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設計”
作者:憂國憂民的悟空
當前的社會無疑是畸形的,因為它的一邊是“生”,另一邊是“死”,且生不能盡生,死不能盡死,因此稱其畸形絕不為過。
當下,審視這個社會,我們都不難發現這樣一種普遍現象:這個社會幾乎不會讓人們餓死,但與此同也幾乎不會讓人們實現他們的夢想;前者是死亡,后者是真正的生活,而人們則夾在死亡與真正的生活中間,處于標準的生存狀態,可謂標準的不人不鬼。想活沒信心,想死沒勇氣,這是現在最普遍的人最普遍的心態?! ?/p>
如果某位朋友在對此種情況亦有同感的同時,認為這是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偶然”事件,或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展階段,那就大錯特錯了,只因為這是一個標準的人為設計。那么如此設計的目的何在呢?
當人們的基本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自然會激起人們最為強烈的反抗,所以餓死人是絕對不行的;讓人們實現他們的夢想也不行,因為夢想的實現是最能夠催人奮進,當人們實現一個目標之后,立刻就會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站,伴隨而來的一個副產品就是人們的進步,因為人們會為了達成目標學習相應的知識積累相應的技能。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對于奴隸主們來說,都是對他們統治奴隸的巨大威脅,一群餓急眼了的人和一群進步人士同樣都是難以控制的,因此他們自然要想辦法避免二者,社會自然也就成了今天這幅面貌。
在這樣一種標準的生存狀態中,人們想死沒勇氣,想活沒信心,久而久之,反抗和進步的意志同時在被消磨,最后變成了麻木不仁的“木頭人”,進而越發容易被控制。這就是這種設計的最終目的所在,也是它最精巧之處。
與此同時,奴隸主們也會聰明地時不時扔出幾根“誘人的骨頭”,釋放一些“成功的機會”,樹立幾個“成功的典型”,其目的無非是進一步削弱人們的反抗意志:“你們不必著急,大家都有‘成功’的機會···”。就這樣,人們在實在的反抗和僥幸的“成功”之間徘徊不前,任人擺布?! ?/p>
因此,至少對于那些真正掌控局面的人來說,當下的三高消費,住房、教育、醫療,并不是作為目的來賺錢,而是作為手段來維系奴役?! ?/p>
如果哪位朋友看到這里覺得我是在編故事,那就看看現實吧,是不是如我所言,并且現實也肯定比我的說辭更具說服力。
之所以談這個問題就是因為這種現象實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有必要就此給給大家提個醒,沒中招的朋友多加小心,已經中招的朋友則要及時“懸崖勒馬”,不要越陷越深?! ?/p>
如果哪位朋友覺得這不可能是一種人為的設計,因為沒有哪個良心是如此之壞,以至于作出如此“慘無人道”的設計。那么在這里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歷史沒有“人為”的空白,只因為事在人為,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一切的歷史呈現都是人為操作的結果,對于一種普遍的現象來說在這一點上就更是沒有例外。區別只在于操作的好壞之分,操作得好就成了“人為的必然”,操作得不好就成了“歷史的偶然”?! ?/p>
很多時候都是如此,某種對歷史事件的偶然性的歸類,無疑會使我們錯過很多真正的驚心動魄的歷史,那些永遠不會寫在教科書上策劃于密室的歷史。因為在這種歸類之下,你將不會再去查找那些人為的痕跡,責任人也將因此而逍遙法外?! ?/p>
無論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樣,它都完全可以是另一幅面貌,或許更好或許更壞,這不僅在哲學、邏輯等理論層面上成立,在實踐中同樣成立。如果一開始奔馳用著寶馬的車標,而寶馬用著奔馳的車標,那么它們自然就會不同于今天的奔馳和寶馬,今天的奔馳和寶馬就會是另一個樣子。所以,真的沒有哪個歷史階段是不可避免的絕對必然。
“世界為什么是這個樣子?世界可不可以是另一個樣子?”。這是個乍看之下簡單到都有些傻里傻氣的問題,然而與此同時它卻也是個絕少有人會去問的問題,除了那些被普通人視為偏執狂的哲學家、思想家以外,幾乎不會有幾個人去問。但是也正因為我們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上缺乏那份必要的勤奮,致使我們將一切地不合理當作了合理,并且還像模像樣地生活著,就好像我們活在一個其正確性完全沒有疑問的世界里?! ?/p>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對這句話的信仰和信奉在賜予了人們改變的勇氣的同時,也麻痹了人們的歷史神經。因為這使得人們對于歷史缺少足夠仔細和縝密的審視,這句話讓人們覺得一切都是人民的造化,故一切肯定都是“正常的”。既然人們這么愿意認可這個能令任何一個無名小卒也能在歷史上光榮一把的結論,那么我想精明的精英們也一定非常樂意送這個順水人情,他們會手捧臉盆那么大的軍功章,面帶皎潔的笑容,拍著人們的肩膀說:“請相信,歷史是你們創造的,所以你們完全沒有必要懷疑歷史的正確性,一切都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伴隨著你們的創造,幸福終將來臨···”。
2012了,怎么看都是個特別的年份,不是瑪雅人說它特別它就特別,而是它的特別之處現在就擺在我們面前。因此,我覺得我們也是時候該睜開眼睛好好看看這個世界了?,斞湃嗽f2012并不是“毀滅”,而是“轉折”?!稗D折”是個中性詞,與轉折后的結果并不關涉,也就說那個轉折后的結果也許“更好”,或許“更壞”,到底是哪一個則事在人為。從今天的局面來看,瑪雅人還真就不是在毫無憑據地胡扯,經濟危機、戰爭陰云都預示著,當前的世界的確處于一個“轉折期”,大變革的前夜。
