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義思維與實踐:從宏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 其構或 2012-01-18 14:16:02 ] 6488字 [ 0/7/0 ]
以下稍有改動:
中國主義思維與實踐:從宏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吉安
2012年1月18日
看到數(shù)學近日的一篇文章,【從微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附后)。覺得有必要寫一篇,從宏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先講7年前的一件事情,有個晚輩,建筑裝潢設計師,在某省會工作,向我發(fā)牢騷,說普通百姓生活如何艱難,政府官員如何混蛋,等等,總之,在他的眼里,中國社會是漆黑一團,毫無希望。
當然,他的觀點,完全是站在了楊瀾們的反面。如楊瀾們者,早已賺的滿罐滿缽,在他們的眼里,中國社會是“不該哭泣” 、“沒有童工”……的陽光燦爛。
故,覺得他活的太郁悶,當時,就如此這般地從宏觀上開導了他一番。
要他看看周圍的變化,從他可以見到的農(nóng)村、城市;從多數(shù)普通百姓的生活,諸如吃、穿、用,以及通訊、交通、信息、文化、商業(yè)、物質(zhì)供應等方面去看,是否發(fā)生了好的變化?再要他想,中國各地全方位的基礎工業(yè),諸如城市建設、鐵路建設、港口建設,乃至三峽建設、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軍事力量的加強等等,是否都有了提高?而這些國家控制的宏觀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些都是天文數(shù)字的巨額投資,以及已經(jīng)和將要產(chǎn)生的巨大經(jīng)濟效益,雖然,并不直接與我們普通百姓的腰包發(fā)生任何關系,但,是否又都與我們每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及在國際上的地位、尊嚴息息相關?再讓他考慮政府官員腐敗混蛋的問題,指出,如果知道具體事例,就當一事一論的去處理解決,而不應該聽著些風雨,就人云亦云地、囫圇吞棗地對政府進行全面的否定。
這里,要特別插一句。前天,鳳凰電視臺有一個女人報新聞,最后,居然如此這般地報出一條新聞,大意,“…某些官二代,在春節(jié)期間,收個幾十萬的紅包,那是不成問題的。”
這,就是劉長樂的大不是了。
臺灣的邱義,揭發(fā)陳水扁等的貪污案件,經(jīng)常被質(zhì)疑無憑無據(jù)或缺憑少據(jù),經(jīng)常被搞到對簿公堂。所有的臺灣媒體,也都在公開指名道姓地指控某人之前,多多少少要作些實憑實據(jù)的功課,否則,就會立馬遭遇官司的麻煩。
請問劉長樂,請問鳳凰電視臺,請問那位女播音員,你們這樣利用公共媒體資源,向全球華人作出這樣的報導或指控,可有真憑實據(jù)?究竟那個官二代,春節(jié)可收幾十萬元的紅包?或,究竟有哪些個官二代,春節(jié)可收幾十萬元的紅包?他、或他們是怎樣收的,又是哪些人怎樣送的?
作為全球華人之一的吉安,覺得非常有必要請你們對此作出澄清。你們必須對你們報道的一字一言負公眾道德及法律方面的責任。否則,你們要麼必須承擔故意誤導全球華人的責任;要麼就該對那一個、或那些個過春節(jié)就能收幾十萬元紅包的官二代們作徹底的曝光。
作為一個有頭腦,有思維的華人,吉安是不原意經(jīng)常聽到鳳凰電視臺經(jīng)常這樣似是而非地對全球華人作毫無事實根據(jù)的胡說八道的。
借此文,吉安鄭重要求劉長樂,要求鳳凰電視臺,就那位女播音員所講的那段含混不清,毫無事例的報道,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正全球華人的視聽。如果舉不出任何一個官二代春節(jié)收幾十萬元紅包的具體事例,劉長樂、鳳凰電視臺和那位女播音員,必須向被誤導了的全球華人道歉。如果舉得出實例,就請一五一十地將事實報道清楚。請注意,那個女人報導時使用的稱謂是復數(shù),她講的是“那些”,故,起碼,得舉出兩個以上的實例。
而吉安的晚輩們,正是看多了鳳凰電視臺的節(jié)目,才覺得中國社會漆黑一團,永遠地不如美國西方。
這里,關于楊瀾們,還要再加一段。
楊瀾微博稱:“ 毛澤東去世時我才上小學二年級。當時師生都泣不成聲。記得我滿懷恐懼地問老師:‘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那種全民幸福系于一身的洗腦和催眠真不可思議!不過它有多強大就有多脆弱,國門一開,神話不攻自破。”
其實,楊瀾們的要害,不止是要借否定北朝鮮的哭泣來否定毛澤東及其時代,而且同時也要否定鄧小平及其時代。楊瀾們的要害,在于只肯定“國門一開”,其隱意,就是凡“國門”之內(nèi),即中國的人,中國的東西,全都在否定之列;凡“國門”之外,即外國的人,外國的東西,全都在肯定之列。(【正解楊瀾話語,放眼當今中華】附后)
而在中國主義者吉安的眼里,中國,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比同時期的外國要輝煌得多的時代。
在人類數(shù)千年的歷史上,世界公論的十個世界強國,以版圖面積論,中國一國就占了五次席,漢、唐、元、明、清,而世界無其它一國曾占過兩次席。而中國這五個朝代先后歷史約為1460年!公元歷史,不過2012年,你看,其中,一大半時間,世界都是以中國為最強國的時代!
