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永遠無產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資本主義社會,整個社會分為兩個對立的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占有生產資料,靠雇傭別人、占有別人的剩余價值而生活的團體,就是資產階級;沒有資本,靠出賣勞動力、獲得工資收入的群體是無產階級。很顯然,從字面上解釋,有錢人就是資產階級,無錢人就是無產階級。數量上比較,無產階級比資產階多得多,去年華爾街的抗議活動,抗議者明確提出了99比1。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征。
那么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過度的過程中,無產階級的身份是怎樣轉化的呢?既然馬克思理論闡述無產階級在革命成功后奪取了資產階級的資產,這時他們的身份是怎樣轉變的,如果把獲得的資本再轉化成私人資本,不是又重蹈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復轍了嗎,又會重新出現資本主義,又是少部分人剝削大部分人,這樣無產階級革命就等于白費了,幾千萬先烈的鮮血白流了!
那么怎么才能保持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控制全國的財富后,不變質,這是維護社會主義的關鍵。
無產階級控制國家的政權后,無產階級還叫無產階級嗎?既然有資產在手里了,還能叫無產階級嗎?是不是自相矛盾?我認為還應該叫無產階級,因為無產階級的名稱的歷史來源是資本主義社會,是根據這個人有沒有私人財富判定的,到了社會主義社會每個人擁有的大部分財富是集體性質的,土地是集體所有,只是個人擁有使用權;工廠、學校、企業銀行等等不是集體的就是全民的,個人的財富僅僅是生活資料。只占整個社會財富的極小部分。因此這時的大多數的工人、農民還是無產階級。
對于那些被選拔出來的管理者也同樣沒有權力說自己是有產階級,他們僅僅是廣大工人、農民的代表,只是臨時、短期管理這個單位、企業的協調人,隨時可以根據廣大民眾的意見撤換,因為每個集體單位的成員都是這個單位的主人,都有權利成為管理企業、單位的代理人,這里的公共財富既屬于每一個人,又不屬于每一個人,就像是一條公共的道路,大家都修了、大家都有權力走,但是不能一人分一段看起來,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時就可以說每一個個體還是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同理,我們是國家的公民,我們每個人擁有對國家資源的集體所有權,但是你個人沒有使用權、開采權。同時個人的財富隨著社會的進步,要越來越少,最后連生活資料也要逐步成為公共財富,整個社會的財富還要增長,主要是公有制經濟的增長,公共財富的增長,而不是個人財富的最大化。這樣社會主義才能健康地過度到共產主義。這才是人間正道,反之,如果認為個人的財富越多,越容易實行共產主義,那是騙人的假話。
一部分人說無產階級掌握社會財富后不能稱為無產階級了,這是極其錯誤的,是別有用心的人企圖復辟資本主義的潛在的陰謀。
無產階級進入到社會主義,同樣是無產階級,要有無產階級的觀念指導自己 行為,正如河南省南街村的一句標語寫得好“寧為集體造金山,不圖個人半塊磚。”俗話說得好“大河有水小河滿。”
無產階級只有以永遠“無產”的情懷,并逐漸發揚廣大,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才能鞏固社會主義道路、也才能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人類才不會走回頭路,才能向共產主義社會邁近。
這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更是共產黨員的歷史使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