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的“七一” 重要講話充滿憂患意識地向全黨敲響了警鐘: 在新的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嚴峻的。與此同時,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也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總書記的“七一”講話給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黨建理論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這就是探討中國共產黨如何經得起“四個考驗”,如何排除“四個危險”,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偉大意義。
總書記“七一”講話中提出的“四個考驗”和“四個危險”與黃炎培老先生所說 “周期律”所面臨的憂患,其實也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面臨的憂患。也就是說,人民與黨和國家遇到的憂患問題是一樣的,如果黨和國家遭殃,人民必定也遭難。因此,黨建理論創新能解決憂患問題才具科學性。只有樹立了憂患意識才能有理論創新,有了理論創新才能喚起萬眾一心。有了萬眾一心黨才能指揮統一行動。全黨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了, 才能切實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才能經得起胡總書記所強調的“四個考驗”和排除“四個危險”。
對于這樣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名研究黨建理論的非黨人士,我和其他研究黨建工作的共產黨員一樣心急如焚,反復在思考:到底中國共產黨怎么樣才能經受住“四個考驗”,怎么樣才能排除“四個危險”。為此,我帶著問題到了廣西農村調研,了解到的農村基層組織現狀,真的令人擔憂。某鄉鎮的黨委書記告訴我:我們鄉的農民沒有入黨積極性,基本是被動入黨,許多村支部幾年都沒有農民入黨。村黨支部不像一級黨組織,只起一個傳話筒作用,根本發揮不了戰斗堡壘作用。由于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發揮不了作用,導致農民寧愿相信風水先生,也不愿相信地方黨支書和黨委書記。這種現象與解放初村黨支書一呼百應的情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人震驚!
某些地方由于農村基層組織陷于癱瘓和半癱瘓,根本無法也沒有能力幫助解決農民群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農民一旦有什么困難和問題就直接到鄉政府、縣政府、省市政府甚至中央上訪。和朋友論及此事, 朋友說:在地方,這些年黨不管黨、以黨代政、以黨代法、 司法不公、 利益分配不公、 貪污腐敗現象到處存在,由此導致的群體上訪事件也不斷增加。另外,就業難、就醫難、上學難、住房貴、物價飛漲等民生問題比任何時候都凸顯,人民群眾的怨氣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發泄,加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惡意煽動和破壞,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了黨和國家的巨大憂患,對這些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 鑒于此, 本人認為,當前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研究如何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換句話說,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是當前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唯有為黨為民排除了憂患,才能純潔黨的隊伍,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唯有為黨為民排除了憂患,才會順乎民意,才能凝聚民心, 黨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
以黨代政、以黨代法、司法不公、利益分配不公、貪污腐敗和群體性上訪等憂患問題的復雜性、尖銳性、普遍性,已經不是單一的工作布置或者紀律約束就能解決的,必須發動全黨,舉全黨之力,開展一場大規模的活動才能夠加以解決。因此,建議在全國黨員干部中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為黨為民排憂解患”的實踐活動,在全國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廣泛開展查找憂患,排除憂患,確保穩定,維護和諧,促進發展的實踐活動。通過開展這樣一個活動,讓黨的基層組織恢復應有的作用 ,讓農村黨支部重新煥發生機,真正成為黨的戰斗堡壘,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奔小康;通過開展這樣一個活動,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解決廣大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重塑黨的光輝形象,重塑政府的公信力;通過開展這樣一個活動,切實糾正以黨代政、以黨代法的做法,有效抑制司法不公的行為和現象,堅決打擊貪污腐敗行為;通過開展這個活動,使黨員干部積極主動、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民聲, 體察民情,解決民難,做群眾想的,干群眾盼的,真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努力維護好、發展好和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廣大黨員干部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開拓創新,扎實肯干,務求實效,創造出人民群眾滿意的業績;通過開展這樣一個活動,最終達到純潔黨的隊伍,凝聚黨心民心,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目的,使黨更加堅定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文明步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了使“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活動扎實開展,取得成效,建議各級黨委政府把“為黨為民排憂解患”的成果作為基層黨委政府業績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并把“為黨為民排憂解患”的成果作為衡量黨員干部政績和能力的主要標準,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確立“無功就是過錯,從政必須有為”的理念,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改變“既無功也無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庸官懶官作風。通過開展這個活動,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一種“為黨為民排憂解患”的風氣,使黨員干部自覺樹立“為黨為民排憂解患”的思想,心甘情愿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斗,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和實踐科學發展觀 ,做到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謀發展。這樣,才能使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到實處,創先爭優活動才能真正取得實效,人民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的滿意度才會不斷攀升,黨的光輝形象才會永不退色,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要確保“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活動扎實開展,取得實效,除了加強黨的領導、制定可行的方案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外, 本人認為還必須加強監督, 特別是要加強黨外監督。 為什么這么說,這是我多年來研究腐敗根源和黨建工作的一個深刻體會:長期以來,我們黨一直堅持黨要管黨、反腐倡廉, 對腐敗現象從來沒有心慈手軟,每年都處理一大批違紀違法的黨員干部。 但是,諸如原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 中國移動原黨組書記張春江等腐敗分子還是不斷冒出來,腐敗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2010年全年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高達33668件,涉案人多達4萬多人。涉及到職務犯罪的縣處以上的國家工作人員就有2736人,廳局級206人,省部級6人; 另據中紀委通報, 2010年有近12萬名黨員干部受到黨紀處分,近4萬人受到政紀處分,挽回經濟損失近90億元。 這些令人震驚的數據暴露出我們黨自我監督的缺失。因此,我們必須健全有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共同參與的民主監督機制。
