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政府的彩頭,百姓的冤頭
袁子林
2011年10月,央行統計顯示,我國外匯儲備達3.2萬億美元,占全球外儲總額近三分之一。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大成就,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有利于中國政府對內增強宏觀調控能力,對外增強平衡國際貿易的能力,也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當前,歐美一些國家債務纏身,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緊盯這些外匯儲備,并別有用心地熱捧中國,希望中國成為他們的救世主。
近期,巨額外匯儲備也引起了國人的爭議,比如,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是誰的,外匯儲備能不能分給民眾使用等等,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爭議讓我們明白了一些真相,首先,外匯儲備是人民群眾辛勤勞動換來的,是他們托起了中國制造,讓這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出口換來外匯,這一點恐怕誰也否定不了。其次,外匯儲備是央行用發票子的方式買來的,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央行相應的要負債22.6萬億人民幣,而且國內老百姓還須承擔因多發票子引起的通脹風險,生活質量也可能因此而下降。再次,外匯儲備雖然是老百姓創造的,但創造者不能成為分享者,因為,如果把這些外匯儲備分給百姓,等于在國內再次加劇通脹,百姓的生活不是受益而是受損。因此,巨額外匯儲備既不能分給百姓,也不能存在銀行,只能用來投資,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來購買歐美國家的國債。這樣一來,通過借錢給一些發達國家,促進他們的消費,拉動中國的出口,GDP增加了,政府的政績也有了。可那些國家的人均收入是我們的十倍,這就是典型的以貧養富?! ?/p>
此外,這些超發的貨幣,在國內市場轉來轉去,讓一部分人得到尋租的機會,他們通過權力結合資本,炒房地產、炒黃金白銀、炒農產品、炒藝術品和奢侈品,以中獲取高額利潤,滋生了一批又一批新權貴。不僅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分化,也助長了民眾的仇富心理,激化了社會矛盾。其實,一些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并不比中國少,只是他們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分散在民間,藏匯于民罷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