據(jù)吉安所研,凡中國走下坡路時,皆因中國出了認為中國不如外國的“精英”。
最近的一次,就是因為出了孫文,這個不惜自賤,自取日本“中山”姓氏這樣的,在日本軍國主義者們認為是“東亞之寶”的“精英”。
而自孫中山以降,至今,中國又出了多少這樣期盼著外國人這樣來肯定他們的中國精英?!
有鳳凰電視臺如此這般地給全球華人天天洗腦,有楊瀾們?nèi)绱四前愕亟o全球華人天天腦洗,難怪吉安的晚輩會覺得中國社會漆黑一團。不論毛,不論鄧,不論什么時代,中國是永遠的漆黑,外國是永遠的陽光燦爛。
在聽了吉安那番話之后,吉安的晚輩豁然開朗地說,他從來沒有如此這般地看待過周圍的變化,也從未如此這般的考慮過宏觀經(jīng)濟與每個中國百姓的關系,心態(tài)就此開朗起來。
吉安以為,中國政府應該把宏觀經(jīng)濟各方面投資的總體情況,經(jīng)常性地向中國人民作出具體的報告和說明,應該把宏觀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百姓的生活的關系,向中國人民作出具體的解釋和說明。
以上,從宏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
……
中國主義思維與實踐:從宏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 其構或 2012-01-18 14:16:02 ] 6488字 [ 0/7/0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5665923
……
附:
一,從微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二,正解楊瀾話語,放眼當今中華
一,從微觀角度分析GDP和百姓生活提高的問題
[ 數(shù)學 ] 于2012-01-18 10:06:06 上帖
有許多百姓認為感受不到生活提高,但是,感受是一回事,實際確實提高了是另一回事,我是認為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有很大的提高的。
我年輕的時候,作為士兵有津貼費,后來當了工人有工資拿。我當了工人后,除了吃穿用之外,更多的工資消費在什么地方呢?我當時是都買書來看了。因此,買書看就是一種消費。我不是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書,這在我年輕的時候那都是免費的。我也不是買小說,當時書店根本沒有什么小說,小說都是人們借來借去借著看的,包括許多“大毒草”小說,還有“內(nèi)部發(fā)行”小說,因此小說也不缺看,反正當時也沒有高考,因此小說是看了不少的。我當時買的書,主要還是數(shù)理化,因為我喜歡科學,希望弄明白一些科學道理,我記得當時最好的書就是知識青年的一整套自學叢書,什么知識都有,我喜歡看的就多看,不喜歡的就少看,當然沒有什么考試。
因此,在當時來說,閱讀是一種消費,而且,就拿中國古代的時候看,也是越富的人家買得起的書就越多。因此生活水平提高也包括能夠看到的書多。
從這個角度講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之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很多的,至少我感覺是這樣,我根本不用買書,網(wǎng)上就有大量的作品供我免費閱讀。當然還不用說網(wǎng)上的大量的免費電影免費電視劇,因此從這些角度看,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要比以前高太多了。
還是來說GDP,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今天,對能源進行控制,對信息進行控制,導致了生產(chǎn)力十分強大,但是,當然不是說生產(chǎn)的物質(zhì)越多人們的生活水平就越好。例如,當一個人一月能夠吃的豬肉為二斤的時候,可能生活質(zhì)量不算好,那么每天一斤豬肉怎樣?算不算生活提高了許多倍?但是不會有人這么做的。因此吃啊穿啊,提高得都有限,生活質(zhì)量高得有限。
