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寧……,不……!”式的貌似強硬的語句,最終都是極端錯誤的
刀鋒
“寧……,不……!”這樣的一組固定模式語句,歷史長河中有曾經很多次閃現,每一次都是以貌似強大而有力的面孔出現在世人面前,但在不久后的將來總是被無情的證明這段話是極端錯誤的。當然,在以往的歷史中,曾經以這個“寧……,不……!”固定模式出現的語句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卻是有兩次,并且被深深的烙印在歷史的背書中。
第一次是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叛變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遺訓,公開叛變革命,汪精衛喊出了“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反動口號,發動了4.12反革命大屠殺,并頒布《戰時戒嚴條例》,清洗已加入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殘殺親共的工人和農民積極分子,僅上海一地一日內就被屠殺300余人,失蹤5000余人(殺、淹、埋),被抓捕500多人。
第二次是在文革中,混入中央領導崗位的極右反革命分子喊出了“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語句,并借此將原本針對共產黨高級干部中蛻變的腐敗官員的文化大革命斗爭,無限擴大化引向了針對全體黨員干部,甚至連累到黨外人士,造成了群眾斗群眾現象,轉移文化大革命的斗爭方向,使文革最終走向混亂。
從這兩段非常著名的“寧……,不……!”語句中,我們都可以看出,歷史確實證明了這樣一個語句的極端錯誤,但是我還是要給大家講一講,為什么這樣的一個“寧……,不……!”語句是錯誤的,它的原因何在。
從字面上看,“寧……,不……!”只是告訴我們選擇什么,不選擇什么。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寧”這個字的含義是“寧可”,其背后未說明的部分隱含著是明知有問題、有損失、有傷害、有錯誤,也依然要固執的選擇,而放棄另外一種沒有問題、沒有損失、沒有傷害、沒有錯誤的選擇。否則我們通常就會使用更加科學的富有哲學理念的禁得起檢驗的語句來描述。
各位讀者不要質疑我的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上海曾經普遍說過這樣一段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意為當地群眾認為浦西的房價要比浦東高,利益要大。但是當我們站在今天的時間節點,再看這段話,還有誰認為這話說的是正確的呢?
再有,各地都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寧要城里一張床,不要郊區一套房”,無論北京、廣州、深圳還是小地方,現在又有多少人還在堅持這樣的錯誤觀點呢?
還有,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觀點,現在或許還有人在堅持“寧咬鮮桃一口,不要爛桃一筐”,從嚴謹經濟學角度和市場經濟角度看,還有誰堅持這樣的選擇?
最后,還有一句話,或許知道的人不多。1938年北京被日寇占領期間,日本占領軍帶著漢奸狗腿子曾經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喊過這樣一句話:“寧做良民吃得飽,不要抗日被殺掉”,但是依然有無數的熱血北京青年奔赴西山參加了抗日武裝。
我無意評價最近幾天以來盛行的一句“寧……,不……!”語句的本意如何,我只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使用“寧……,不……!”語句造句的話,基本沒有正確的,壽命都很短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