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四川省地電企協繼承傳統,堅持創新,
發揮橋粱、紐帶作用的看法與建議
李其道
衷心祝賀四川省地方電力企業管理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隆重舉行。支持第四屆理事會組織人事調整方案和《工作匯報》、《工作報告》。真誠祝愿協會繼承傳統,堅持創新,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和中介、服務作用。根據水利、電力行業的性質和這類行業的行政與協會的關系,提出以下看法與建議。
1.一點歷史回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1980年1月水利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成都聯合召開了全國小水電現場會議,推廣四川小水電管理體制,國家、地方、社隊“三三制”辦電,推行“以電養電”政策,搞好小水電建設管理等經驗。自1980年開始到1988年止,受水利部的委托,在四川連續舉辦了四期全國小水電企業管理訓練班和五期全國小水電企業經理、廠(站)長國家統考培訓班,為全國和四川培訓了一批省、地、縣和企業的有關負責人、管理干部、技術人員。通過抓領導者、管理者的培訓,帶動了行業職工教育培訓和企業全員培訓。在此基礎上,水利部與四川合建了水利部農村水電成都研究培訓中心。
●同時,1986年四川率先于全國同行成立了四川省地方電力企業管理協會。下有廠長(經理)工作研究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火電專業委員會,計量專業委員會,公益事業基金管理委員會,咨詢服務部。
●行政、協會合辦了《地方電力管理》雜志(現在的《中國水能及電氣化》朵志)和協會自身的《地電通訊》(以后為《中小水電信息》……)。
“培訓”、“協會”、“雜志”對加強行業管理和企業管理,促進以農村水電為主體的地方電力改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8年下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水利部的指導和中央有關部委的支持下,經過艱苦努力和辛勤工作,四川地方電力經受住了由于電力壟斷體制嚴重影響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即違背“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堅持大小電網并舉共存、協調發展”原則,普遍實行“以電代水”“上劃”“代管”……等),堅持電力體制改革的獨立配電公司方向,實施資產重組、結構調整、制度創新,實施農網改造“一省兩貸”,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實施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建設,清理、整頓“四無”水電站,推行“標準化管理”,開展“文明窗口”建設,等等,終于使不斷營造、擴大電力壟斷的錯誤傾向和做法,得到遏制,全省地電企業在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持續發展方面繼續取得了好成績。
這之中,協會、雜志作了許多有效的、重要的工作。
2.繼承傳統,堅持創新,發揮橋粱、紐帶作用
新形勢下,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先導,以服務“三農”為方向,以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發揮協會的特點和優勢,在宣傳、調研、研討、培訓、咨詢、考察、“行業企業熱點·公益”等方面下功夫,圍繞:
⑴行業企業精神·文化(中電聯已向全行業發布推行《全國電力行業核心價值公約》----由總則、價值理念、自律規范、職業操守、附則等部分組成)
⑵職能·能力建設
⑶水能資源開發管理與有償開發、使用
⑷涉水安全
⑸新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小水電代燃料建設
⑹增效擴容改造(改造、改革、改組和全面加強企業管理相結合)
⑺“綠色能源小水電配額·交易”
⑻分布式發電供電·小火電變“小熱電”
⑼全面取消“代管體制”
⑽深化股份制集團化改革
⑾規劃、設計、施工、監理
⑿修試、量值傳遞
⒀行業、企業、職工公益
⒁信息傳遞(立體、平面載體)
……
等題目(課題),按輕重緩急,依靠自身力量和內部外部力量相結合,做實做好協會工作,以發揮橋粱、紐帶和中介、服務作用。
3.一個繞不開的結
小水電是世界公認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聯合國扶貧開發千年計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開發小水電建設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解決國際上共同關心的能源、環境和消除貧困問題的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贊揚,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歐美發達國家都積極推廣中國發展小水電的經驗。以農村水電(現時期即小水電)為主體的地方電力必須擁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早在30多年前,我省地方電力建設就堅持實行“誰建、誰管、誰用、誰受益”原則(即以后“自建、自管、自用”方針)和“以電養電”政策(即實行股份制辦電,按股分紅,國家、地方國有股份分得的紅利作為以電養電資金,繼續用于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表明改革開放前它就跨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范疇(實行股份制辦電——“以電養電”,有電源、電網、供區、市場和直接服務對象),必須鞏固、發展和完善,而不容肢解、丟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