還是來說一個基本的模型吧。假設有張三和李四兩個人,都不愁吃不愁穿,兩人也沒有什么事情干,張三給李四唱了一首歌,李四給張三講了個笑話,大家都樂,這在以前搞節(jié)日聯(lián)歡晚會的時候是經(jīng)常有的事情,因為沒有扯到經(jīng)濟,因此也就是大家樂一樂。
但是如果現(xiàn)在進入經(jīng)濟呢?張三給李四唱了一首歌,李四覺得不錯,就給張三五千元錢,李四給張三講了個笑話,張三覺得不錯,就付給李四五千元錢。這么一來,張三和李四都創(chuàng)造了五千元錢的財富,總產(chǎn)值增加了一萬元錢。
我上面這個算法對嗎?是不對的。我上面的例子比較文明,其實是一種抄襲,是抄襲網(wǎng)上流傳的一個段子,就是兩個人往前走,張三看到一堆狗屎,對李四說你把它給我吃掉我給你一百萬元錢,于是李四就照做了。再往前走,又看到一堆狗屎,李四對張三說,你把它給我吃掉我給你一百萬元錢,張三也照做了,后來李四覺得不對,說咱倆這不都虧了嗎?張三一笑說,我們可是共同創(chuàng)造了二百萬元的產(chǎn)值啊。
就是這個例子,給我改造成了上面的唱歌和講笑話。但是我要指出,這樣算總產(chǎn)值是不對的。
不對在哪里呢?不對在,缺少競爭,在缺少競爭的情況下你張三和李四相互認為對方創(chuàng)造了一億元一百億元也是沒有用的。
正確的估價應當這樣,本來張三預備給李四唱一首歌,李四預備給張三五千元錢,但是這個時候有一個A小姐來競爭了,對李四說:“你別給他錢,我比他唱得好,才要三千元錢。”而這時又有一個B小姐出來對李四說:“我更便宜,我可以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才要你一千元錢。”而這個時候C小姐出現(xiàn)了,對李四說:“我不僅可以唱歌跳舞,還可以穿著三點式跳,只要你五百元錢。”這個時候D小姐出現(xiàn)了,對李四說:“我還便宜,而且一邊唱一邊跳,身上什么都不穿,還給你表演一個倒立劈叉,讓你看個夠,只要你三百元錢。”這個時候公安機關出現(xiàn)了,說D小姐色情表演是違法行為。這么一來二去,就必須在法律的界限內(nèi),最后計算出,張三唱那首歌的價值其實是一百元錢,張三不得不降價,不降價掙不來錢。
因此,以前我在軍隊,一到節(jié)日連隊就官兵同樂,大家相互表演節(jié)目,還有各地區(qū)的慰問演出,還有各種球類友誼賽,那都是沒有進入經(jīng)濟的,那個時候不統(tǒng)計GDP,只統(tǒng)計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認為這才是實在的。
而到了今天,市場經(jīng)濟,因此,提供各種表演啊影視啊,這些服務都是納入到了GDP范圍內(nèi)的。
再比如說,某甲寫了一本高考復習指導書,某乙看了覺得不錯,因此就買來復習了,結果對提高成績有幫助,這也是一種消費。這種考試消費也是一種生活質(zhì)量,因此就有什么財會考試指導書啊,什么公務員考試指導書啊,這就形成了一種新型消費,考試消費,這是因為人們希望通過考試來提高自己的社會等級,因此是拿錢買等級。現(xiàn)在書店里一大堆考試書,賣得很不錯,這都算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怎樣教育小孩子的書其實也賣得不錯,這給了家長們各種折騰小孩子的辦法,因此也是一種消費,消費的結果就是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這個意思就是小孩子受到了更多的折騰。
現(xiàn)在為什么上頭要強調(diào)文化?其實也是為的GDP,就是說,你唱歌給我聽,我講笑話給你聽,這么來回的信息服務,是能夠提高GDP的,這樣大家消費的信息多了,也就是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
二,中國主義思維與實踐:正解楊瀾話語,放眼當今中華
吉安
2011年12月24日
