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難勝講講曹操,劉備,孫權為什么不會來一次大選?
難勝發了篇文章—— 曹操,劉備,孫權要來一次大選就好了。(引述如下)
每一次王朝更替都是血流成河,尸積成山。東漢末年的大戰亂使中國人口從數千萬下降到數百萬,中原有些地區甚至是千里無人煙。哎,為什么啊?不就是這個當皇帝的搞得不好,另一個想取而代之么,逐鹿中原把權力當成可以用武力獵取的鹿了。梟雄們忽悠、鼓動、脅迫一群群百姓為他們的宏圖美夢去犧牲,何其毒也!
其實曹操也是治國能人,劉備亦能以人為本,孫權安撫江東,任何一個來掌天下之權都是不錯的。但他們找不到解決上位問題的和平路線圖啊,只能靠刀兵相見,槍桿子里奪出一個皇位來。嘿嘿。老百姓們覺悟也不高,跟著曹操走的就不信劉孫也是好人,跟著劉備走的就覺得在曹操手下活不了。為了君主的勝利,不惜斬殺同胞甚至犧牲自己,末末了的區別不就是個皇帝姓什么嗎?(引用完畢)
曹操,劉備,孫權為什么不會來一次大選?其中道理恐怕難勝搞不清楚,不才我在這里講講。不錯曹操.劉備.孫權都是治國的能人,但是他們都不是治國的圣人。因為圣人以天下人之心為心,不自私。
祖溯堯舜,中國人并非沒有好制度。這個制度就是禪讓制。歷史上堯舜時代就實行的禪讓制。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制度呢?既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人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而從夏啟把公天下變成私天下就成了“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發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為什么禪讓制被廢除了,變成了世襲制.私有和私有繼承制?中華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堯舜就是那個時代的圣人。品德的高尚,為民興利除害。他們都不是專業的管理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出于半脫產狀態。因公共事務的管理消耗時間,就減少了自己的收入。而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幫助,形成最原始的賦稅。堯舜的禪讓制就是選賢與能,堯舜顯然沒有把天下管理的這個公權力作為謀私的手段。但是由于賦稅的產生,就產生了類似于我們現在的脫產干部掙工資的現象。專職的管理者出現,就助長了不勞而獲的思想。到了夏禹后,王位就傳給了兒子啟,夏啟當領導者,可不是象堯舜那樣,出于為大家服務的心態。由此中國就開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權成了歷代帝王謀私的工具。賦稅也不再是用來保證公權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種權力利潤。供管理者享受。這就是禪讓制被廢除的原因。
如歷史上都說王莽篡漢,為什么?因為人們承認帝王權力的私有與私有繼承。王莽違背了這種帝王權力的私有與私有繼承制,當然是大逆不道了。而真正的王者,是有王者風范的,即王天下而不私天下。不把天下公權看為私有和私有繼承的。所以說,中國的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社會以及西方的精英法治社會都是私道治人的社會,而非公道治人的社會。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而有人要據為私有利己就成了——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然而是事實——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而法治是個什么東西呢?就是連禮也講不了的時候的一種強制約束。所以在老子的話后面還要加上一句——失禮而后法。正如有句古語說的道行逆施。公天下的大道不存,而要行私天下的小道。想依靠法制.禮制的約束實現人類社會的秩序是不可能的。人類社會應該實現的是——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制。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而以維護私有占有和私有繼承的法制.禮制來維護利私社會秩序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說——少了公天下,哪有真仁義?少了公天下,哪有真民主?
