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發酵:A股的每一個凸出部位都是“膿包”
A股似乎還活著,其實它早已經死了!
是否還記得前面的博文提示“機構死了,尚福林死了,A股死了的時候,你還活著”這句話,這預言現在已成了咒語,機構已死,A股已死,唯一遺憾的是尚福林是“走了”,且走的不遠!這又為A股留下一個新的“隱患”!
我與尚福林無冤無仇,但必須承認,是尚福林將A股帶入了“死胡同”,他在位的十年,培育了A股“圈錢、造假、市盈率虛高、好大喜功”的“股市文化”,忽視了最基本的制度建設,致使A股的每一個凸出部位都是“膿包”,“膿包”的肆意蔓延,已擊潰了A股的命根!20幾萬億的總市值,滬市每日的成交量只有300多億,且成日漸萎縮之勢。所有的“膿包”都顯而易見,可為什么沒有人愿意來擠破“膿包”,根源在“官本位”發酵!郭樹清上任少了幾把火,意欲“正本清源”,可“官本位”將再次把郭樹清拖入泥沼,即使郭樹清是“朱镕基”式的好官也無力抗拒“官本位”的重壓,更何況證監會主席不是國務院總理,99口棺材能送得出去嗎?
“官本位”已滲透到A股的血液和每一個細胞,證監會主席的“無作為”和“亂作為”便變得“有情可原”了!
所有上市公司都是“官家”的私人財產,這結論也許有人認為過于武斷,但我們必須清楚至少可以輕易地轉化為私人財產!大家都知道國有企業都是“官家”的,實際上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也是“官家”的,因為所有民營企業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一群“市長、書記、省、部長”直接或間接入股,不然你一家民營企業能拿到“上市指標”嗎?這就容易理解為什么八菱科技、綠大地等公司的“好戲”了,年關了,地方財政為什么要拿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資金去保住“ST”烏龜殼?不是有審計、會計、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嗎?很遺憾,他們也是“官家”的,沒幾個“官人”入股,他們只有“關門閉戶”的份。
“官本位”發酵逼迫A股監管和營運“兩張皮”。股市曾被視為“市場經濟”的象征,但A股卻按市場規律監管和營運,新股發行審批制最能說明問題。上什么、價格地位等應該是市場來決定,但現在是證監會說了算,這是證監會最實惠、最過硬的“權力”,放棄了審批權,證監會只留下“為人民服務”的份,郭樹清會放棄嗎?
不用去追尋答案!既然不按照市場規律運行,證監會就應該有紀委、檢察、審計、銀監等組成一個監管“綜合體”,正是因為紀委、檢察、審計、銀監等監管“缺位”導致上市公司“無法無天”,這只能理解為為了“官家”利用股市平臺“掠奪國民財富”提供合法性,故意留出的“監管空白”。這就造成了昨天“股市不如賭場”,今天股市不如“妓”!
制度設計也以“官本位”為最高原則,交易制度最能說明“官本位”的“嗜血性”。股指期貨可以T+0交易,可股票卻是T+1,這游戲規則對等嗎?說白了就是“關門打狗”!這其中保護了誰的利益?我寧愿相信郭樹清的“窮人不要炒股”是善意的提醒。
結論:若沒有“官資源”請遠離A股,因為你沒有發酵的“資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