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個哲學問題的看法
“shenlan2345“網友在《對‘主客觀同于內外因“質疑的回復(三)》一文后回復龍石網友跟帖說:“內因與外因,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如雞蛋,在沒有孵化為小雞之前,其內因胚胎是存在的;孵化小雞的外因,如溫度假設是25度。即使沒有雞蛋的胚胎,也是可以單獨存在的。
物質與精神,誰決定誰的問題,也是辨證的,及相互轉化的。從整體上看,人的精神,是人的大腦對物質的反應,因此是物質決定精神;而從具體上看,有句名言說:“當一個人由一種觀念代替一種觀念的時候,人就會由一種行為代替一種行為。”在這里看出,物質即人的行動,是由他的頭腦中的觀念決定的,因此在 這種條件下物質,就被精神決定了。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有思想,思想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指導人的行動的。人的行為的特點就是想好了再干。當一個問題沒有考慮成熟之前,只有神經正常,是不會貿然行動的。其實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指的就是在具體問題上對物質的決定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那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提法是多么背理。人的行為特點是:事前論證,事后驗證。人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有一個周密的思考階段。蓋樓,首先必須有一張圖紙,打仗之前,必須有一個完善的作戰計劃,醫生給人看病,事前一定要有一個醫療方案。也就是說,在蓋樓之前,在建筑工程師的腦子里,樓已經蓋起來了,打仗,之前,在軍事指揮員的頭腦中,這場仗已經打勝了。看病,在之前,在大夫的腦子里,病就已經看好了。在這一階段,人的行動之前,實踐是沒法去檢驗的。人們能做的只能是根據一些公式,原理,最少也得有經驗,進行論證。
由此可見,檢驗真理的標準,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一個理論標準,一個實踐標準;一個事前標準,一個事后標準。它們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指導著我們的行動。而實踐標準只是一個事后標準。”
這里“shenlan2345”網友講了三個問題,一是內外因單獨存在問題,二是物質與精神問題,三是真理檢驗標準問題。我也談談對這三個問題的看法。
一、 關于內外因單獨存在問題。
嚴格的說,內與外是不能單獨存在的,也就是不可分的,沒有內,怎么會有外?反之亦然。對“雞蛋”而言,其之外的一切方面,都是它的外因,不只是“合適的溫度”是它的外因。反之對于溫度這個事物來說,其之外的一切都是它外因,溫度究竟多少,應該多少度,是其所處的外因決定的。只是你所說的,雞蛋沒有了——消失了,攝氏25溫度依然存在。反之攝氏25 度的溫度沒有了——消失了,雞蛋依然存在。這就是你所說的你說的內外因單獨存在問題。但這是有條件的獨立存在,而絕對不是無條件的獨立存在。
所謂的有條件的存在,是說雞蛋不處在攝氏25度溫度的條件下,也必然處在別的溫度下,這時的攝氏25度溫度可以獨立存在。也就是攝氏25度溫度不施加在雞蛋上,攝氏25度溫度依然實實在在的存在。但攝氏25度溫度的存在,也必然是有條件,是一定環境、條件決定溫度是否達到攝氏25度。同時雞蛋的存在,也是有條件的,沒有母雞這個條件存在,怎么會有雞蛋產生?所謂的絕對不是無條件的獨立存在,是指不處在這個條件下,就一定處在那個條件下,事物內因不處在任何條件下,是不可能的,是不存在的。
二、 物質與精神問題。
物質決定精神,是基礎,精神決定物質是基礎上的東西,是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但是這種反作用,是暫時的,不是長遠的、永久的。長遠的、永久的、根本的是物質。比如火車的根本動力是燃料——物質,決定火車的行進;但是當火車形成慣性后,即使暫時停止燃料供應,火車依然會前進一段路程——這就是反作用。但是這種反作用不會長久,根本上火車的動力,還是燃料。這就是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
三、 真理檢驗標準問題。
“一個理論標準,一個實踐標準”,實際也是一個主觀標準,一個客觀標準。理論標準就是主觀標準;實踐標準就是客觀標準。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怎么來的?是天生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從實踐中來的,是從人接觸客觀中得來的,一句話是從實踐中——客觀中來的。
這個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的目的為了什么?為了解決客觀存在問題,如果不是為了解決客觀存在問題,其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還有意義嗎?既然是為了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不通過實踐——客觀檢驗,能證明絕對是正確的嗎?要證明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是否正確,唯一的辦法,難道不是必須通過實踐——客觀檢驗嗎?所以,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是為實踐標準——客觀標準服務的,理論標準或主觀標準必須通過實踐標準——客觀標檢驗,才能真正證明理論標準或主觀是否正確,也就是理論真理——主觀真理,必須服從實踐真理——客觀真理,主觀真理,必須變成客觀真理。通過實踐——客觀檢驗,來不斷完善主觀標準。
當然,這里必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極其片面的看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實踐失敗了,本來應該全面的分析失敗的原因,是具體方法原因,還是條件不具備,還是根本的、方向性問題。如果是具體方法或條件不具備,卻認為是根本的、方向性問題,這不是大錯特錯了嗎?如果因為一個人吃飯噎死、一個人被汽車撞死、飛機從天上掉下來,就否定吃飯、不準造汽車、飛機,這不是大錯特錯了嗎?
毛主席的文革是失敗了,但是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對問題分析上的根本錯誤,還是具體方法有問題?說是錯誤認識、錯誤發動。這是事實嗎?近三十多年來充分證明,絕對不是錯誤認識!由于文革是新生事物,是人類社會亙古未有的史無前例的新鮮事物。誰人不知,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必然要經過艱難曲折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經過實踐——失敗——再實踐——再失敗——最后取得成功,然后不斷發展、壯大。但是精英將本來是具體方法問題,是事物成長不可避免的事情,卻認為是錯誤認識,徹底否定!這不是明顯的、別有用心的、極其片面的看問題嗎?這不是否定吃飯、不準造汽車、飛機嗎?
其二是否定理論指導作用,也即否定主觀真理的作用,這就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對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這種人只看實踐結果,不管理論的指導作用。成功了就是正確,失敗了,就是錯誤。在沒有實踐時,誰也不知道是否成功或者失敗。也就是在沒有實踐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究竟將要發生什么,誰也不知道,也無法預測,也就是不可知論。他們根本不講,主觀理論是從實踐——客觀中得來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這對于指導以后的工作等是極有幫助的,在沒有經過實踐——客觀檢驗之前,我們只能用這個主觀理論——主觀真理檢驗,這是我們制定路線、方針、計劃的依據。他們否定這些,只承認實踐——客觀真理,否認主觀真理。只承認物質決定精神、客觀決定主觀,而不承認精神對物質、主觀對客觀具有反作用。主觀真理屬于什么?不是屬于主觀嗎?這樣的觀點,不是機械唯物主義嗎?
總之,不能因為片面的、機械唯物主義(這也是片面看問題)的看問題,就否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正確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