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不會發生經濟危機
上篇說了:中國今年不會發生經濟危機。
我在2012年元旦的《除舊更新,在“轉”與“維”》文中寫道:“我同意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長率下降期,認為國內問題不是中央說的‘仍然’和‘依然’,而是‘更加’;但不認為面臨破產。”所以我們可以安安心心快快活活地過年,不用怕黃世仁上門。
文中我重復09年說的:“中國如果不進行改革,按照市場經濟這條路走下去,困難才剛剛開始。”現在已經開始了,并沒有到不能自撥的地步,還沒有火燒到眉毛,新年頭,可以多談吉利話,傷腦筋的事情年后慢慢說。
中國的困難在哪里?文中我提到2008年1月25日寫的《辯證地對待危機》,指出“美國經濟衰退,能給我國最大的負面影響有兩部分,一是大量的美元儲備貶值很大,二是較大影響外貿生產。但也都可以利用。”“在今天美國出現危機,我國的一些企業會關閉,就業壓力會加大,必須改變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方式的情況下,順勢而為,把生產力的發展重心轉向高科技和新農村事業,蓄勢更發。”
這是就具體問題而言。對此,我認為,中國經濟有較大回旋余地,單是調整經濟機構,中國就可以置身于西方經濟危機之外,不至于被拖進去。
比如,現在影響中國經濟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外貿。這件事要與歐美商量,是不是把先進技術賣給我們?他們干,真正同舟共濟,大家好,不干,西方不亮東方亮,不要認為死了屠夫不吃肉,第三世界那末大,只要不嫌棄規模小,利潤低,就有生意可做。對一些貧困國家,我們可以幫他們發展生產找錢來買中國產品,互通有無,平等互利,共謀發展。應當以此12字為我們的外貿方針,這就是轉變觀念。
市場轉移當然不是朝夕的事情,一批對西方出口的企業可能倒閉。資本家的興衰是常事,問題是失業工人的影響,不僅將減少國內購買力和財政收入,而且會影響社會穩定。此時“民退”,就當“國進”。對于中國私營企業,以銀行貸款國家減稅扶持為主,對于外企,應當考慮國家收購。要動用法律工具處理企業歇業倒閉問題。
在外貿經濟上,我們要減少對外技術依賴,針對性的發展科學技術產業,此舉可增加就業,解決許多大學生無用武之地問題;同時,提高GDP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國經濟生產的獨立自主性,不受制于人,不為他人做嫁衣。
比如,中國的房地產業這若干年里仍然可以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商業用房就由市場去自發調整吧,只要不用國家的錢;國家應該著力于安居房、保障房、租賃房建設。著重于提高人民生活,穩定經濟,保障就業,不要重利。
在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等,都需要人力物力。所有這些涉及民生事業遠不能滿足民眾要求,只要轉變市場經濟道路,就大有建設發展空間。
比如,加快國防建設,美國虎視眈眈,中國亟待發展。不要怕引起引起軍備競賽,——歐美現在拿什么錢來“競賽”?不用怕美國等國家說東道西?國家關系應該要講理,但是沒有實力人家就不聽,不是說“落后就要挨打”嗎?和平是靠軍隊來保衛。現在我國生產力有剩余,為什么要浪費,不用于國防建設,同時防止經濟危機?
比如,建設新農村。這件事黨中央講了多少年多少次,但是路子要探討。我在2006年7月寫了一組“三農問題”的文章——《中國的未來發展看農村的變化》《辨證地看待中國農村人口多的問題》等,認為“20年要使中國農村人口從現在的占全國人口的60% 減到百分之幾或十幾,可以說不可能。如果可能了,那不僅中國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世界也要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如果中國那時還是搞的是市場經濟,可能就會為爭奪市場打起仗來,或者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人都不干活了,統統由中國供養起來。現在才占全國人口10%的農民轉變為農民工,歐盟、美國就受不了,經濟摩擦不斷,‘中國威脅論’就喊得不得了,再有30%多的農民轉變成農民工,那情形可以想象得到。但是,農村中人多地少的問題必須解決。”出路何在?還是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過不是修路修房子,文中我說:“A多Pm少的矛盾(注1),突出地表現在農村。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對八億農村人口的中國,不是現實的解決矛盾的辦法,反而加重城市工業的A多Pm少的矛盾,排擠工人,降低勞動力素質,影響工農聯盟,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在Pm還不能吸收大量勞動力的情況下,一方面發展精細農業,治山、治水、治荒漠(注2)。這是一片廣闊的天地,農民最能干的事業,只要很少的Pm,就能吸收大量的A,開拓資源,美化環境,拓展人類生存空間,提高人類生存條件。這不同于原來的第一產業,而是新的社會生態產業,不僅生產物質財富,而且生產美的人類生活環境。人類不能再掠奪自然界了,還應該給予大自然,保障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一方面結合當地資源,組織農民辦工業,經營商業……建設亦農亦工亦商的工農商學一體化的新農村。”
總之,中國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只要我們轉變觀念。
汪洋1月11日在廣東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分析說,從世界的主要經濟體情況看,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演進之中。加上中國國內資金并不寬松,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也明顯不像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那么大。我認為三萬多億美圓外匯儲備不說了,不管是誰的,那是另有用途;但是,每年10多萬億人民幣的財政收入不少,人均10000元,不亂花,很能做些事情。
(注1)A——勞動力;Pm——生產資料。
(注)治山、治水、治荒漠,既可以減災防災,美化環境,改善人局條件,而且還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