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道理
鄧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談話中,談到馬克思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是很樸實的道理。這個觀點需要全面地看。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清晰的,沒有什么歧義之處,是容易理解的,也就是樸實的;因而馬克思主義者,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沒有什么太復雜的地方,它也應當是清晰的,堅持上應該不成為一個問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是這樣。從這個角度也就能夠理解鄧小平同志所說的“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含義了,也不難理解他所說的“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這句話了,我想他是說我們可以不必一直放到口頭上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踐中不能不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應該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類似的話,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里也出現過。比如恩格斯、列寧曾多次說過,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共產黨宣言》就明確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用一句話表示出來:消滅私有制。”“共產黨人認為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是可鄙的事情。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毛澤東主席談到他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體會時曾說過,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條,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還說過,把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提取成一個詞:階級斗爭。這都是講的馬克思主義的樸實性。被譽為工人階級圣經的馬克思的《資本論》,聶紺弩曾在監獄中對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讀過,聽者說,不用解釋就能懂,很好懂。
這是問題的一方面,還有另一方面。這并不代表不需要對于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入的學習,特別是對擔負著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大黨來說。就拿毛澤東和鄧小平做比較就可以看出,在戰略謀劃上存在的巨大差距,而差距的來源其實很清楚,就在于是否真正地“弄通馬克思列寧主義”。
鄧小平從來沒有避諱過他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不多,他說是以《共產主義ABC》、《共產黨宣言》等幾本部頭不大的書中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信仰的確定和在實踐中不背離信仰是存在差別的。
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脫離實際的學習,其后果就是教條主義對待中國的事情,在大革命時期一直到延安時期,黨內出現的就是這種方式。經過延安整風,教條主義地對待中國革命的形而上學方式在黨內基本上失去了市場。
其另外一個極端就是修正主義。新中國時期,毛澤東主席一再強調“當前最大的危險”就是修正主義。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修正主義泛濫,國內也有反映;實際上,從教條主義被打倒之時起,修正主義的思潮在黨內就開始出現了,只是毛澤東主席在世時,修正主義者無法在黨內形成一種主導性力量。
“后三十年”從開端就提出了反“左”的要求,以這個名義要求不能對毛澤東思想采取教條主義的態度,越走越遠。越到后來,修正主義的表現越多,只要我們稍加檢視,不難發現那些表現比比皆是。背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追求技術層面上的理論創新之名,行資本主義之實。由此而來的爭論,在消解著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資本主義抽象化策略,從文字上作文章,以人類之名、世界之名、普遍之名……做著掏空馬克思主義的工作。
有人也許會說,把馬克思主義詞句放在嘴上不一定代表實行的是馬克思主義,不說馬克思主義詞句并不等于就是搞修正主義,一般地說是這樣的。如果是一位堅持不引用任何的話語來說事,而是用自己的語言風格來說事,同時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能夠很好指導實踐的,那當然是值得贊揚的。
我們放到具體的情況下來說,如果一位黨的高級干部,十分熱衷于引用古代經典和非經典句子,熱衷于引用西方歷史上的、仍健在的人士的話語,而只字不言馬克思主義的話語,該如何去解釋呢?與教條主義者相比較,這種人很難解釋——教條主義者至少自己認為自己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他們的錯誤是在機械地搬用馬克思主義詞句,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損失和破壞。而這種人雖然有著共產黨領導人的頭銜,卻拒絕進行社會主義的實踐,把他們的言論與推行的政策放在一起看,就更難解釋所以如此的原因。——雅科夫列夫?這可能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