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是被有計劃滅亡的,不是摸石頭
悟宇
第一,國企是被有計劃滅亡的,不是摸石頭
什么叫摸石頭過河?就是真正的摸石頭過河也是有原則的,決不能閉眼瞎摸。就是科學探索也是按照該科學規律,按照某種法則去探索。摸石頭過河的基本原則就是,過河的目標是預先決定的,目標絕不是瞎摸出來的。第二個基本原則就是按照某個規律法則摸,就是真的盲人走路做事,他也是需要盡快的在摸的過程中掌握規律,并且方向路線必須是非常明確的。而改革大仙們說的摸石頭過河,事實他們早就計劃好了過河的目的地,而且他們的動機與實際行為是非常統一的,他們事實做的行為,已經證明了他們的目的地在哪里,但是與他們公開說的目的地是不一致的。掛羊頭賣狗肉,做的都是資本主義的行為,還要掛著社會主義大旗,這就是改革大仙們的摸石頭過河的騙術。
國企改革,名字非常明確是國企改革,事實結果卻是國企集體自殺,或者是改制,被賣變成私企。國企改革的結果應該是更好的國企,國企被變成私企,這是國企改革,還是國企自殺?事實證明了非常明確的目的。不管做的多么無恥,他們也能理直氣壯。
搞死國企漸進三步:
搞死國企第一步:停止知青下鄉,知青回城強行就業把國企搞得人浮于事效率低效益低。
1979年,城鎮積累的待業人員近2000萬,達到建國以來待業人數及占人口比重的最高峰。大城市就業壓力更大。北京市待業人員40萬人,占城市總人口的8.6%,平均每2.7戶城市居民中就有一人待業。天津待業人員3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7%,待業比重比北京還高。如此龐大的待業隊伍包括兩部分:一是回城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其他落實政策人員;一是新增城鎮勞動人口和其他城鎮閑散待業人員。而主要是前者。如天津市1978年初僅有兩萬人待業,由于大批知識青年陸續回城,到1979年猛增到38萬人。城鎮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已經回城的知青無業可就,引發出一系列問題。北京市的一份調查說:“部分青年經濟非常困難,難以維持正常生活。精神負擔和壓力很重,許多人思想苦悶,悲觀失望。家庭爭吵,婚姻困難,個別青年想自殺。大批青年無所事事,游蕩在社會上,惹事生非,犯罪率上升,敗壞社會風氣。”
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各城市為解決就業問題使出渾身解數。辦法大體有三種:辦法之一,號召未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提前退休,允許子女頂替。辦法之二,實行分片包干,限期解決。為了解決就業問題,要求各個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把職工子女中的待業青年包下來,沒有招工指標的,就收進來當長期臨時工,提倡一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干,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辦法之三,組織待業青年積極發展城市集體所有制企業,廣開就業門路。
高就業低收入,一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干,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這就是故意制造的國企問題做改革搞死的借口。
搞死國企第二步:全民所有制企業,產權非常明晰,被變成了國企之后,產權不明晰了,全民所有制企業被變成了國企,還用廠長經理獨斷專行制,導致國企產權不明晰,廠長經理負責制實際是沒人負責,只有廠長經理依靠權勢腐敗掠奪。
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動力是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路線凝聚起來的人民創造力。產權全民所有,國企就是企業所有人員的,企業就是大家庭,保障所有企業人員一生包括家庭人員的健康生存權。所有員工的家庭健康生存問題就是企業的問題,誰家有困難就找工會。大人上班孩子送到企業的托兒所。那時候企業工人的孩子到企業去就像到了親戚家,越窮越有人同情照顧。這是那時候的國企工人的真實感覺。也正是這樣的把國企當成自己的家庭看待,所以才能產生凝聚起來的人民創造力,企業領導技術人員工人是平等團結合作的。這樣的企業怎么能說是產權不明晰?產權不明晰是垃圾混蛋學者在瞪眼說瞎話。
國企改革破壞了兩參一改三結合群眾路線,破壞了凝聚起來的人民創造力。廠長經理獨斷專行是產權不明晰沒人負責的根源,廠長經理獨斷專行使工人階級失去了主人地位,感覺不到國企是自己的,所以失去了主動積極性。廠長經理們也不把國企當自己的,他們只是利用權力搞腐敗掠奪產權不明晰的國企財產。
搞死國企第三步:用上級專制指定的一把手獨斷專行制制造腐敗。我們看到改革大仙們搞國企改革編造了幾個理由,以前那些改革大仙們不承認國企的效率問題是專制造成的腐敗造成的,在兩餐一改三結合管理國企的時候,沒有腐敗問題,也沒有效率問題。他們不承認這個事實,編造出來了幾個借口,人浮于事,平均主義大鍋飯,產權不明晰,事實我們看到了,那些問題都是改革大仙們故意制造出來的。現在他們改革了幾十年了,國企被有計劃的集體謀殺。他們還不滿足,還要把國家大型國企吞吃,還是用故意制造腐敗做改革的理由,制造腐敗推動國企私有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