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原
2000年3月,李昌平上書朱镕基總理,指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2006年1月1日取消農業稅,從而給農民減負松綁,不僅如此,早在取消農業稅之前國家就已經開始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
我在民間聽到一種說法,胡錦濤主席在任期間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取消農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二是普及養老金制度為老年人解決了“后顧之憂”。這一說法是客觀公正的。現今急需中央領導再為人民做第三件大好事,就是解決民企工人的生存問題——工資低、工作時間長、工作不穩定、保障制度匱乏,這一問題解決好了可以再保紅色江山30年。
我們知道,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一場真正的經濟危機。首先,國際環境已經大變,中國外貿出口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再加上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環境成本的提高,那種出口導向型經濟政策已經難以為繼。其次,國內房地產行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長成了巨型腫瘤,到了摘除也要命不摘除更要命的狀態。房地產涉及六十多個行業,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中國經濟要想避免在這場經濟大危機中崩潰,唯有依靠內需。而依靠內需就必須增加廣大人民的收入。農民在取消農業稅之后負擔已經大減,現今迫切需要的就是保證民企工人的救業和增加他們的收入。國企工人和公務員就不用說了,他們是體制內的人,日子過的舒服的很。至于小生意者,他們的收入就目前而言一般還是很不錯的,就是不知道他們能否經得住這場經濟大危機。
中國現今已經處于工業文明階段,而不再象古代那樣處于農業文明階段。因此,農民問題不會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工人問題,只有解決了工人問題才可長治久安。另外,農民多少都有幾畝地,是有產者,而工人是真正的無產者,一旦經濟環境惡化企業大量倒閉是很危險的。還有,農民、農村天生的分散性,決定了農民更容易分化瓦解。但工人、城市天生的聚集性,則決定了工人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凝聚成一種巨大的能量。
中國的GDP之所以要保八,一個很基本的考慮就是為了解決救業問題,因為只有GDP保八才能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解決救業問題。但那種通過投資拉動需求的保八方式卻造成了大量的重復建設和嚴重的產能過剩。面對這次經濟大危機我們再也不能用那種通過投資拉動需要的方法來應付了。相反,我們應該借助這場經濟大危機積極淘汰過剩產能、進行產業升級。
至于失業問題,我認為應該通過縮減工人的日均勞動時間、對企業進行救業退稅、對低收入者進行直接補貼等綜合方式解決。這些方式才是真正的增加工人的收入,從而拉動內需,要比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襲來,有專家提出的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的方式更好。
即,我們現今實行的是八小時工作制(當然很多民企并沒有遵守勞動法),為了增加救業可以縮減為六小時、甚至四小時,從而讓以前只需要一百名工人的企業,現在需要一百五十名、甚至二百名,以這種方式解決救業問題。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可以對增加救業人數的企業進行退稅。對于低收入者進行直接補貼。
中國現今的稅收已經占到了GDP的三分之一,稅收不怕高,關鍵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對企業進行救業退稅、對低收入者進行直接補貼就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現今許多經濟狀況又回到了2008年了、甚至比那時更嚴重,許多專家都認為再也不能象上次的四萬億財政投資政策那樣了,而只能通過減稅來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減稅的目的并不應該是增加民企老板的收入,而是要增加工人的收入。
通過大規模的財政投資拉動內需的方式,只能讓富者更富、窮者更窮,而對企業進行救業退稅、對低收入者進行直接補貼則相反,是真正的降低貧富差距的方式。中國的基尼系數早已突破所謂0.40的“國際警戒線”。2010年,基尼系數估計已經達到0.50的水平。如果我們再不積極降低貧富差距,那么對官員和富人進行血洗的時代可能很快就要到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