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開放前后主要指標發展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1952年679億元 1978年3649億元 2008年30萬億元
糧 食 總產量 1952年1.63億噸 1978年3.04億噸 2008年5.285億噸
鋼 總產量 1952年135萬噸 1978年3178萬噸 2008年5億噸
公路總里程 1949年8萬公里 1978年90萬公里 2008年373萬公里
在這里1978年是分水嶺.1978年之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階段.1978年之后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
二. 改革開放前后發展速度對比
糧食產量1952年到1978年26年間增長1.8倍. 年平均增長率2.4%
1978年到2008年30年間增長1.73倍.年平均增長率1.85%
鋼總產量1952年到1978年27年間增長23.5倍.年平均增長率12.9%
1978年到2008年30年間增長15.7倍.年平均增長率9.6%
公路里程1949年到1978年29年間增長11倍.年平均增長率8.7%
1978年到2008年30年間增長4倍. 年平均增長率4.85%
經過計算比對我們看出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發展速度遠遠高于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改革開放前后發展速度給我國經濟建設帶來的影響
1.如果我國沒有改革開放.糧食產量按年平均增長率2.4%增長.2008年糧食總產量達6.2億噸.是改革開放后同期糧食總產量1.17倍。
如果我國沒有改革開放.鋼產量按年平均增長率12.9%增長.2008年鋼總產量達12億噸.是改革開放后同期鋼總產量2.4倍。
如果我國沒有改革開放.公路里程按年平均增長率8.7%增長.2008年公路里程達1099萬公里.是改革開放后同期公路總里程2.94倍。
2.如果我國建國初改革開放.糧食產量按年平均增長率1.85%增長.1978年糧食總產量只有2.64億噸.相當于改革開放前同期86.6%。2008年糧食總產量只有4.57億噸.相當于改革開放后同期糧食總產量的86.5 %
如果我國建國初改革開放.鋼產量按年平均增長率9.6%增長.1978年鋼產量只有0.1463億噸..相當于改革開放前同期46%.2008年只有2.2894億噸.。相當于改革開放后同期鋼產量的45.7%。
如果我國建國初改革開放.公路里程按年平均增長率4.85%增長.1978年公路里程只有31.59萬公里.相當于相當于改革開放前同期35.1%.2008年只有130.8萬公里.相當于改革開放后同期的35%
通過以上的數據運算.我們看到經濟私有化市場化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損失:30年竟延誤公路建設達726萬公里.2008年一年就少生產糧食近1億噸。鋼7億噸.如按30年計算損失達多少?
國家建設進程的延誤:改革開放后的2008年糧食產量只是改革開放前發展速度2001年水平.鋼產量只是改革開放前發展速度2001年水平。公路里程只是改革開放前發展速度1995年水平.分別停頓了7年、7年、13年.
鐵的事實表明改革開放.經濟市場化私有化折斷了我國迅速向富國.強國騰飛的翅膀.但值得欣慰的是毛澤東時代的偉大成就使我國免于陷入絕對貧困國家之列.
雖然2008年我國國民經濟總產值達30萬億之巨.足以誘人.足以炫目。但撥開迷霧想一想.如果去掉物價上漲指數再減去私企.外企所占份額.這國民經濟總產巨資實際還剩余多少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