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結束錯誤路線的領導?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黨內斗爭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以前講黨內“路線斗爭”,后來認為這樣講不準確,原則上不再用“路線斗爭”的提法。無論“路線斗爭”這一概念是否使用,黨內“路線斗爭”還是存在的。黨內斗爭是復雜的,按其性質來講,有的是是非斗爭,有的是權力斗爭,有的是路線斗爭,有的是各種斗爭交織在一起。
在黨內歷次斗爭中,與陳獨秀、王明、劉少奇、華國鋒、趙紫陽的斗爭屬于路線斗爭,這是因為他們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有錯誤的思想路線;與羅章龍、張國燾、高饒、彭德懷、林彪、四人幫的斗爭屬于權力斗爭,這是因為他們為了爭奪權力,從事分裂黨的活動;與李立三、瞿秋白、胡耀邦的斗爭屬于是非斗爭,主要是工作方法上的斗爭。
可以看出,黨內斗爭有幾大特點:
1、斗爭的方式。路線斗爭一般都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進行解決,權力斗爭一般都是采取你死我活的方式進行解決,是非斗爭一般都是采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進行解決。
2、斗爭的時間。路線斗爭是溫和的,經歷的時間較長;權力斗爭是激烈的,經歷的時間較短;是非斗爭是溫和的,經歷的時間較短。
3、造成的損失。路線斗爭經歷的時間長,給革命事業帶來的損失非常嚴重;權力斗爭經歷的時間短,給革命事業帶來的損失較小;是非斗爭經歷的時間短,給革命事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對于歷次黨內斗爭,都是由勝利者作出結論。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與張國燾的斗爭,既是路線斗爭,又是權力斗爭;與華國鋒的斗爭,既是路線斗爭,又是是非斗爭。
基于以上粗略的分析,可以預見,黨內必然發生一次改革成敗的路線斗爭,以便結束資本主義私有化的改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