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談“寄生一族”
“三·八”是女性的節日,本應該談一些能讓女性們輕松和高興之類祝福的話語來討女人們喜歡。我卻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寄生一族”這樣嚴肅的遭人討厭話題,來干涉別人的“自由”。真是不識時務又自不量力。
女性是“天生”的弱勢群體,她“弱勢”的例子比比皆是:
首先,女性比男性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由于受封建“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教育也存家庭的“性別歧視”(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女生的入學率低于男生,高中、大學更甚。新一代的“文盲”又多是貧困地區的女性。
第二,女性比男性多了一道“就業門檻”。因為女性生理的原因,女性在就業的時候常常會遇到“性別歧視”(高體力、高風險等行業對女性的“性別保護”除外),往往不愿意接受女性,女性就業的機會相對減少。
第三,若“未婚先孕”或做“人流”,身體受到摧殘的只會是女性。
第四,婚姻一旦破裂,最受傷害的還是女性。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女孩子嫁郎又被稱之為:“第二次‘托生’”,若嫁給了一個沒有愛心和責任心的男人,也就斷送了女孩子后半生的幸福。
第五,女性比男性還要多過一道“生死關”。女性結婚后要生孩子,雖然醫療科技進步了,但生產時也有可能遇到相當大的風險,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第六,女性比男性又多了幾層“被傷害”的可能。如家庭暴力、社會生活中“性騷擾”和“被拐賣”及某些行業的“潛規則”等等,這些都可能對女性的生命和身體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最后,就從政而言,中國的女性往往是“政治花瓶”。由于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毒害,中國政界少有女性的用武之地。女性主官鳳毛麟角,大都是為“秀政治”當擺設的“花瓶”。若有人想在中國最高層嶄露頭角,絕大部分中國人就會罵她“自比則天武后”;
列上述事例只是想說明,女性在社會和家庭的地位還是處于“弱勢位置”,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正常的男人都能理解,正因為女性處于“弱勢位置”,女人比男人需要自己的那一半,關心自己,疼愛自己,呵護自己,給自己一個安全、溫暖、幸福的家。(當然,這也是所有男人對自己的女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但有些女人,她們也希望過幸福的生活,也希望現在或將來能有一個自己的家。只不過她們覺得“或讀書不行,或就業無門,或創業無本,或貪圖享樂”,總之她們是“走錯了道,進錯了門。”她們以“不要自己漂亮的臉面”為特色,以“消耗自己的青春”為籌碼,依附在非婚姻關系男性身上,靠博取男人地歡心來獲得物質(金錢)的精神的滿足或其他利益。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了“特色社會”的“寄生一族”。她們是“弱勢群體”中,既不體面又無尊嚴,既可憐又可悲的角色。
她們認為,在事實上存在著“一夫多妻”的社會里,當“二.奶”、做“小三”也是一種社會角色。她們是“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坐自行車上笑”的享樂追求者中的“另類”。即便是和“大奶”打得頭破血流,尊嚴和顏面無存,也要傍在男人身上。
更有甚者,那些專門為男性提供性服務的“工作者”。她們在所謂“逼(誘)良為娼”的社會里,人們“笑貧不笑娼”,“只看結果,不顧過程”,“能賺錢就是‘硬道理’”等歪理邪說的毒害下,一步步地墮落下去。
更可嘆的是,她們中的不少人,卻是甘心為成為“寄生一族”的。
誠然,“寄生一族”的存在,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最主要責任(這是另一個話題,本文暫且不談),但這些甘心為成為“寄生一族”的女性們也有不可忽略的個人責任。
作為人,特別是女人,更要懂得: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人,是得不到別人真心相愛的;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是不到別人尊重的。正因為自己處在“弱勢位置”,更應該自尊、自重、自愛、自強,通過自己有尊嚴地工作,過上體面的幸福生活。而不應以自己處在“弱勢位置”(甚至是處在社會的最下層)為借口,把成為“寄生一族”作為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出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