩遺囑,理論明確,經驗豐富,行動堅決迅速,成就非凡,舉世矚目,為國人開一新路,寄托著中華民族重生的希望。然而王立軍卻受到了生命威脅,從此銷聲匿跡。
我不能說薄熙來在重慶的改革算是成功,因為一張紙也可以結束他的有限的革命性行動??磥?,商鞅變法是唯一的成功者了,雖然我們敬仰的偉人犧牲于五牛分尸的車裂刑架之下。商鞅的生命永遠流動在中華民族魂進步的血液中,他的變法離開了秦孝公,絕無任何成功之可能。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失敗在他沒有絕對權力,他對于阻撓變法者頂多是貶謫他鄉,對于違法者沒有聽見有如何嚴厲的懲罰。戊戌變法失敗了,因為那清廷實在爛到不可收拾了,就象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而那保皇派的變法,那譚嗣同天真直率的性格,竟敢直接挑戰西太后核心利益集團。今天不一樣么,一旦打老虎打到命根子上,那個集團吃人的本性再也掩飾不住了,必然兇相畢露。
相反文革卻不一樣。它是人民的社會主義的文化大革命。上下同心,萬民齊動。雖然說出現了種種問題,但確實達到了人民自我教育的目的。尤其在過了幾十年后,人民受的教育不可謂不深矣!文革時代,人民通過文革為的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現在不一樣了,是要對現有的生產關系進行一次革命,如果上邊有一位能夠駕馭全局的統帥,發動人民群眾一起行動,則其力動于九洲,行于四海,并無難事,成功指日可待而且是和平式的成功。否則,將來必定是不得不進行的一場暴力革命。這是免不了的事情。不然,中國人民想前進一步都很困難?! ?/p>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