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民族性的由來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一切是由生產實踐所決定的,這是認識人類社會人本身的唯一真理。
大實踐帶來大發展大合作,海洋文明如古希臘威尼斯地中海文明和以后的英國荷蘭的大西洋文明。
任何再有智慧的人都不可能脫離具體的客觀條件,中國的小農文明主體的社會中,由此產生的上層建筑當然與西方海洋文明是不同的,發展到后來,觀念更是截然相反了。
自然經濟造就了人們封閉性的觀念,只注重眼前利益,常常給人以狹隘、自私的印象,缺乏協作精神。自然經濟缺少團結合作,個體的小生產往往產生自私狹隘占小便宜,見不得別人超越自己。靠權力維持社會,對權力頂禮膜拜,奴性卑劣。這樣的人文惡劣的環境,反過來又使權力惡性膨脹,無惡不作,更加重了社會的黑暗危機。
從海洋文明的生產實踐和小農經濟的生產實踐的不同可以看出,海洋文明向外合作探索,小農文明墨守成規。海洋文明團結合作算計別人少,能夠考慮全社會;小農文明自給自足愛沾小便宜,無大體無大局。海洋文明需要考慮長期受益,小農經濟只有眼前。這樣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對社會的理解認識當然就大不一樣了。
以近代對比,西方對外掠奪對內安撫,實現一定程度的雙贏,中國是總想欺騙壓榨自己人。民族性無論官員與大眾是一樣的,中國:蘭兒說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蔣委員長說了國土可以淪喪同胞做亡國奴也不許叫嚷,以免友邦驚詫,還有影響妨礙收拾內部異己這件天大的事業。西方是冒險對外攻城略地,中國是水深火熱民族命運階級矛盾空前危機。“英明”的蔣中正這時搞起了孔家店招牌的新生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