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居士
毛主席很注意傾聽人民的聲音,非常重視人民來
信,經常拆閱給他的信件,并盡可能地回信。據不完
全統計,1950年5月上旬,他就回了將近80封信,僅5
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信,但對于人民送來的禮物,他
從來不輕易收取,廉潔奉公, 并以自己的行動做出表
率。
毛主席親自處理人民來信,是其一貫的作風。早在
江西瑞金時期,作為中華蘇維埃主席,他就要求工作人
員要密切聯系群眾,認真解決群眾的要求。在延安時和
解放初期,他都親自處理和閱示群眾來信。
新中國成立不久,毛主席每天除了批閱大量文件外,
還要處理相當一批人民來信。這些來信大致來自三個渠
道:民主人士和文人、學者經單位送來的;他的舊朋、
鄉親、老部下轉來的;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經郵局寄來
的。秘書室主要辦理最后一種。毛主席規定秘書室每天
至少選擇10封這種信給他看。他看人民來信像讀書一樣
認真,杠杠、圈圈、點點,比比皆是。有的還給改錯別
字和標點符號,有的親自復信。他復的信,不僅善于抓
住來信中的要害,言簡意賅地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
向,而且充滿政治熱忱和親切情感,給來信人以慰藉和
勉勵,這是他聯系群眾的一種方法。毛主席親自處理的
信,又給秘書室干部很大啟迪。大家每當看了他親自辦
的信件,都覺得在政治上獲得了提高,精神上是一種享
受,受到了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和滿腔熱情的實際教育。
為了讓人民來信都能得到及時而妥善的處理,毛主
席專門在中辦秘書室內《關于處理群眾來信的報告》上
批示:“必須重視人民的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
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
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系的一種方法,不要采取掉以
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他幾十年如一日,
把處理人民來信來訪看做是黨和政府與人民聯系的橋梁
和紐帶,是干部了解人民疾苦和呼聲的重要渠道與途徑,
是與人民群眾溝通的一種有效載體,堅持親自受理人民
來信,傾聽人民群眾中的不同聲音,關心人民群眾的疾
苦,解決落實人民群眾的正當要求。也正因為此,毛主
席贏得了老百姓最廣泛、最真誠、最熱烈、最長久的擁
戴。
我們不妨再看看時下,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群眾
信訪案件高發,積累的各種矛盾相當突出,群眾與少數
干部之間存在明顯的對立情緒。更有甚者,某些官員和
精英竟將信訪群眾當成“刁民”,當成“精神病”,當
成政府“誹謗”者,長期拘留關押者有之,勞動教養者
有之,家破人亡者,遭受強奸等屈辱者有之。
究其原因,與某些領導干部不重視信訪問題,對待
信訪群眾態度冷漠甚至千方百計回避信訪群眾,導致一
些問題久拖不決密切相關;關鍵是宗旨觀念消失了,群
眾觀念喪失了。他們把自己看成是皇帝,看成是主人,
把老百姓看成是“刁民”,是“精神病”。他們并不在
意百姓,并不在乎百姓,并不關心百姓,他們在意、在
乎、關心的,是自己的政績,自己的升遷;上級的臉色,
上級的嗜好。因而對百姓越來越冷漠,對自己越來越放
縱,對下級越來越驕橫,對上級越來越諂媚,導致干群
關系越來越緊張,官民之間越來越對立,簡單問題越來
越復雜,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一有風吹草動,就引發
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群體性事件。
民有所怨,無渠道發泄;民有所盼,無渠道解決;
民有所祈,無渠道上達;民有所呼,無渠道上陳。你說
這樣的社會能和諧嗎?能穩定嗎?某些人把群眾當成維
穩對象,而不注意排查自身存在的不穩定因素,不糾正
因自身不正而引發的社會不穩定問題,當然是越維越亂!
群眾來信屬于信訪工作的一部分,信中有民情、民
意、民思、民盼,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是黨和政府
聯系群眾、體察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是了解社
情民意的“晴雨表”,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
是執政為民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領導干部重視不重視信
訪工作,實際上就是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感情問
題、立場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大小官員只有像毛主席這樣,真正地以民為本,帶
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親力親為”信訪工作,哪
怕來信反映的是芝麻大的小事,也細心對待,耐心回復,
真心辦結,還會出現時下一些地方周而復始的重信重訪、
越級上訪、聚眾上訪嗎?還會出現“刁民”、“精神病”
嗎?
毛主席一天回復群眾來信18封,是一面鏡子,照出
了時下某些官員視民如草、專橫跋扈的丑陋;更是一條
鞭子,抽出了如今某些領導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原形。
和諧社會不是靠張嘴就能建設的,科學發展不是靠
空喊就能實現的。要平復百姓積怨,要維護社會穩定,
信訪是個切入點,不妨由此抓起,抓緊,抓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