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說事
元宵節如何產生的呢?
有資料介紹: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古代文人寫元宵情景的詩詞很多。讀了一些,突然發現,名揚全世界的寶馬這個名字,竟然在古代文人詩詞中多次出現。
宋代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詞中有一句: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宋代姜白石詩曰: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清代董舜民的《元夜踏燈》開頭就寫到: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而清代著名詞人李清照的《永遇樂》也有一句: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當時給寶馬車取名的老師是誰?是不是很熟悉古典詩詞?會不會從古詩詞中得到了靈感,取了這極品車名,帶來財源滾滾。
搜索元宵,看到一篇感人文章,寫的是當初延安軍民迎來抗戰勝利后的第一個元宵佳節的情景。那是1946年正月十五的中午,毛澤東和延安縣川口區六鄉的秧歌隊一起鬧元宵。
這支秧歌隊伍,以“人民救星”的大紅匾開道,人們吹的吹、打的打、敲的敲、扭的扭,好不熱鬧。質樸、熱烈的秧歌把毛澤東吸引住了。他也加入到秧歌隊伍中,扭起了大秧歌。毛澤東交誼舞跳得不怎么好,扭大秧歌也與眾不同。可群眾并不關心他的舞姿,他們早已被領袖與人民親密無間、領袖與百姓同樂的情景深深感動了。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搜到一篇有關洪博培的文章。作者寫道:
“我就看著手里的行程表納悶兩天:共和黨以政治右傾、傳統而保守著稱,其政治新星怎么有興趣參訪連中國很多激進人士都不屑一顧的橘子洲頭?因為這里矗立著巨大的毛澤東塑像,還有知名的革命詩詞《沁園春-長沙》,提起這里必然充滿‘紅色記憶’。當然,我相信政治家是不以平常心度量歷史與是非的,由于各種因素,我未及當面向洪博培打問究竟以及他對毛澤東的態度,也未能和他討論毛澤東的名作《沁園春-長沙》。也許是他熟悉中國文化,期待著這位改天換地的新中國締造者能給他某種啟發或好運,因為毛澤東在中國成功絕非偶然,而了解中國也必然從深入研讀毛澤東開始”。
洪大人(視頻新聞介紹此人想搞亂中國,去年上半年在所謂顏色革命現場被網友活捉)竟然也來看看毛澤東,真搞不懂那幾個黃皮膚的激進專家學者,還使勁幫助敵人丑化謾罵毛澤東呢?真的是骨子里就有漢奸基因嗎,是腦后長有反骨嗎。希望有人對此加以研究。
節日之際,還是學辛棄疾填一首《青玉案·元宵》吧:
張燈結彩鬧元宵,湯圓甜,酒味香。各路巨龍舞吉祥。游園人海,彩旗八方,老少都張狂。搶眼公共自行車,滿城奔跑二萬輛。移駕回返蝸牛爬,半空聲聲,禮炮發癲,彩光團團降。
QQ:185213599于2012年2月6日元宵節,修改于2月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