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塑芹
湘水浩蕩,大地蒼茫;主席生日,震奮環宇!
2011 年 12 月 26 日,獲悉今天在長沙湖南大學東方紅廣場舉辦紀念毛主席誕生 118 周年活動消息的紅色網友,不單湖南籍的同志從各個市縣的農村、城鎮的不同單位、集體,廠礦、學較、兵營紛紛趕到活動現場,有些老同志因怕耽誤與錯過活動時間,凌晨四點鐘就已等候在東方紅廣場!是專程從寧鄉連夜趕來的。還有從外省如廣東、江西、陜西等趕來的。陜西延安的紅色網友還在活動現場慷慨激昂地二人合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感動了全場觀眾!觀眾們報之以熱烈的掌聲、喝彩聲與不計其數的拍攝特寫鏡頭留下光輝的形象與珍貴的畫面!
上午 8 點多鐘,在活動舉辦之前,自稱湖南大學的人士,堅決否定了本次活動的組織者與警察達成的口頭協議,阻止在湖南大學東方紅廣場舉行紀念毛主席誕生 118 周年活動!態度惡劣,氣勢囂張!這一破壞行為,嚴重傷害了部分早已等候在廣場上的紅色網友的感情!然而,不管大家怎么讓步,對方仍然橫加干涉。黃塑芹舉起相機拍照,記錄這位反毛分子的丑惡形象,他發現之后上前搶奪黃塑芹相機,廣場之上一片混亂!在反毛分子與黃塑芹發生肢體沖突之時,現場警察沒有勸阻。紅色網友越來越多,有的呼喊口號“毛澤東思想萬歲!”“反對暴力!”,有的阻攔反毛分子搶奪黃塑芹相機!反毛分子越猖狂,紅色網友越團結,群情激奮,和他們做堅決斗爭!沒有退縮,沒有退讓!
這一拔反毛分子打退了,另一拔反毛勢力又瘋狂圍攻!不管是女同志、老同志,還是青壯年同志,隨著趕來參與活動的同志人數不斷增多,反抗制止我們舉辦紀念活動的呼聲地動山搖!“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口號凝結而成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團結的力量!這就是正義的力量!這就是人民的力量!這種偉大力量一旦爆發出來,便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到了預定的紀念活動開場時間,在全體同志奮力反抗之下,按時開始了紀念活動!當《東方紅》深情而豪邁的歌聲伴以全體激情唱響之時,湖南大學師生們從各個不同方向匯集廣場!反毛極端分子無法制止我們了。當湖南大學一些老師也站出來反對反毛分子時;當其他大學老師指著反毛分子說:“把你們校長請來,砍掉我腦殼也要支持他們在這里舉辦紀念活動!”之時;當我們連接成人墻,里三層外三層橫阻在反毛分子面前時,我們的人墻和鋼鐵長城一樣,把反毛勢力打退!打?。〗Y果我們否定了口頭協議,完全按照我們的原有方式更加充滿激情地歌唱毛主席!斗志昂揚地進行我們隆重的紀念活動!先后達 5 次之多的破壞與攻擊,與反破壞反攻擊的戰斗中,我們終于取得最后的勝利!
“紅軍精神永不褪色!”
“只有毛澤東思想才能救中國!”
“毛澤東思想萬歲!”
這種發自內心深處,結合當前喪權辱國民不堪命的殘酷社會現實,飽含對毛主席的深情,化著泣血的歌聲和口號聲,劃破這沉沉隆冬的長天,把對漢奸賣國賊的聲討與與之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傳播到全國各地區!全世界每一個地方!
在這經歷過艱苦斗爭得來的活動空間,全體同志表現得非常出色!因而涌向活動現場的觀眾人數遠遠超過在韶山毛主席銅像廣場的人數!聞訊趕來的各種媒體記者也越來越多!
老同志中國校園風采(網名,紅歌匯負責人)做了現場發言,網名叫風的老同志個人出資向主席塑像敬獻了花籃,并與反毛分子進行堅決斗爭!有的觀眾被活動現場感動因而詩興大發的詩人當即賦詩吟誦!這一舉動感染了觀眾上前激情朗誦毛主席《沁園春 . 長沙》。某湖大教授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從家里搬來一盆花敬獻給毛主席塑像前!千里迢迢從延安趕來的網友慷慨高歌!當今年 8 月份 5 壯士砸了黑龍江哈爾濱市方正縣 ‘ 日本開拓團之碑 ’ 的砸碑英雄其中三位來到活動現場時,立即在湖南大學東方紅廣場掀起一股“打倒漢奸!”的旋風!把紀念活動推向高潮!
中國人上至國家最高領導人下至工農兵學商普通老百姓 , 都是中國最偉大的圣人毛澤東這位上帝從舊社會三座大山解放出來的人,都受到大救星毛主席的恩惠。今天我們真正的上帝、我們的偉大圣人誕生 118 周年,我們紀念他!紀念他就是為了拯救!拯救中華民族不能被當前漢奸賣國賊和他們的洋主子肢解!拯救 13 億炎黃子孫不能被轉基因食品、生化毒品、美帝及西強的侵略戰爭以及外來毒害國人心靈的垃圾文化屠戮與消滅!我們 深切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喚醒以被腐蝕了 30 多年的廣大人民群眾,認清形勢,團結起來,在國家面臨嚴重危機之民族生死存亡關鍵時期,以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做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指導思想!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堅定信念,堅定立場,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慨,迎接一切難以想象的挑戰!一定爭取毛主席指導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回歸!打倒漢奸!消滅人壓迫人、人剝削人、人吃人的私有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次活動的戰斗精神,團結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盡管我們的斗爭才剛剛邁開第一步!
2011 年12月26日
湖南毛澤東思想研究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