楊瀾微博稱:“ 毛澤東去世時我才上小學二年級。當時師生都泣不成聲。記得我滿懷恐懼地問老師:‘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那種全民幸福系于一身的洗腦和催眠真不可思議!不過它有多強大就有多脆弱,國門一開,神話不攻自破。”
背景,北韓金正日去世,北韓老百姓正在泣不成聲。
楊瀾此言,實為觸北韓之景,生自己之情,情回1976,回轉35年前,當然,是拿北韓之今,對比中國35年之前。
觀網(wǎng),罵聲,如狂潮一般。細析,罵的,其實,多不到位。
故寫此篇,正解楊瀾話語,放眼當今中華。
在吉安看,楊瀾此番話,既準確地描述了35年前中國的實況,“泣不成聲”;又真實地表述了35年前她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這兩句話,當算楊瀾的記憶力不錯,符合歷史客觀事實,當然,該夸獎她。
如果,反過來,楊瀾這么描述35年前中國的實況為“哈哈大笑”;她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為“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老板?”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問題,出就出在現(xiàn)在,毛澤東死后35年,楊瀾們“哈哈大笑”起來;楊瀾們做成了老板。
問題,出就出在現(xiàn)在,毛澤東死后35年,楊瀾們“哈哈大笑”之時,中國卻有許多人在“泣不成聲”;楊瀾們做成了老板,中國卻有許多人在做童工。
問題,出就出在現(xiàn)在,毛澤東死后35年,楊瀾們“哈哈大笑”之時,根本看不見中國有許多人“泣不成聲”;楊瀾們做成了老板,卻根本不顧中國有許多人在做童工。
問題,出就出在現(xiàn)在,毛澤東死后35年,楊瀾們“哈哈大笑”之時,不知是以中國許多人的“泣不成聲”為代價;楊瀾們做成了老板,不知是以中國許多人做童工的血汗所換。
問題,出就出在現(xiàn)在,毛澤東死后35年,楊瀾們“哈哈大笑”,楊瀾們做成了老板;中國許多人“泣不成聲”,中國許多人在做童工,竟成了天經(jīng)地義,更成了楊瀾們自傲、自夸、自美、自戀、自淫的條件。
“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
35年前,楊瀾恐懼地發(fā)問,成了35年后今天中國許多人活生生的現(xiàn)實!
“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
35年后,中國許多的童工,可能體會不到楊瀾當年發(fā)問的恐懼,但他們卻正在做著楊瀾35年前所恐懼的童工!
“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
不知還要多少年,中國才會徹底地消除楊瀾35年前的恐懼,不再有童工,而這個問題,恰恰正需要35年后“哈哈大笑”,“做了老板”的楊瀾們來回答。
然而,做了老板的楊瀾們,卻拿35年前一句“毛主席不在了我們會不會去做童工?”既圖否定35后中國童工的現(xiàn)實存在,又圖譏諷無童工的毛澤東時代,再圖炫耀楊瀾們自己暴富后充滿銅臭的得意。
這,恰恰是楊瀾們自己對自己的嘴臉最深刻地刻畫,自己對自己不知不覺的但卻是真真切切、扎扎實實的、無與倫比的反諷。
不問毛澤東,只問當今天下,只問楊瀾,中國今天為什么會有童工?中國何時不再有童工?!
請問楊瀾,
哈哈大笑之時,嘲笑有人泣不成聲,是榮,是恥?
做成老板之時,無視有人在做童工,是榮,是恥?
你口袋里的錢,真就每一個銅版來的都是干干凈凈的嗎?
真要查你,幾分鐘就可以把你查個底掉!
楊瀾余言,“那種全民幸福系于一身的洗腦和催眠真不可思議!不過它有多強大就有多脆弱,國門一開,神話不攻自破”,還值得一駁嗎?
正解楊瀾話語,放眼當今中華!
……
中國主義思維與實踐:正解楊瀾話語,放眼當今中華 [ 其構或 2011-12-25 09:20:57 ] 1660字 [ 0/230/1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5049919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