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大任務”看當今社會
黨的十二大,鄧小平提出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務:“八十年代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發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國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務,這三大任務中,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現在來看,內部問題重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遇到不少的麻煩,“官無廉官,吏無能吏,兵無勇士,軍無良將,民無良民,甚至盜無俠盜。”瘦肉精,毒豆芽等待,處處充滿不安全,百姓生活指數接連下降,臺灣問題的解決遙遙無期,南海島,釣魚島襲擾問題持續不斷,在國際問題上,不但沒有把霸權主義反下去,倒是世界越來越不和平,比如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伊朗等戰爭持續發生。從過往的歷史看,三大任務的實現還是要回歸社會主義道路,放棄資本主義不合理的道路。2012年2月15日
從百姓生活看改革開放
初聽改革,并不見怕,當初的農村土地承包的確讓億萬農民償到甜頭,但現在也不行了,土地地所有權性質也變味了。從城市“砸三鐵”,“以鐵面孔、鐵手腕、鐵心腸,砸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看似挺好,其實只是把百姓的鐵飯碗、鐵工資給砸了。這是全面剝奪老百姓的綜合改革,老百姓的悲慘命運開始:用工制度改革把工作拿走了;住房改革把房子拿走了;醫療制度改革把公費醫療拿走了;教育改革把免費教育拿走了;等等。唯一好一點的算是農村土地承包,但現在也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接班制度取消了,有哪一個當官的子女沒有工作,而且有的不在崗領工資;公費醫療取消了,有多少當官的自己醫療卡沒有動過,而且還免費用藥;公車改革了,有多少當官的既座公車還拿車補;話費改革了,有多少當官的既打公話還拿話補,等等。……最近幾年,一直在講刺激消費,住房、醫療、養老等看不到保障,怎敢消費?談什么和諧?目前,唯一的公有制堡壘事業單位制度改革即將步入實質階段,看能給百姓帶來多少好處吧?希望不要成為繼住房、醫療、教育之后的養老的又一負擔,但不能不考慮這種擔憂。 2012.2.1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