曾被視為謠傳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從現在來看還真頗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味道,因為我們并不需要多么敏感的神經就不難發現,全球所有可以爆發戰爭的熱點地區現在都已經埋好了引線,或是正在埋:伊朗核危機、朝鮮半島、中國南海、中印領土之爭、日俄領土問題、英阿馬島風云再起,等等。這些熱點地區可能爆發的戰爭的可能性,隨時都可以“按照需要變現”,并且其中一些戰爭完全能夠做到拖諸大國下水,進而引發一場新的世界大戰?! ?/p>
眼下炒得最熱的,并且從現在的情況看是肯定要打的,打起來也將最具規模的無疑就是伊朗。至于劇本我推測基本會是這樣:美國因為此前發動了太多的戰爭,國際聲譽嚴重受損,國內反戰情緒未消,因此這次不會打頭陣,這一點從利比亞戰爭中法國沖鋒在前就不難預料;至于打頭陣的當然是以色列,交火之后美國一邊批評以色列“不聽話”,一邊半推半就地參戰。至于中俄等大國當然可以選擇當縮頭烏龜,但參戰也有十足的理由,因此僅從此角度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完全可能的?! ?/p>
并且在我看來,這場仗一旦打起來,其輻射效應絕對不可小覷。屆時很可能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場內未見勝負,但外圍已見結果。因為現在我們同樣不難看到,各國在經濟層面均已脆弱不堪,好比一座行將拆除的大廈,拆除的前期工作都已完成,只差最后爆破便會轟然倒地。而僅高油價便可以成為這最后的爆破,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屆時石油價格沖破200美元一桶并不會是一個十分令人震驚的事件,然而各國經濟卻會因此而敲響喪鐘?! ?/p>
作為中國人我們最關心的當然是中國的命運,中國能夠幸免嗎?當然不能。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說富士康因為人工成本的上漲,眼下的公司的凈利潤已經低到了1.18%。怎么說富士康也被譽為“代工帝國”,其實力絕對要比中華大地上那些漫山遍野的中小企業強太多了。中國的大小企業現有的利潤已經很薄,如果石油價格再一飛沖天,生產成本高企那肯定是受不了的,且中國當前的外向型經濟并未根本轉變。因為成本的劇增,生產就會虧損,即便虧損生產也賣不出去,因為買主的處境同樣糟糕。怎么辦呢?當然是關門大吉。工人呢?當然是下崗失業。且當前中國各級政府的負債也已到了令人堪憂的程度,屆時企業大規模倒閉,稅收銳減,無錢還債,政府必然要債務違約,整個金融系統也將因為政府的債務違約而頃刻崩潰?! ?/p>
對任何一個有些政治常識的人來說,以上的局面并不難以預料。或許只有天知道當前已經不堪重負的中國人民那個時候的日子會怎么過,哀嚎遍野,狼煙四起也許并不夸張。弄不好下一屆中國政府就會像一個剛剛學習騎馬的人,從這頭上去從那頭就下去了。
時??吹揭恍┤嗽谟懻撝忻罆粫l直接軍事沖突的問題,然而我一直都認為這是個根本沒有必要過多擔心的問題,首先這十幾億的人口誰見了肯定腦袋都疼,其次中國自己已經將自己折騰了個半死,千瘡百孔。對付這樣的中國還用得著熱戰嗎?根本用不著,僅從經濟層面入手就能將中國一舉擊潰。讓你自亂陣腳,自己人打自己人豈不是更好?
屆時中國的統治階級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那怎么辦呢?或許就剩一條路了,將中國人民送上戰場。在必要的時候將國家推入戰爭,將人民送上戰場,以戰爭來轉嫁危機、轉移視線、鞏固統治,這是所有統治階級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最后的撒手锏。
因此,我之所以說很有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并不僅僅是因為存在諸多可能爆發戰爭的熱點地區,更為重要的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各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幾乎都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邊緣,距離狗急跳墻都已一步之遙,這才是問題真正的要害所在?;仡櫟谝?、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都是這樣的面貌。歷史不會完全相同,但卻總是相似?! ?/p>
還有一點也是頗為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很多我們曾經認為從時間上已經應該上演的事情直到今天也沒有發生,然而相應地問題可以肯定,并沒有得到解決,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我判斷那些應該發生的事情“被推遲了”,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被壓縮了”。
乍看之下這并沒有什么違背常理的地方,因為當權者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采取“捂”、“蓋”、“拖”等手段處理是常有的事情。然而我卻覺得這次不同以往,其不同之處就在于,之所以讓這些事情“推遲”為的就是將這些事情“壓縮”讓它們盡量靠近到一個時間點,并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打開閥門,讓它們像決堤洪水一般一瞬之間傾瀉而下,以達成戰略、戰役的突然性,打大伙一個措手不及,屆時你想反抗都來不及。
而且這其中各國顯然有著經過協調才會有的默契,因為大家明顯都“危機著”,卻又都一如既往地生活著,并沒有顯著的變化,然而又沒有哪個國家真抓實干,真正著手去解決問題,不過是時不時地打一針興奮劑而已,大家似乎都在等待著,等待著某個特定事件的爆發、某個特定時間點的到來。如果沒有經過彼此的協調,事情會這般巧合嗎?
因此,我怎么都覺得,現在絕對是時候考慮一些“后事”了,不是身后事,而是更長遠的事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p>
2012.2.28
于 沈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