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兼致版主:
這篇帖子直接針對前兩天被烏有之鄉推薦的:《“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我看得出該帖作者的在其他問題上的立場,也看見了他的很多帖子都被烏有之鄉置頂、推薦,但是我還是要說,象這樣公開支持“一胎化”,支持對人民搞強制計生(都是他原帖觀點),烏有之鄉竟然推薦類似觀點,是要犯大錯誤的.......下面擺事實講道理,看看我有沒有扣帽子?
=============================
看了烏有上的一篇帖子:《“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功莫大焉!善莫大焉!》(以下簡稱《一胎化》),真的很想作者反問一句:“一胎化”功在哪里,善在何方?
聊這個話題前,咱們先搞清楚三個基本事實:
其一,中國計生委有過明確表態,中國生育政策不是“一胎化”!具體參見http://news.163.com/07/0715/22/3JFNJLAC000120GU.html,以及http://news.qq.com/a/20070716/000909.htm。那上面講的很清楚,人家計生委壓根就不認這“一胎化”的帳。計生委這些年極力撇清與“一胎化”的關系,挖空心思證明,中國不是一胎化,不是強迫。偏偏《一胎化》作者打著維護現有生育政策的旗號,上來就說俺們是一胎化是強制滴.......您是打入計生委內部的臥底吧,專門用另類辦法出他丑的?
其二,無論毛澤東還是華國鋒都不會贊同一胎化,更不可能主動去制定一胎化政策!《一胎化》聲稱:“毛澤東和華國鋒時代制定的國策無不被拋棄,而只有城市漢族人口“一胎化”這一項不僅被繼承了下來,而且執行的力度還被不斷地加大。”。這段話,公然把“一胎化”按在的毛和華的頭上,無論作者本意如何,實際效果都是污蔑。關于毛澤東對待計劃生育的態度,我后面還會提到,單說華國鋒,他是明確反對在生育政策上對群眾搞強制、搞一胎的!現摘引華國鋒的幾段話:
1973年12月25日,在全國防治慢性氣管炎工作會議和計劃生育工作匯報會議上講話:“我們要多從宣傳教育著手,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不要訂一些條條框框限制,不要強迫命令。有的地方規定,不按計劃生的不報戶口。這不行。人家生出來了嘛,在新社會還要叫他健康成長。”....“要宣傳,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搞強迫命令。有的地方生孩子發卡片,這樣做不好。”.....“有人提出,對因生育多,每人平均每人不到十二元的,不再給定期補助。這個要慎重一點,生三胎以上不給定額補助這也要慎重一些,我們要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
1974年9月19日,在接見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匯報會代表及女用長效口服避孕藥科研總結會部分代表時說:“提倡晚婚、計劃生育,要有正確方針、政策,不能強迫命令。有的規定生第三個孩子不上戶口,不發布票,不給口糧,這都不行。去年也講了,要靠宣傳、靠過細的思想教育,強迫命令就會事與愿違,帶來不好的后果。”
1975年5月22日,在接見全國衛生工作會議預備會領導小組時說:“注意防止強迫命令。不要一說抓緊搞,就搞攤派指標,生了孩子不給報戶口。”......“要多做宣傳工作,要依靠群眾的自覺行動。積極性起來了,就可能搞出一些不恰當的辦法。”
無論你對華國鋒評價如何,都不能否認,他對待人口與生育是比較謹慎,重視群眾自覺自愿的。這個基本事實不容篡改。
其三,中國目前每年新增人口根本不是1500萬!《一胎化》言之鑿鑿:“所以人口的總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仍然在以每年新增一千五百多萬人口的數量往上升”,這完全不符合事實!最近11年,我們的每年新增人口如下,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1年:884萬人。
2002年:826萬人。
2003年:774萬人。
2004年:761萬人。
2005年:768萬人。
2006年:692萬人。
2007年:681萬人。
2008年:673萬人。
2009年:672萬人。
2010年:626萬人。
2011年:644萬人。
所謂“1500萬人”根據在哪里?如此基礎和重要的數字,豈能張口就來?
