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聞走基層《大涼山“失依”兒童》的報道令我“感動”
靜默含冰
看了幾期CCTV新聞走基層的報道,令人耳目一新,這種務實的直擊社會最底層的報道方式令人拍手稱快,情真意切的撫慰旁白解說使人的情感在很短的時間就會融入到故事的情節里,至少是內心的情感世界泛起了波瀾,老實說,我被感動好幾次了,當然這個感動,并不是敞開心扉,歡天喜地的無憂無慮的情感爆發,而是帶著心酸、無奈甚至是憤怒的那種“激動”… …
“失依”兒童,故名詞義,就是在生活上失去依靠的幼童(或者稍大一點的孩子),我不想再重復描述央視記者報道中“失依兒童”的現實生活狀況,因為那會浪費我的憤怒又無奈的“腦神經”,我只想說,怎么會出現“失依”兒童呢?不是經常聽到公仆們在各種場合,手持高音喇叭或者麥克風,在大批記者閃光燈的咔嚓照相中,向弱勢群體表現他們的親民形象:要相信黨,相信政府,依靠黨依靠政府——令人費解的是,有當地黨和政府做靠山,怎么會出現了幼小的“失依”兒童?——連孩子天真純潔的稚嫩感情也好忽悠嗎?
改革開放30多年了,竟然還出現了“失依兒童”這樣令人心酸又想不通的社會現象,這改革是不是出現了“偏差”?最好是人民日報評論部來解釋這個現象。
稍觀察就不難發現,“失依”的何止僅僅是兒童,老弱病殘下崗失業等人員的依靠又在哪里?
因此建議CCTV新聞走基層記者以《 “失依”的人群》為題做報道那更會全面。
2012、2、2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