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已不是方法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幾十年的經濟改革,其實就是進行了發展經濟方法的改變而已,這符合鄧小平的愿望。這樣的改革,從根本上對社會主義制度無大礙。
但是,自2000年的中國入世之后,中國改革的情勢大變,已由方法的改革變為立場的改變,如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置效率為先,這是屁股坐在少數還是多數的問題;在如民生與雞的屁孰輕孰重的關系雞的屁至上,這是多數人利益與少數官員政績問題。
誠然,改革之初,人民日報所主張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只是一個方法而已,但在中國入世后,這個方法轉變成了立場問題了,讓少數人先富。由于改革由方法的問題轉到立場的問題上,隨后就出現了賣國企的改革,少數人暴利多數人下崗的所謂改制,出現了教育、醫療和住房等不顧多數人利益只顧少數人發財的立場問題,甚至出現了官員與民爭利的丑像。
這個立場問題,無論是誰,似乎都很忌諱,不愿談及。比如:替誰說話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個立場問題,在如蛋糕問題,先生產還是先分配,里面就有個立場問題,那就是誰生產誰分配的問題。
這個立場問題,在改革陷入兩難境地之時,集中到一個焦點上:那就是公有制與私有化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