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李銳的反毛言論按在陳云頭上?
---揭露關于陳云的“四有”謠言
一下內容摘自一個位網友的考證,不是本人制造,請網友諒解本人沒有注明出處及作者,因為復制的疏忽。
最近,由于工作很忙,無暇顧及網絡風云,但是一篇顛倒黑白、離間檔z央高層關系、造謠陳云評價毛澤東“四有”的帖子在網上沉滓泛起。
大家看看他們的謠言荒唐到什么程度,就明白了他們是多么的可恥、可悲、可憐、可笑了。就是這樣,竟然也有人覺得都是真的,真不知是他們的智商低還是他們就是真實的漢奸。
原帖題目:陳云評價毛澤東,“建國有功,治國無能”。
看完他們所捏造的陳云對毛主席的上述評價,我第一印象就感覺到這肯定又是造謠,但看到跟帖中竟有很多人相信這句話就是真的。反毛者興奮的象發現了新大陸,擁毛者竟也紛紛譴責陳云沒有實事求是。這不是正中了反毛者的下懷了嗎?他們正巴不得讓大家對共產黨的核心領導人物都恨之入骨呢。
陳云真的這樣評價毛主席了嗎?筆者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求證工作。在林蘊暉所寫的《陳云對〈歷史決議〉的貢獻》中,陳云對毛主席的評價寫的非常詳細,摘文如下: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使黨和毛澤東的威信受到了巨大傷害。在撥亂反正的同時,引導人們正確對待歷史,正確評價革命領袖的歷史功過,無論在黨內、還是黨外都是一項必須面對又十分嚴肅的任務。因為,一方面,“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大量冤假錯案亟待平反,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左”的錯誤有待糾正;另一方面,在否定“文化大革命”錯誤的同時,也出現了否定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的傾向。陳云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對此十分重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后不久,陳云對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如何分析認識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有過多次講話,指出要歷史地、全面地、辯證地評價革命領袖的功過、得失。他在 1979年1月4日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講話中就曾強調指出:
我們黨從一九二一年成立至今快五十八年了。是毛澤東領導我們取得了偉大勝利。鄧小平對毛澤東的功績概括得很清楚,他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我們黨很可能還在黑暗中苦斗。”民主革命勝利后(建國后),“(毛主席)恢復經濟和社會主義改造都很成功”,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也有缺點、錯誤。要求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是不可能的,是空想。
1979年3月6日 ,在會見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時,陳云專門談到關于對毛澤東的評價問題,他特別指出,要把這個問題提高到中國和世界問題的高度來加以認識。陳云說:
“文化大革命”不能說毛澤東沒有一點責任,但我們對毛澤東的評價不會像赫魯曉夫對斯大林那樣。在這個問題上,要平心氣和,要掌握分寸,慎重考慮,不能感情用事。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
1981年3月24日 ,鄧小平到中N海看望陳云。陳云在同鄧小平談話中,對《歷史決議》稿提出兩點意見:
(一)要專門加一篇話,講講解放前黨的歷史,寫黨的六十年。這樣寫,毛澤東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更全面,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據。
(二)建議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學習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在延安時,毛澤東親自對我講過三次要學哲學,我把毛澤東的著作認真讀了一遍,受益很大。現在我們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學,很需要從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要選編一些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如《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論聯合政府》等;還要選一些馬恩列斯的著作。也要學點歷史。青年人不知道我們的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鄧小平對陳云的建議非常重視。 3月26日 ,鄧小平向鄧力群轉告了陳云的意見。鄧說:“這些意見很好,請轉告起草小組,并報告胡耀邦。”
陳云講,決議要確定毛澤東同志、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在寫法上要使大家能夠從這個決議上看得清楚,就需要寫一下黨成立以來六十年中間毛主席的貢獻、毛澤東思想的貢獻。所以他建議增加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的回顧,把毛主席在六十年中間重要關頭的作用寫清楚,那么說毛主席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毛澤東思想指引我們取得了勝利,就更能說服人了。
具體講到了建國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他說,毛澤東同志的威望,是通過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建立起來的。在中央領導同志中間,沒有一個人能夠同毛主席相比,包括少奇同志、恩來同志。即使在毛澤東同志犯錯誤的時候,許多老干部被整得那么厲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績,原因就在這里。
起草小組根據陳云的建議,在鄧小平和胡耀邦的領導下,經過努力和反復斟酌,最終拿出了一個使得各方面都滿意的稿子。
6月22日下午 ,鄧小平出席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各小組召集人碰頭會。他在講話中談到決議稿時說:“總的來說,這個決議是個好決議,現在這個稿子是個好稿子。我們原來設想,這個決議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文化大革命’,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使這個決議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歷史決議所起的作用,就是總結經驗,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我想,現在這個稿子能夠實現這樣的要求。”
陳云也稱贊:“改得很好,氣勢很壯。”
1981年6月27日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林蘊暉,1932年生,江蘇丹陽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軍事學院政治系畢業。現任國防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著述有:《中國共產黨六十年》、《怎樣研究社會主義時期黨史》、《凱歌行進的時期》、《四十年戰略演變》等。
從陳云同志一貫的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出,陳云絕對不會說出那么沒有水準的話。
那么,這個謠言的源頭在哪里呢?我又進行了認真的查找。原來,這個謠言來自“李銳之回憶”。
同樣是一位反毛者的博客中,有如下表述:“有一位網友根據李銳同志回憶,陳云稍后(對毛主席)作出過三有(建國有功、建設有過、文革有罪)的評價,但是,這個評價當時就口頭傳達到省軍級,李銳在他的回憶文章中專門提及。”(現在由“四有”變成了“三有”)。
這個反毛者的話當然也不能作為證據,我又繼續搜索,果然進一步得到了確鑿的證據,證明陳云根本就沒有說過“建黨他有份,建國他有功,治國他無能,文革他有罪”這樣武斷、幼稚的話。
據《李銳談毛澤東》(原版)中記載,李銳說:“關于毛主席的一生功罪,我曾說過三句話:革命有功,執政有錯,“文革”有罪。這當然是很籠統的說法。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毛澤東一生做了兩件大事,奪取政權和執掌政權。據老中宣部長陸定一的說法,毛主席做前一件大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做后一件事,三分成績、七分錯誤。我可以在補充一句中國的古話:馬背得天下、馬上治之,又急于求成;放棄了自己的新民主主義,“之爭朝夕”地實現社會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