那么曹操.劉備.孫權三位又如何呢?他們都有私心。先說劉備就自認為是漢室宗親,這漢朝的天下就是我老劉家的。孫權占據江東傳了三世,江東這地盤就姓孫了。還是曹操最沒資歷了,卻能挾天子而令諸侯。曹操有個謀士叫荀彧,也是可能人。但他看不出曹操的心機。還以為曹操不想當魏公。所謂能人,就是這樣的三個能人。而且這三個能人手下有聚集了更多想從私天下分得一杯羹的能人。沒有奉天下之公之心,而把天下公權看成個人謀私利,個人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的工具。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邏輯下怎么能實現選賢與能的民主選舉?所以說私有制是民主的天然敵人。 私爭是禍亂之源。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鉞。天下之亂皆因私爭而起。
民主是一種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不是用來處理任何個人的私事的指導思想。政治思想是用來處理眾人之事。所以說私有制是民主的天然敵人才正確。民主思想的產生是相對于君主專制制度來說的。在君主專政體制下處理眾人之事的政治權力為君主個人把持。民主政治思想是讓處理眾人之事的政治權力由眾人參與,發表意見。傳統的所有制理論都僅把財產和生產資料等的私人占有制稱為私有制。其實私有制還有一種就是社會管理權的私有制即公權力私有制。而君主專制制度正是通過公權力私有制和私有繼承制來延續君主專制制度的。所以說處理眾人之事的民主政治是公權力公有制。更確切的叫法應該是公權力相對公有制。為什么要加上相對二字?因為公和私是一個相對概念。公是相對于私來說的,私是相對公來說的。
不客氣地說,現代中國自毛澤東主席去世后,中國的當家人丟了公天下之心。而由此往上推溯,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過是私天下而矣。把國家天下看成自己的一份家業。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革命就是要建立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人民的天下,即公天下。而歷代帝王都是出于私心,打天下就是為了坐天下。
一個國家誰是主人?就要看誰是這個國家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由誰來掌握。如果是公有制,即大家共同擁有共同繼承,任何人不占為私有和個人私有繼承,那么個國家就是真正意義上是大家的。不是任何個人的。反之如果是少數人占有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多數人成了雇傭勞動者,那么這個國家就是少數人的,是被少數人壟斷的。所以今天有必要問問那些民主倡導者們——今天中國是要公天下的民主?還是要私天下的民主?
要政黨輪替還是要人事輪替?中國的一些民主思想主張者不喜歡動腦子想問題,而喜歡照搬少抄人家的。什么是民主?雖然不同的人可能說法各異,但是不能否認民主思想的產生是相對于君主專制制度來說的。而傳統的所有制理論都僅把財產和生產資料等的私人占有制稱為私有制。其實私有制還有一種就是社會管理權的私有制即公權力私有制。而君主專制制度正是通過公權力私有制和私有繼承制來延續君主專制制度的。但是皇帝畢竟一個人,要管理國家就的依靠官吏。如中國從秦始皇后形成的就是以君為主的的官國體制的。職業化的官僚和皇帝共同壟斷了社會管理權。所以說公權力私有制是通過君主終身制世襲制和職業化官僚壟斷社會管理權來實現的。而要不搞官有制,方法只能是消除職業化的官僚制度,進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現能上能下,能出能進,的循環體制的人事制度。
公有如道,能上也能下,能來也能去,循環往復。 因為管理權的行使必須要具體的個人來完成,由此就出現了一個公權力悖論問題——個人去行使公權力。如中國人的理想是圣人治世,但相對私有的公權力總被無道的小人竊取。圣人治世的社會不常出現。在一個沒有圣人的時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實現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現一個圣人身上。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對職業化來實現。實現干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進,需要一套制度。人生必架于物,不再是舊的食祿者職業化的管理社會的制度。現今就是公務員的相對職業化.非終身制,公務員的輪換制.任期制,不多次連任制。既然公務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就要消除職業化的食祿管理者。讓人民有機會輪流為自己服務。當官不再是職業化的管理者,管理者如同兵役制那樣,沒有了以當官來作為謀生手段,個人以此工具謀私利的話,又怎么會有公有制實質乃是官有制呢?看來公有制變成官有制的根本原因還是職業化的官僚制度,當了干部(官)就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由此形成了權力壟斷。問題出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而只有實現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能上能下,能出能進的流動體制,才能實現民主是大家做主.
一句話概括民主就是人民參與國家的管理,而不僅是票選管理自己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