由上述三點可以看出,《一胎化》作者對于人口與生育問題的認識極其粗糙,門檻在哪里都沒摸到,就這,都能讓他整出長篇大論來力研究人口問題。這就好比一個人連加減乘除都沒搞懂,就洋洋灑灑寫論文分析多元方程組。
言歸正傳。
關于人口與生育,關于現行的生育政策,烏有上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帖子。我就把以前寫的一些文章,對應著《一胎化》的部分觀點擺出來,直接點擊題目就能看到全文,細節不在這里贅述。
《一胎化》連篇累牘論證人口多會造成種種社會問題。我在《“人口過剩”的本質是什么?》中指出,所謂人口問題,歸根結底是社會發展問題,是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問題。用生存資料的數量去衡量人口是否過剩,這是大錯特錯的,是被馬克思恩格斯一再駁斥的。之所以講后一句,是因為縱覽《一胎化》的作者以前的文章,似乎是信仰馬列的左派,那么,一個所謂左派必須要清楚,馬列主義關于人口的論述,實質上是跟歷史唯物主義和馬恩關于社會發展的觀點一脈相承的。你要真懂真信馬列,很容易就能看出,依照馬恩的思路,將社會問題歸結于人口多,用生存資料規模來限定人口數,這都是典型的反馬列!毛澤東說“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不是虛談。
《一胎化》把“一胎化”政策牽扯到毛澤東。我在《毛澤東支持“計劃生育”嗎?》、《與05txlr網友商榷:如何理解毛主席的計劃生育觀點?》中指出,毛主席的計劃生育觀點,與強制的、一胎化有天壤之別,如果毛主席還在世,絕對不可能同意目前的做法。而且,我們不能機械地去理解毛主席的只言片語,一定要用歷史的、客觀的眼光分析。一句頂一萬句,主席自己也明確反對。
《一胎化》認為中國人口多導致資源、環境問題。我在《謊言還是事實——所謂“中國人口多資源少”》中指出,中國資源短缺的關鍵,在于我們資源使用效率太低,不僅低于世界先進水準,很多方面連世界平均水準都沒有。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世界平準水準的資源利用,現有資源讓17億、20億乃至更過中國人過上好日子毫無問題。如果真覺得資源少,更應該愛惜資源節約資源,這是起碼的邏輯常識,到我們這里恰恰相反:一邊叫嚷資源太少,一邊大肆浪費。這如何能是人口多導致的?
《一胎化》認為獨生子女帶來的養老問題不可怕。我在《逡巡時刻--中國養老的艱難選擇》、《“老有所養”能實現嗎?---對本世紀中期養老壓力初步分析》、《“老有所養”的幻影---再談今后的養老問題》詳細分析了,如果目前的生育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未來我國的養老壓力將大到令人恐怖,這根本不是提高科技、推遲退休這種小兒科可以解決的。令人可笑的是,《一胎化》作者居然說“十歲的孩子對食物的需求量肯定要超過七十歲的老人。既然當初一個人都能將幾個孩子養大成人,那么如今就更不會餓死自己的父母或是岳父母。”,以此來表明,即便以后兩口子養活好幾個老人都沒問題。我就不明白,人難道是豬,只要給飯吃飽就夠了?《一胎化》作者就是這么養老人的,還是預備今后這樣養老人?再者說了,養孩子,孩子是越來越不需要照顧;養老人,老人是越來越離不開人。小孩子1歲時候什么都不會,到了十歲基本就能生活自理,二十歲可以闖天下了;老人六十歲還能生活自理,七十歲呢?八十歲呢?到時候給兩碗飯吃喂飽就行了,是不是?
《一胎化》認為中國很多地方不宜居住,所以實際的人口密度很大。我在《“人口過剩”的本質是什么?》中舉了以色列的例子,他們一半國土是沙漠,無論怎么算,人口密度都要遠遠超過中國,人均耕地也只有中國一半。但是他是世界上一流的農業強國,有世界第一的節水灌溉技術。都是人多地少水不夠,人家可以大力節水最終世界領先,我們呢?《一胎化》作者說青海、甘肅住的人不多,可是這些地方的人口密度都要小于以色列,自然條件都要好于以色列,農業節水卻都要遠遠差于以色列。這就回到了前面:導致資源不足的,到底是人多,還是生產消費模式?順便說說日本,《一胎化》還說“人均宜居面積去對比,我國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了日本。”,我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日本七成以上面積是山地、丘陵,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頻繁的,集中了世界上十分之一的火山!很宜居是么?
.............................................
《一胎化》中有太多太多的謬論,沒有辦法一一歸納。僅僅從上面列出的幾條來看,可知其作者對于人口與生育問題是極端糊涂的。不管其在別的方面如何,起碼這個領域,純粹就是睜眼瞎。
沖著這位作者其他的一些文章,我本來不愿意寫這篇帖子,用這種語氣的,但是我一直有個觀點:在人口問題上,凡是支持強制一胎化的,跟變相屠殺國人沒有區別!為此,無論是誰持類似觀點,我都會毫不留情批判。
這跟左、右無關。恰恰相反,真正的左派,真正了解馬恩毛的左派,即使對現在的人口生育狀況一無所知,即使對“世代更替水平”這些人口學名詞聞所未聞,也很容易就能理解:將社會問題歸因于人口多,寄希望通過減少人口來增加人均財富,是絕對的反馬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