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學管樂團發展調查報告
北京市八一中學管樂團成立于 1987年8月1日 ,被北京市政府和教委領導命名為北京市中學生金帆管樂一團。
北 京 市 育 才 學 校 管樂團成立于1994年,被北京市政府和教委領導命名為北京市中學生金帆管樂二團。
隨后,北京市像雨后春筍似的涌現出近百只中小學管樂團,在北京的中小學掀起了學習管樂的浪潮。
僅由北京市教委任命合格的金帆中學管樂團就有二十幾只,小學銀帆管樂團十幾只。
1995年北京育才學校管樂團聘請我當單簧管和薩克斯老師至今也有17個年頭了。于此同時,我還在北京實驗小學,北京太平街小學,北京大興小學教授單簧管和薩克斯。并且還擔當了北京群英學校,北京昌平三街小學管樂團的指揮。
通過17年的教學和組織經驗,感覺收獲良多,問題多多。總結以下幾點:教學組織的問題,教學理念的問題,教學方法的問題,業余考級的問題。
一、 教學組織的問題
從北京市中小學成立管樂團開始完全是自發的,為何北京市八一中學是第一個成立管樂團的學校呢?就是因為北京市八一中學的學生大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子弟。
當這股學習管樂團的風刮起來以后,各個學校開始效仿。一般是各個學校具有超強組織才能的音樂教師發起的,他們聘請在北京的各大樂團的 管樂 老師來校兼職任教,除了每個禮拜對各個聲部集體訓練以外,還會鼓勵甚至硬性規定學生去老師家上樂器小課,這種在本學校范圍內組織樂隊的方法,應該說是行之有效,而我們看到的最終結果也是這樣的,北京市教委掛牌任命的北京市金帆管樂團,從一團到二十幾團,無一不是這種方法訓練出來的。
同時,在學習樂器的浪潮中,伴隨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1.教師的工資
2.購買樂器的費用以及樂譜和相關費用
3.考級的費用
在這種巨大的利益面前,就涌現了出了這樣人和事,他們成立藝術培訓公司,去找北京市在組織管樂團方面能力很弱的中小學,尤其是小學。公司與校方達成協議,由校方負責組織生源,公司負責購買樂器和招募管樂團的教師。為此,公司可以掙到樂器的錢,還有從學生中收到的學費,再發給任課教師的任課費時從中牟利。像北京的“敦善藝術培訓中心”,發展到現在的敦善(中國)文化藝術集團,在這17年左右的時間里,資產已經發展到上億元。
而他們公司的組織做法之一就是克扣老師的任課費,這樣結果就是北京所有優秀的管樂團的教師沒有一個愿意與他們公司合作,他們公司只能組織沒有教學經驗的人員進行教學,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們組織培養的管樂團沒有一個是合格的。
因為這樣的結果,敦善(中國)文化藝術集團在北京的中小學已經沒有了市場,但他們把發展的目標轉移到了全國各地,據說有17個省市和地區,其中就包括了重慶市。
而目前在北京市填補敦善(中國)文化藝術集團遺留下的空白的是,北京周慧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他們的做法與敦善(中國)文化藝術集團的做法如出一轍,原因就是周慧本人就是從敦善(中國)文化藝術集團脫離出來的。他們的經驗范圍目前只能在北京的郊區縣的小學中學。
二、教學理念的問題
談到教學理念的問題,學校方面,尤其是小學的校長一味追求比賽和演奏出樂曲來,而這就是所謂的要有業績。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再加上“敦善”式的教學方法,這樣的學校培養出的基本能夠達到進入金帆團要求水平的學生可以說沒有一個。使得大量的具有音樂才能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造成了巨大的社會人才浪費和經濟浪費。使得具有良知的專業教師痛心疾首而無可奈何。
三、教學方法的問題
談到教學方法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有兩種
1. 按部就班,就像我們教小孩學習認字、寫字一樣,先學“點”“橫”“豎”“撇”
“納”然后再組詞,造句,寫小作文,小文章。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逐漸就可以識譜,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一首樂曲。而這種教學方法都是一對一的教授,基本排除一個教師對若干學生同時的教學方法。
2. 根據家長和學校的要求,直接教授學生某一首樂曲,然后考級。這樣教授出來的學生基本上是只會演奏學習過的樂曲,其它樂曲不可能獨立演奏。這種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方法,同樣毀掉了很多孩子。
