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一個美國紅二代的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劉暢 · 2012-01-13 · 來源:中國周刊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紅二代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陽和平,2012年整整60歲,他出生在中國,5年前回中國定居。中國周刊記者/王攀 攝

美紅二代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1967年,北京,一家五口的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個美國紅二代的困惑

閔曉紅回憶,寒春去世這一年來,老陽每次看到父母生前的視頻,都會哭得很傷心。有時候他會感慨: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了。他的學生周纖則這樣理解:“陽老師所懷念的,是那時大集體主義的溫暖。”

    最近一次“撞車”發生在公交車站上,陽和平抱怨公交路線設計不合理:“不能直達地鐵站,多么荒謬。要是在美國,公眾會起訴政府部門公共服務設施的失當!”愛人閔曉紅調侃道:“你的意思,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了?”他急了,爭辯:“不是那么回事,這和主義沒有關系!”

    ——————————————————————————————————————

    用他弟弟陽建平的話說,就算有兩只兔子,“我哥也能分出哪只是貧下中農,哪只是富農”。陽和平卻認為自己的階級對立法放在當下再適合不過了:階級無處不在,當年的中國工人慢慢成了溫水里的青蛙,失去了當家作主的權利;而官僚特權階層則迅速積累著財富和資源。

    中國農場里的童年

    上完一整天的課,坐在小餐館里灌下一碗酸辣湯后,這個大鼻子老外甩出一口京腔“沒有中國革命,我媽肯定不會嫁給我爸,更不會有我”。

    在中國出生,度過少年時光;到美國求學工作;最終回到北京定居。現在,59歲的陽和平是對外經貿大學的一名講師。和他的中國同齡人一樣,他的一生被時代左右,只是左右的方式更為不同。

    陽和平的母親,Joan Hinton,曾是芝加哥大學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曾在曼哈頓工程中擔任“原子彈之父”費米的助手。日本廣島的慘狀,促使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1949年,為追尋《西行漫記》里描述的革命生活,她來到中國延安。同年,與比自己早三年來到中國的同胞Erwin Engst在瓦窯堡的窯洞里結婚。Erwin Engst是個地道的美國農民,為了來到中國,把老家的三十多頭奶牛都賣了。當地的同志們給這對外國夫婦起了中國名字:寒春、陽早。之后的歲月里,他們成為中國奶牛品質改良和農機革新方面的專家。六十多年,寒春、陽早一直在“為中國人民養奶牛”。

    最初,他們在陜北的三邊牧場工作了四年。直到現在,陽和平還是懷念那兒的鍋盔:“一張大號的發面餅,放在鐵鍋里烤得兩面都脆,掰成七八塊,我這輩子最愛吃的就是它了。”

    1953年,陽和平隨父母來到西安,他的童年在西安草灘農場里度過。七八歲時他就敢爬上最高的水塔,看農場的全景:麥田、樹林、農舍的炊煙。“太美了。”他一臉陶醉。和很多中國男孩一樣,陽和平愛玩火,有次點著了農場的柴火垛,差點釀成大火災。父親在救火中抓住了他,“臭小子又敢玩火!”掄圓胳膊打他屁股。

    在這里,他度過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圣誕節。1962年,陽和平的姥姥卡瑪麗達為了看望久別的女兒,從蘇聯入境,來到中國(這在當時是非法的),帶來一棵掛著糖果和玩具的小松樹。父親告訴他,晚上會有一個白胡子老頭拿著禮物從煙囪里進來,給乖孩子的襪子里放上禮物,給淘氣孩子的襪子里會放上一大塊煤炭。“兄妹三人,我總是拿到炭。”

    牛場里的圣誕節,沒有燭光晚餐,也沒有圣誕歌曲:“能有啥好吃的,白菜幫子就著面條就算好的啦,初中才第一次吃粉蒸肉!”一粒糖果,能讓陽和平開心很久。

    “美帝”回國

    農場是他的家,離開那兒,一切都變了。周圍的人總在提醒他:你不是中國人。

    上小學時,陽和平沒少和同學們打架,因為被嘲笑“大鼻子”。每次打了架,老師就會單獨教育他:你怎么能和中國孩子打架呢!上課開小差也是同樣的待遇:你就不能學習好點么?