1945年7月初,毛澤東在延安接見黃炎培老先生時,黃老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 親眼看到的, 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大都跳不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 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 既然環境漸漸好轉了, 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 毛澤東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能跳出這周期率。 這條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指出:“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中共中央加強改進新形勢下黨建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完善黨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機制,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和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 真誠接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監督。 這實際上是賦予了包括統一戰線各黨派和人民群眾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權。
黨外監督是異體監督,這有助于監督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同時,黨外監督還具有監督主體的廣泛性和監督形式的多樣性等特點。因而黨外監督對不斷提高共產黨的執政水平、保障黨的性質和宗旨、防止權力濫用,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四大方面:一是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二是有利于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不正之風;三是有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四是有利于黨的方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產生實效。那么,如何落實健全黨外監督,讓來自黨外的聲音真正發揮作用。本人認為:一是要推進黨外監督法制化。當前黨外監督作用發揮不夠,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督權缺乏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在很多地方,監督者往往要看被監督者的臉色行事,一旦被監督者不高興,監督就成了一句空話。 因此要確保黨外監督活動正常開展,必須通過完善法律和制度, 使黨外監督的方式和程序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二是要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只有政府將其工作的決策、部署、措施、工作進展情況向社會公開,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才能知道黨和政府想干什么、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樣、存在哪些問題,黨外監督才能發揮其監督作用。也就是說,只有把政務公開了,才便于黨外監督, 才能進行有效監督;三是要成立獨立于地方黨委和政府之外的專門的民主監督機構,其工作人員、辦公經費及工作人員工資和福利待遇均由中央財政統一撥付,不受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和制約。只有這樣,黨外監督才能真正行使其監督權力。鑒此,本人建議成立直屬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領導并對其完全負責的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組成的民主聯合信訪監督部門 ,地方各級成立相應機構,直屬上一級民主信訪監督部門領導,不受地方限制,具體負責監督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和領導干部貫徹落實中央政策、法規的情況,監督地方黨委政府的行政效能,監督地方黨委政府開展“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活動的落實情況,并將各類情況如實上報上一級民主聯合信訪監督部門,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直到問題解決。
只有切實把 “為黨為民排憂解患” 的活動置于民主監督之下,這項活動才能切實有效地在全國推開,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才會有如芒在背的危機,才會扎扎實實地查找憂患,千方百計去排除憂患,黨和人民的憂患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活動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中華民族從它誕生那天起,一直就是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 ,因此,在千百年生存發展進程中,它始終強調“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它認識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強調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它倡導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任勞任怨;它將憂患與勤儉和勤政相聯系,“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總結出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寶貴經驗教訓。共產黨的誕生可以說中國近現代史,仁人志士憂國憂民之集大成,它用先進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救國救民的具體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從當初50余位黨員發展壯大到8000多萬黨員,成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并且帶領中華民族在從民族解放到新中國建設到改革開放三大偉業中,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 ,不容置疑,這與共產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一貫具有的憂患意識分不開。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再次充滿憂患意識地向全黨敲響了警鐘,我們一定要認真加以學習并貫徹落實到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踐當中,不斷增強憂患意識, 不斷研究出新成果,切實做到為黨為民排憂解患。
我受朋友之邀到廣西著名的風景區大明山參觀,看到一個很奇特的事情, 景區管理員正在給一棵五百年的老松樹打吊針,我問身邊的朋友這是為什么?朋友說那棵松樹是大明山的標志性景觀樹,它被蟲蛀生病了,它不能死,我們一定要治好它,治好它就必須給它打吊針。 我由此想到,中國共產黨就像神州大地的一棵參天大樹,現在它的肌體被一些蛀蟲叮咬而生病了,我們必須發動全黨力量和黨外力量來為它治病打吊針, 為它排憂解患。 打什么針, 配什么藥, 如何排除這些憂患, 這是擺在我們所有黨建理論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課題,因此,為黨為民排憂解患是當前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