3. 具體的教學問題,以單簧管為例:在中國的單簧管教育體系中,一直延續用著俄羅斯偉大的單簧管教育家謝.羅查諾夫的教材。
在教材的第7頁前言中教學注意事項里他這樣寫道:“8---9歲時,就可以開始學習吹奏單簧管,從開始學,到13歲這一段時期內,必須適當地從小單簧管(D或降E調)或用C調單簧管教起。這樣年紀的學生不適宜用降B調單簧管,因為他們的手指不夠長,很難按嚴音孔(特別是無名指);樂器過重,必須用很大力氣才能吹出音來,致使右手拇指感到劇烈疼痛,所有這些都會妨礙學生的正常發展,常常因此使學生失掉學生興趣甚至中斷學習。”
現在北京學校以及私人授課的教師可以說99%沒有按照上述原則教學,對小學生全部是采用降B調單簧管來授課,舉個例子:現在的教學就像讓小孩騎大人的28自行車,這怎么可能讓小孩子駕馭降B調的單簧管呢?至此耽誤了大量的具有音樂才能的學生。
造成這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可以分以下幾類:
具有高超演奏水平的演奏家,并且會教課。
具有高超演奏水平的演奏家,不會教課。
具有比高超水平差一些的演奏家,會教課。
具有比高超水平差一些的演奏家,不會教課。
具有一般水平的演奏家,會教課。
具有一般水平的演奏家,不會教課。
具有很差水平的演奏家,更不會教課。
由此看出,規范統一業余藝術教學市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它關系著我們民族在藝術教育方面的未來,這是個大的問題,應該給予特別的重視。
然而,像北京市這樣的多頭管理是很難進行以上規范的,比如:北京市藝術系統,文化部藝術系統,廣播電視藝術系統,軍隊各大軍區各大兵種的藝術系統。
而在國內的其它某一個地區或城市基本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雖然這樣的地區和城市,藝術教育資源不如北京,但它可以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形成梯次逐級培養,而不是像北京市這樣的小學、中學就管自己這一塊能演奏幾首樂曲就可以了,至于學生今后能不能繼續發展小學、中學不會考慮的。我們小學、中學要的就是出所謂的成績,校長要的就是所謂的教育政績。
在這一點上我們與日本中小學業余藝術教育方面相差的太多了,我親眼見過、聽過日本的小學生管樂團的演出,他們的演奏水平之高真是令人贊嘆不已。 我還親眼見過、聽過香港的中小學聯合女子管樂團的演出,其水平不亞于日本的教育水平。從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的教育理念,是真正為了培養合格的下一代。他們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是循序漸進的,小學期間就是學習各種樂器的基層,到了中學階段才慢慢看出教育水平的成果。
日本有的學校甚至可以做到每一個班就是一個管樂團,他們的鈴木教學法就是統一了教學的方法,使之教育規范化可以大面積的有效推廣到所有的基層學校。不僅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帶來了看不見的,無形的,無法預測的巨大社會效益。
四、業余考級的問題
1. 中央音樂學院業余考級,中央音樂學院對業余考級的評定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學習樂器的同時,要求學生必需學習音樂基層的試唱練耳的課程,學習16節課時并且考試,考試合格者發給《音樂基層一級證書》。沒有此證書,任何會演奏樂器的人都不能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業余考級。
2. 中國音樂學院業余藝術考級
3. 中國音樂家協會業余藝術考級
這兩家的考級,基本上是要求非常不嚴格,有的還可以買賣考級證書。有這兩家證書的學生去考北京的金帆團時,基本都會遭到拒絕。而很多的金帆團考試時主要是聽學生的演奏水平如何,證書只能作為參考了。
以上是對北京市中小學管樂團盡20年的發展的初步總結
為此,我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城市,把當地的最高音樂表演團體和最高的音樂藝術教育系統結合起來,再與當地的教育系統組成聯合的工作機構,統籌規劃,統一調配,統一教學方法進行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業余音樂藝術的培養培訓工作。
劉建民
2011年8月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