    50多年過去了,陽和平還是有些忿忿不平:“都是孩子,憑什么剝奪我打架的權利?為什么就我必須好好學習?”

    有件事他印象深刻:1963年左右時,寒春帶著他去城里送奶。很快,馬路被堵住了,圍觀的人們像看動物一樣看著他們,警察來了才把他們解救出來。陽和平很難受,母親安慰他:“他們沒有敵意的,只是好奇。”

    因為是美國人,他們必須定期去公安局申請“居留證件延期”,他第一次去的時候,工作人員問:“你為何留在中國?”他無奈地聳了聳肩:“我怎么知道——我生在這兒,不留在這兒我去哪兒!”

    1966年,寒春和陽早調到了北京做文職工作。后來他們主動要求去北京南郊的紅星農場繼續養牛。“文革”開始后,剛讀完初一的陽和平也想和同學一樣上山下鄉,可學校沒有批準,找區里、市里的領導也不行。“因為我大鼻子唄!”

    1969年,陽和平被分配到了北京光華木材廠當工人。一開始,他在8車間干壓縮木頭的活兒。1970年代初,8車間要生產一種特殊的軍用玻璃鋼,因為保密需要,陽和平被調到了5車間,連學習和討論都不能參加了。“這不算歧視——美國種族主義對黑人那才叫歧視。”他想了好一陣才說,“是提防,沒把我當自己人。”更讓他傷心的是,走在大街上,一旦遇到反帝游行,激動的人們就會瞪著眼指著十七八歲的陽和平喊:打倒美帝!那時候,父母這樣開導他:革命總是要有犧牲的。陽和平深吸了一口氣,“我還不夠反帝么?前些日子我還聲援了在華爾街鬧革命的朋友呢。”

    巨變在悄悄地發生,1971年,一支美國乒乓球隊來到中國,“乒乓外交”解凍了兩個大國的冰凍關系。這一年春天,陽和平的舅舅、美國記者韓丁受周恩來總理邀請來中國訪問。韓丁之前也曾訪問過中國,并把自己的女兒卡瑪留在中國。那年秋天,卡瑪跟著父親韓丁回到美國。打那時起,陽和平最盼望的就是收到表姐的美國來信,“當時特崇拜她,好奇死了!”表姐的信是用中文寫的,信里新奇陌生的故鄉,開始誘惑他。他開始努力學英語。

    1974年3月,21歲的陽和平坐上了從香港飛往洛杉磯的航班,然后轉機到費城鄉下找舅舅。“爸媽沒有阻攔我,他倆認為18歲之后,孩子就不用管了,隨我去。”

    他至今還記得剛下飛機的場景:急匆匆的人流里,自己穿著特地新買的中山裝,很顯眼,但沒人注意他。他留著平頭,很像美國大兵,求助時,人們都不大愿意幫助他。“越戰還沒有結束,美國老百姓的反戰情緒特別高。”他解釋道,“不過,再也沒有人偷偷看你,那種感覺太舒服了。”

    美國沒有鐵飯碗

    在舅舅的農場幫了半年活兒,陽和平決定去城里求職。花了五百美元中介費,找了一份修理收銀機的工作,兩個月就被辭退了。1975年他當上電工,在修理煉鋼廠吊車電線的時候,他差點掉進高爐。過了十個月又被解雇。他問老板:“是我干得不夠好么?”老板解釋:“跟你沒關系,我們不需要這么多人。”

    “當時中國可沒有‘解雇’的說法,我崩潰了,感覺天塌了下來。”

