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的葉公好龍
古塘東溪
二月下旬,國內的媒體開始發起了學習雷鋒、學習雷鋒精神的輿論宣傳。看得出周圍的人們的反應只是笑笑而已。記得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中有個小孩,說出了人們不敢說、不能說的話:他其實什么也沒有穿。現在根本不具有產生哪怕是一個的雷鋒的條件。
古時候有葉公好龍,現代也有,如果將雷鋒及雷鋒精神比作龍,那現在的官僚權貴資本家就比作葉公。現在的葉公好龍真的喜歡龍嗎?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如果通過輿論宣傳就可以產生雷鋒,那是意識決定存在的觀點,是不科學的。事物的產生、發展都有一定的時代背景。雷鋒精神是什么?雷鋒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產生的呢?現在的中國又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
雷鋒精神就是共產主義精神,所表現出的是一個革命戰士、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高貴品質的生動反映,也是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具體體現。它的實質是:忠于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做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曾對雷鋒精神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即“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雷鋒精神是毛澤東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一九六三年三月,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號召下,全國人民掀起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對提高全國人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無可估量的推動作用。二十多年的毛澤東時代,我們國家里涌現出數不完的雷鋒式的先進人物。他們繼承和發展著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成為雷鋒和雷鋒式的先進人物崇高思想和優秀品質的結晶,已經成為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發展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的理想人格。
雷鋒是在毛澤東時代成長起來的,是在生產資料全民所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時代里成長起來的,是在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雷鋒及雷鋒精神,不是自然或偶然產生的,而是有其歷史客觀必然性,而且是有千萬個雷鋒成長起來。從思想來看,雷鋒精神既是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時代精神的體現;又是對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升華,具有當時重要的時代價值!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建設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私有制的市場經濟也放出了惡魔,改革開放的負面產品越來越嚴重泛濫。我們也看到道德墮落、淪喪,官僚貪贓枉法、欺壓魚肉百姓,官二代也橫行霸道,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征強拆,黑煤礦、黑工廠強行無償奴役無辜人員,仿佛是奴隸主復辟,以前教科書中才有的資本主義的罪惡現象也橫行起來了,黃賭毒黑、高利貸、偷盜、搶、坑、拐,假冒偽劣,所有的這些,現在遍地開花,在這個崇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自私自利的今天,能再出現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雷鋒精神嗎!
很多人說雷鋒及雷鋒精神根本不存在,是毛澤東時代的官方宣傳塑造成的。這很可悲,可見,這個私營經濟占大多數的社會,已經自私自利得存在了信任危機,同時說明人們都知道現在是不可能產生新雷鋒及雷鋒精神的,這是改革開放所要嗎?搞不好成了愚民政策、愚民宣傳。可能是乞求資本家施舍一點點,做一點點好事,緩和一下階級矛盾,也改善老板形象。再愚民一下為生存勞苦奔波的工人和農民。
雷鋒的無產階級立場堅定,現在的官僚權貴、資本家能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嗎?被愚民人們有嗎?雷鋒具有公而忘私共產主義信仰堅定而放光芒,現在有這樣的官僚、資本家嗎?雷鋒“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現在的官僚權貴和資本勾結,強征地強拆遷,掠奪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和生存資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殘忍黑暗,他們卻要人們學習雷鋒精神。
他們如果真的喜歡“雷鋒精神”這條“龍”,就應創造條件,要想“讓雷鋒精神大放光芒 ”且可持續,不能僅憑上層的宣傳和教育,必須從經濟基礎上做文章。在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殖民主義的經濟基礎上,指望“讓雷鋒精神大放光芒 ”且可持續,那是絕無可能的。那就要把他們的灰色黑色收入收歸國家和人民所有,那就應把他們所有的不法所得收歸國家和人民,成為全民所有。這樣他們不就會害怕了,會發抖,這可是要了他們的命。
很多媒體,比如,央視最近播出的部分節目真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會提倡要學雷鋒,一會又唱"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又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但卻只字不提毛澤東,不提共產主義。難道這些提法和說法與毛澤東沒有關系?可見,他們要的雷鋒精神是被切割了的雷鋒精神。因此,雷鋒叔叔現在注定是暫住戶口,三月來暫住,四月就走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