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報道,隨著3月5日“學雷鋒日”的臨近,全國各地再次掀起關于傳承雷鋒精神的討論。昨日,汪洋在被記者問及“如何看待當下的雷鋒精神”時表示,“學雷鋒”既發揮了我國的光榮傳統,同時又針對目前社會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這體現了“學雷鋒”的與時俱進,對于解決當前存在的“小悅悅事件”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按照汪洋書記的說法,廣東之所以會發生引起世界轟動的“小悅悅事件”,與學雷鋒不理想有很大關系。假如社會上學雷鋒進步了,就能夠避免“小悅悅事件”的發生。筆者以為就汪洋書記上述觀點而言,表明汪洋書記并未搞清“小悅悅事件”發生的要害和關鍵所在。筆者要請汪洋書記充分注意深入思考的問題是:
那些見小悅悅那么慘痛而不伸手的過客們,究竟是
——不想學雷鋒?
——不敢學雷鋒?
答案地球人都知道,顯然是后者。他們不可能沒有人性和憐憫之心,只要伸手不會給自己帶來無謂甚至是冤枉的危險后果,即便不是為了學雷鋒,他們也會毅然伸出援手的!
但他們終究沒有伸手。原因就在于他們不敢。他們不敢的原因就在于這個世道是害雷鋒而不倡雷鋒的世道。這種世道的形成,彭宇案的胡判只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而這樣的胡判之所以能夠出臺,就是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的社會發展已經造就了一個害雷鋒的土壤和空氣。在面對“小悅悅事件”類似情形的時候,要讓同胞們能夠學雷鋒,首先就得讓他們敢于學!只要害雷鋒的氛圍環境不改變,遇到類似情形恐怕還是呼喚不出雷鋒來!
解決問題首先要找準關鍵而且敢于正視,否則空喊一堆口號,雷鋒依然不敢站到小悅悅她們的身邊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