    “過去的中國,工人可以當家做主,管理工廠,可以批評干部,分工不同,地位相同。美國工廠,我在這打工就是掙錢,一天辛苦勞動掙一天辛苦錢,我不會耍滑頭,也服從管理。”陽和平這樣描述在中美當工人的區別。

    房租、吃飯都沒法解決,陽和平不得不住在表姐家,靠修理復印機賺錢。

    1976年,陽早回到美國,陽和平索性辭了工作,跟著父親一起作全美巡回演講。美中友好協會對他們管吃管住,還在各個城市做宣傳,報紙、廣播鋪天蓋地。“每場都有幾千人,我們爺倆各自講述在中國的經歷,美國觀眾特別感興趣。”說起這事,他突然來了精神,“好家伙,白天黑夜地去講啊!我的口才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美國轉了大半圈,他們在舊金山給自己放了假。父子倆租了部車,在中西部的高速路上兜風。路過一個小鎮,他們買了兩盒半加侖裝的冰激凌當午飯。“我們全家都愛吃冰激凌,”陽和平捂著臉笑,“美國的冰激凌好吃!”一路上,副駕駛座位上的陽早滔滔不絕地講著笑話。陽和平突然發現,那個脾氣暴躁、不茍言笑的父親,竟然如此幽默。

    “那是我在美國最開心的一天。”他把手挪開,眼圈紅了。

美紅二代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美紅二代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美紅二代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美紅二代困惑: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

    從上至下依次為:1.1958年,在陜西的草灘農場,6歲的陽和平與父親、弟弟、妹妹的合影。2.1962年,10歲的陽和平為姥姥使用的沖水馬桶挑水。

    3.1967年,在北京三里屯,15歲的陽和平和妹妹實驗自己制造的發電機。4.1979年,27歲的陽和平到北京光華木材場看望師傅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977年,陽和平回到中國,常常對同事們講述美國的經歷。可他有些失望:人們感興趣的是美國的物質生活,卻看不透“資本主義的本質”。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陽和平陷入了迷茫,常常會和父母爭論。他又一次去了美國,打算看看“西方是怎么研究社會主義的”。

    1980年,他已經28歲了,在美國一邊打工一邊讀書。他本科的論文研究“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博士論文研究“資本主義的周期問題”。從1980年到1997年,陽和平花了七年讀完大學,花了九年才讀完博士。

    “大學畢業我沒懂,研究生時候更迷糊了,后來看了斯蒂格利茨的《社會主義走向何處》,終于有點懂了。”他總結自己17年的求學經歷,“把西方主流經濟學弄懂了,再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特別明白。”他對如今中國大學生的考研熱潮搖頭不已:大部分是為了找個好工作,不是為了“追求真理”。

    從拉特格斯大學讀完博士學位后,陽和平在一個信用卡公司工作了三年,后來他厭倦了,因為老板只知道吸引那些“沒有破產卻花錢多的人”,卻創造不出一點社會價值。

    在美國求學的日子,陽和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他不懂美式玩笑,不習慣人們雖然很禮貌卻“從來不串門”。他很難和大多數人交流自己的政治觀點。只有花幾個月時間,等待一份從中國寄過來的《人民日報》,透過那些鉛字,他才能找到些許的歸屬感。

    他覺得在美國的二十多年,好比看了一場電影,自己只是觀眾,卻在影片中找到了尋求已久的答案。

    撞車

    2005年,美國電影《撞車》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洛杉磯來自不同文化地域人們的沖突與和解。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陽和平一直在中美文化中“撞車”。

    太平洋兩邊折返了好多圈的陽和平決定在中國定居,2007年,他在北京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找了份教計量經濟學的工作。這次,他不打算再走了。

    早在1982年,寒春和陽早搬到了北京市昌平沙河的小王莊農場。2003年,陽早去世。2010年,寒春也離他而去,留下了一屋子的奶牛養殖和機械設計的資料。望著堆積如山、泛著黃的筆記和圖紙,陽和平常常撓頭:“我想一頁一頁照下來,做成電子版,可工作量實在太艱巨了。”

    偶爾,他的學生會來到這間小平房,幫他整理這些“帶著奶牛味道”的紙張。盡管陽和平很少在課堂上提起,但幾乎全校的學生都知道,他的父親母親,是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研一女生周纖是陽和平的助教,她大三時就聽過陽和平的課。她至今還記得,一次吃西瓜,陽老師也借此講到了中美差異:中國人習慣切成片,但美國人就得切成條吃——“因為我們是大鼻子。”作為校“三農”協會的負責人,周纖經常和他討論農村問題。“每次組織學生去農村實踐,陽老師會提出一大堆建議。”她說,“可他不愿跟著我們一起去,擔心自己的模樣會在農村引起麻煩。”

    這個上課喜歡讓學生們討論、總是樂呵呵的外教,考試給分很合理。但他仍堅持美國式的認真,如果有學生擔心掛科去找他加分,會得到這樣的回答:“我能做的,就是幫你復習功課。”

    最近找陽和平寫出國推薦信的學生越來越多,他總是舉筆如扛鼎:“太復雜了,真是要了我的命。”中國的老師們總是習慣讓學生寫完內容,自己在下面簽個名字,但陽和平堅持自己寫:“我有我的原則。”

    學院領導催他多發表幾篇學術論文,他從來都不著急:“我是體制外的合同工,又不用評職稱。手里的確有可寫的,但我需要多花些時間才能出結果啊。”他認為目前中國大學的官本位現象太嚴重,老師都想往行政方面靠攏——美國大學里擁有管理權的是教師委員會,老師都不稀罕那個權力。他批評很多大學老師是在“混日子”。

    他甚至會因為一些學生的“崇洋媚外”而傷心:“總覺得美國什么都好,電影、時裝和政治體制都當成自己的標準。”

    可陽和平也常常不自覺地按照美國標準行事,他的中國愛人閔曉紅最怕和他一起過馬路——一看見紅燈右轉的車輛和行人搶道,陽和平肯定會攔上去和司機理論,有一次還差點跟人打起來。陽和平的理由是,美國的汽車在紅燈右轉時,必須等人行道上沒人才能過。

    在家里,陽和平從來都不讓愛人為他洗衣服:“你不能剝奪我勞動的權利。”這位生活在社會底層、學歷并不高的安徽婦女,時常會被他這樣的話語逗樂。她經常翻閱陽和平放在床頭的書:《墓碑》、《問蒼茫》、《反右派斗爭始末》……這些書多為盜版的,是陽和平從地攤淘換過來的。

    前些天,美國的朋友告訴他,美國警察和占領華爾街的群眾起了沖突,打傷了一位抗議的退伍軍人。“好家伙,整個加州都憤怒了,幾千人占領了碼頭高喊:這是我們的國家,憲法給我們權利!你們有什么權力(這么做)!”他揮舞著胳膊,仿佛身臨其境,“美國政府是霸權主義,卻宣傳自己是正義的。一旦謊言被揭穿,你看美國群眾的反抗有多厲害!中國人民應該學習美國人民的主人翁意識。”

    閔曉紅回憶,寒春去世這一年來,老陽每次看到父母生前的視頻,都會哭得很傷心。有時候他會感慨:中國有些地方,越來越像美國了。他的學生周纖則這樣理解:“陽老師所懷念的,是那時大集體主義的溫暖。”

    最近一次“撞車”發生在公交車站上,陽和平抱怨公交路線設計不合理:“不能直達地鐵站,多么荒謬。要是在美國,公眾會起訴政府部門公共服務設施的失當!”愛人閔曉紅調侃道:“你的意思,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了?”他急了,爭辯:“不是那么回事,這和主義沒有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 久久综合亚洲色社区 | 亚洲v日韩v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